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我們上次提到,在結構方面,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這就導致了兩種語言在句式上的差異,即英語多長難句,漢語多流水句。而在表達方面二者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語態和重心兩方面。老師今天帶領您一窺究竟,了解在英漢差異的基礎上如何處理翻譯中的難題。
一、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英語傾向于使用被動語態,尤其是在科技文體等較為正式文體中。雖然漢語也有“被”、“由”之類的詞表示動作的被動進行,但遠不如英語的被動語態常見,更多的時候通過“給”、“據”、“由”、“讓”等詞用主動表示被動。因此,在英譯漢時被動句往往譯成主動句,而漢譯英時許多英語中的被動句要按照漢語習慣譯成主動句。例如:
Only gradually was the by-product of the institution noted, and only more gradually still was this effect considered as a directive factor in the conduct of the institution.(09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試題)
譯文:慢慢地,這種社會機構的副產品才得到人們的關注,而要把它作為機構運行的指導因素,則更加緩慢得多。
分析:本句采用了倒裝的形式將兩個被動語態形式組合在一起。恢復正常語序后為,我們得到the by-product was noted and this effect was considered as a directive factor的結構。由于漢語習慣于用主動語態來表達,我們將“被關注”、“被當做”等表達轉化為“得到人們的關注”和“把它當作”,這樣可以保證譯文的順暢地道。
一般來說,可以把英語的主語變成漢語的賓語,將被動含義的部分用主動的語態來表達。如果某表示被動的句子有by引導的施動者,則可以將其翻譯為漢語句子的主語,如果主語沒有出現也可以根據具體需要或者省略,或者補充添加。
二、英語重心前置,漢語重心后置
英語和漢語的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英語表達方式較直接,往往“開門見山”,先表明意見、態度和結論再論證、描述事實,即“重心前置”;而漢語則講究“循序漸進”,習慣于按照時間順序、因果關系、邏輯順序等進行表述,即“重心后置”。在英漢互譯時,我們應當注意這種思維邏輯的差異,按照譯入語習慣的表達方式重新調整句子的語序。例如:
I have excluded him because, while his accomplishments may contribute to the solution of moral problems, he has not been charged with the task of approaching any but the factual aspects of those problems.(06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試題)
譯文:雖然普通科學家的成果可能會有助于解決道德問題,但卻僅限于這些問題的事實方面,并未承擔解決道德問題的任務,所以我把科學家排除在外。
分析:根據上文可知him指的是普通科學家,為了表意清晰可以將其代指的內容明確出來。在原文當中包含了轉折關系和因果關系。如果按照原文的語序來翻譯,讀者恐怕會不知所云。在翻譯時可以先將轉折關系呈現出來,再按照先因后果的邏輯順序將重點信息即我的觀點放在最后。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避免翻譯腔。
在翻譯過程中,首先要正確理解英語原文邏輯關系,然后重組英語句子結構,最后按照漢語習慣安排語序。
在翻譯過程中,我們要時刻謹記各個語言所遵循的表達習慣,在閱讀和練習中培養自己的適應感,使自己的譯文通順、地道。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