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1.原理的內容: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在內,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2.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是我們從事一切工作的立足點。
二、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1.原理內容: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和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都只能在實踐中發生和實現。
三、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辨證關系原理
1.原理內容:
(1)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必須以承認規律的客觀性為前提。
(2)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3)實踐是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統一的基礎。
四、發展的過程性原理
1.原理內容:一切事物只有經過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時間上的持續性和空間上的廣延性的交替;從內容上看,是事物在運動形式、形態、結構、功能和關系上的更新。
2.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1)堅持發展的過程性,反對新而上學的不變論和“激變論“。
(2)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把一切事物如實看作是變化、發展的過程,既要了解它們的過去,觀察它們的現在,又要預見它們的未來。在今天,科學地認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歷史過程、歷史階段、發展趨勢,對我們堅定信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五、度的原理 (2011年第1題單選)
1.原理內容: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圍。超出度的范圍,一物就轉化為他物。
2.原理的方法論意義:“度”的原理啟示我們,在認識和處理問題時要掌握適度的原則。防止“過”與“不及”。當然,不能把度絕對化。
六、質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 (2010年第2題單選,2012年第2題單選)
1.原理內容:
(1)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在新質的基礎上,事物又開始新的量變。
(2)量變和質變相互滲透:在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部分質變,在質變過程中有舊質在量上的收縮和新質在量上的擴張。
2.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1)在理論上,反對把量變和質變割裂開來的“激變論”和庸俗進化論的形而上學觀點。
(2)在實際工作中,要把遠大的理想目標和科學的求實精神結合起來。反對“左”傾冒險主義與右傾保守主義的錯誤。
七、辯證否定觀原理
1.原理內容:辨證的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發展;是事物發展和聯系的環節;是“揚棄”,是包含著肯定因素的否定。
2.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1)反對形而上學否定觀:它把否定看成是外力強加于事物的主觀任意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絕對的否定。
(2)用革命批判精神和科學分析態度對待中外文化遺產,自覺做到批判、繼承、創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八、對立統一規律的六大原理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原理/矛盾動力原理
1.原理內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既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矛盾雙方既同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2.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1)我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必須堅持矛盾分析法,即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這是辨證認識的實質所在,也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主要方法。
(2)正確理解矛盾與和諧的關系。和諧是矛盾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諧的本質在于協調事物內部各種因素的相互關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發展的狀態。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都是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實現的。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
(二)內因和外因(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的發展是內因與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其中,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和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和第二位原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三)矛盾普遍性原理 (2011年第34題第2問)
1.原理內容:矛盾是普遍普遍存在的。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2.原理的方法論意義:承認矛盾普遍性是堅持徹底辯證法制前提,它要求我們堅持矛盾分析法。在任何時候都要承認矛盾,并采取恰當的方法解決矛盾。
(四)矛盾特殊性原理 (2011年第34題第2問)
1.原理內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2.原理的方法論意義:分析矛盾特殊性,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地解決矛盾的關鍵,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
(五)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1.原理內容:
矛盾的不平衡性,是指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包括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首先,根本矛盾與非根本矛盾:根本矛盾貫穿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規定著事物的性質。
其次,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矛盾體系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處于服從地位的矛盾。所謂抓中心,抓重點,就是抓主要矛盾。
第三,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在每一對矛盾中有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之分。矛盾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所謂看本質,抓主流,就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2.原理方法論意義: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有機統一。
(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證關系原理
1.原理內容:
(1)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即共性與個性相互聯系,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
(2)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2.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即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道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首先要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否則就會走向邪路。同時,又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反映我國的具體特點,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我國國情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