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眾所周知,由于中西在歷史文化、傳統習慣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英語和漢語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翻譯時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難以直接轉化,這便大大增加了翻譯難度。因此,除了掌握一些必要的翻譯技巧,還要大量練習,對比并掌握英漢兩種語言的主要差異及處理方法。這里文都教育結合歷年考研英語一的真題,總結出英漢語言在結構方面的一些主要差異,愿對各位有所裨益。
一、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
英語和漢語分屬于不同的語系。就結構和表達方式而言,英語偏重形式,句式通常按照固定的結構和方式來組織,通過連接詞、標點和時態得以體現,而漢語句式則是由一個個意群連接而成的,漢語句子之間的關系要靠句子本身的語意來表現。例如:
He believes / / that this very difficulty may have had the compensating advantage of forcing him to think long and intently about every sentence, / and thus enabling him to detect errors in reasoning and in his own observations.(08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試題)
譯文:他認為,正是這個困難起了彌補能力欠缺的作用,迫使他長時間專注地思考每一個句子,從而在推理和自己的觀察中發現錯誤。
分析:本句是一個由主句、賓語從句和分詞狀語組成的復合句,主句用一般現在時,從句用現在完成時,再加上一個由thus連接的現在分詞作狀語,通過時態、逗號、關聯詞和分詞短語把各句之間的關系表現清楚。而漢語則在對句子簡單陳述的基礎上通過調整語序和運用“使”、“從而”的詞義把層層遞進的因果關系表達出來。
掌握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的原則對于做好英漢互譯至關重要。英譯漢時,要盡量理清英語句子之間的關系,打亂原有句式結構,按照漢語的表達習慣進行重組。漢譯英時,需要將漢語分句間的關系用連接詞、時態及標點表現出來,按照英語的表達習慣重新組織。
二、英語多長難句,漢語多流水句
英語句式注重形合,借助于連接詞、標點和時態無限擴展,形成樹形結構,而漢語則通過字詞的語意來表達各句間的關系,一個小句傳達一個意思,形成竹形結構。這種結構的差異也就構成了英譯漢的難點。例如:
Television is one of the means / / by which these feelings are created and conveyed--/ and perhaps never before has it served so much to connect different peoples and nations as in the recent events in Europe.(05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試題)
譯文:電視是產生和表達這些感受的手段之一——在加強不同的民族和國家的聯系方面,電視或許以前從來沒有像在近來歐洲發生的事件中起過如此重大的作用。
分析:這是一個典型的英語長句,原文全靠一個破折號和連詞and組合成一個多層次內容豐富的句子。句子主干是Television is one of the means,by which these feelings are created and conveyed是定語從句,與倒裝句and perhaps never before has it served so much to connect different peoples and nations as in the recent events in Europe并列。翻譯時要按照漢語習慣化零為整,把主句和定語從句分拆處理,并把狀語to connect different peoples and nations 單獨處理成短句提前,.把so..as...表示的對比關系傳達出來。
三、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英語傾向于使用被動語態,尤其是在科技文體等較為正式文體中。雖然漢語也有“被”、“由”之類的詞表示動作的被動進行,但遠不如英語的被動語態常見,更多的時候通過“給”、“據”、“由”、“讓”等詞用主動表示被動。因此,在英譯漢時被動句往往譯成主動句,而漢譯英時許多英語中的被動句要按照漢語習慣譯成主動句。例如:
Only gradually was the by-product of the institution noted, and only more gradually still was this effect considered as a directive factor in the conduct of the institution.(09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試題)
譯文:慢慢地,這種社會機構的副產品才得到人們的關注,而要把它作為機構運行的指導因素,則更加緩慢得多。
分析:本句采用了倒裝的形式將兩個被動語態形式組合在一起。恢復正常語序后為,我們得到the by-product was noted and this effect was considered as a directive factor的結構。由于漢語習慣于用主動語態來表達,我們將“被關注”、“被當做”等表達轉化為“得到人們的關注”和“把它當作”,這樣可以保證譯文的順暢地道。
一般來說,可以把英語的主語變成漢語的賓語,將被動含義的部分用主動的語態來表達。如果某表示被動的句子有by引導的施動者,則可以將其翻譯為漢語句子的主語,如果主語沒有出現也可以根據具體需要或者省略,或者補充添加。
四、英語重心前置,漢語重心后置
英語和漢語的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英語表達方式較直接,往往“開門見山”,先表明意見、態度和結論再論證、描述事實,即“重心前置”;而漢語則講究“循序漸進”,習慣于按照時間順序、因果關系、邏輯順序等進行表述,即“重心后置”。在英漢互譯時,我們應當注意這種思維邏輯的差異,按照譯入語習慣的表達方式重新調整句子的語序。例如:
I have excluded him because, while his accomplishments may contribute to the solution of moral problems, he has not been charged with the task of approaching any but the factual aspects of those problems.(06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試題)
譯文:雖然普通科學家的成果可能會有助于解決道德問題,但卻僅限于這些問題的事實方面,并未承擔解決道德問題的任務,所以我把科學家排除在外。
分析:根據上文可知him指的是普通科學家,為了表意清晰可以將其代指的內容明確出來。在原文當中包含了轉折關系和因果關系。如果按照原文的語序來翻譯,讀者恐怕會不知所云。在翻譯時可以先將轉折關系呈現出來,再按照先因后果的邏輯順序將重點信息即我的觀點放在最后。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避免翻譯腔。
在翻譯長難句時,要耐心分析句子成分,把主句和從句主干剝離出來,翻譯成獨立的分句,其他狀語再根據在句子中的功能譯成分句,調整位置,按照漢語習慣組織起來。
以上是英漢語言在句式結構方面的部分差異,希望考生在理解這種差異的基礎上進行練習,掌握兩者之間的一些轉化規律,多多實踐,做好考研英語翻譯一定不再困難。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