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這年月,導師感覺研究生越來越難帶,研究生感覺研究越做越痛苦,師生關系越來越緊張,類似中國的醫(yī)患關系,有惡化的傾向。表面看來,主要是研究生的興趣和目標與導師相去甚遠造成,典型的,如學生只求文憑從而希望導師“放水”,而導師意在學問又要求學生勤勉嚴謹。這種偏差導致師生間溝通交流就像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談論到底是肉好吃還是草有味一樣,不僅達不成共識,還使雙方難受。
其實,研究生與導師間的興趣和目標差異還不是最根本原因,因為興趣總可以培養(yǎng),目標也可以調(diào)整。最根本原因是越來越多的研究生本科教育缺失,從而天生不足,不具備循正常途徑取得研究生文憑的基礎和能力,同時又不愿意為此付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這就勢必造成研究生內(nèi)心的焦躁和痛苦,也令導師無奈和不安,師生關系緊張也就在所難免。
為數(shù)眾多的研究生為何有天生不足?癥結主要在于我國研究生招生制度。社會以文憑取人,教育靠考試取勝,這種背景下,重考不重讀、重文憑不重水平,考研成了志在高文憑或希望用高文憑改變本科出身從而謀得好職位的學生的最佳選擇。
本來無論考研動機如何,都無對錯或好壞,但關鍵是我們的設置又極不科學,它誘導考生可以為了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也就是為了考研而放棄本科教育。特別是,它使一大批二本和三本高校淪為“考研基地”。
我國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弊端集中體現(xiàn)在考試科目和考題的設置上。特別是近幾年,英語和政治越考越難,而專業(yè)綜合課越考越易,越考越單一,這就有力地指揮著考研大軍把主要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英語和政治上,而把對今后的讀研乃至科研生涯至關重要的專業(yè)基礎都荒廢了。例如,今年的考研英語和政治全國線低到了創(chuàng)歷史紀錄的38分,很大程度上警示考研大軍,還須在這兩門課上下功夫;而很多高校的所謂專業(yè)綜合,這幾年早就簡化成單考一門,而且指定教材,明確考試范圍,有些甚至明目張膽地告訴考生,只考指定教材上的例題和習題,因而考生不必把專業(yè)課考試列入備考重點。
學生從中考、高考到研考,一路應試教育走過來,所有的問題和矛盾最終都集中到了研究生階段,而研究生教育不再能靠考試取勝,雖是導師出題,開卷有益,但由同行評分,能否畢業(yè)得把真家伙攤在光天化日之下,因此那些先天不足又努力不夠的研究生如果讀研不痛苦,也算是神人了。
政治,因為放之四海而皆準,可以正確指引我們的一切行動,所以是必要的,付出再多的努力都不過分。但英語就不同了,在我看來,中國學生主要毀在英語上,因為咱中國孩子從初中到大學,差不多一半時間花在了學英語上,最后的結果是母語沒學好,英語也不咋的。
最近有人抱怨我們的教授和研究生科研都做不過老外,我看癥結就在英語,想想看,我們花在學英語的時間比老外做研究的時間還多,在主要靠磨時間取勝的科研上我們怎么做得過老外!科學研究到底是英語重要還是專業(yè)重要?毫無疑問,英語是必要的,但絕不比專業(yè)重要,更是遠未達到值得比專業(yè)花多得多的時間和精力的程度。英語沒那么重要,因為狗叫和雞叫才是世界語言。
要扭轉導師指導研究生越來越吃力、研究生做研究越來越痛苦、師生關系越來越緊張的局面,必須從源頭把那些做研究有諸多先天不足且興趣和志向也不在研究上的考生擋在門外,為此必須改革我國的研招制度。在應試教育體系中,正規(guī)而重要的考試是促使學生打基礎、學知識、練思維的最有效途徑;在目前無法改變應試教育的情況下,既然考試是指揮棒,就要好好利用,將考生的努力方向引向增強專業(yè)基礎和能力上來;具體體現(xiàn)到考試設置上,應加大專業(yè)基礎課的考試面和考試難度,適當弱化英語和政治課考試。
設想一個具體方案,把英語和政治考試作為資格考試,只計合格或不合格,全國統(tǒng)考(英語可考慮承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一次合格,可管三年或五年,不合格者不得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把專業(yè)課考試作為入學考試,累計實際得分,只看總分,不劃單科分數(shù)線,考試時間全國統(tǒng)一,考4門,其中兩門專業(yè)綜合,兩門單科,考試科目依專業(yè)性質(zhì)既可全國統(tǒng)一命題,也可各招生單位自主命題。
只有改革現(xiàn)有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才能杜絕“考研基地”、考研培訓、考研泄題等現(xiàn)象,也才能保證研究生生源質(zhì)量并最終提高我國的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考研信息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wǎng)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