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現場確認已經啟動。明年開始碩士研究生將實行全面收費,這會不會給考研熱降溫?與此同時,40歲報考門檻的取消,會不會讓大齡考生加入研究生隊伍?
昨天,記者從揚州大學了解到,去年火熱的研究生報名,今年只是微幅增長。此外,由于揚州大學完善的獎學金制度,在眾多高校報考人數下降的形勢下,揚州大學“逆襲”增長,與去年相比略有增加,增幅約1.3%左右。
報考降溫研究生開始全面收費是主因
2014年是研究生收費政策實施的第一年,所有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須交納學費,原則上碩士生每生每年不超過8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不超過10000元。
新的收費政策,在報名前就有專家預測,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報考研究生人數的下降。根據省教育考試院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江蘇全省的研究生報考人數略有減少。從各大高校統計數據來看,南京大學以往每年都有3%-5%的提升,但今年的網報人數比去年降低了4%。同樣感受到“降溫”的還有南京師范大學,今年報考南師大的研究生人數為1.8萬人左右,較去年有小幅下降。
同樣在揚州大學,去年報考增幅高達兩成,盡管今年揚州大學出臺多項激勵措施,吸引優秀本科生,但是報名人數僅比去年略有增加,增幅約1.3%左右。專家表示,今年研究生教育開始全面收費,影響了學生的報考心理是直接原因。
優勢不再 考生放棄“學碩”選“專碩”
采訪中,記者還發現, 伴隨著研究生報名人數的下降,今年專業型碩士比例與學術型碩士相比明顯增加。“記者了解到,往年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約為2:1,專業碩士占總體考研學生的33%左右。不過,今年情況與去年大相徑庭。據統計,揚州大學報考學術型研究生的人數繼續下降,報考專業型碩士的繼續較大幅度增長。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專家分析,專業型碩士比例上升一方面與競爭相對緩和,就業導向明確有關,另一方面是因為研究生全面收費,學術型碩士失去了原本的優勢。
畢業于揚州大學的小劉告訴記者,他去年報考了本校學術型研究生,沒有成功。今年改考同濟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型碩士。小劉坦言,反正都收費了,那我不如選擇好考的。小吳說,同樣是軟件工程專業,學術型碩士考數1、英1,而專業型碩士考數2、專2,后者難度要低一些。
年齡解禁 大齡考生依舊鳳毛麟角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研究生報名首次年齡“解禁”,相比高考年齡解禁時候出現的火爆場景,縱觀全省多個研究生報名點,研究生報名中的大齡考生依舊鳳毛麟角。
在揚州大學考點,記者了解到,應屆本科生仍然是報考的主力軍,所占比例為57.5%,其次是工作幾年后再讀研的26歲左右的年輕人,除在職研究生外,30歲以上讀研的比較少見。
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往年在自籌和委培考生中也有40歲以上考生報考,今年雖然打破了計劃內考生的年齡限制,但前來報考的考生并不多,首日報名確認的大齡考生約有30多人,相對于往年小幅上升。另外,在江蘇大學考點,研招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天并未發現40歲以上考生前來現場確認。
負責現場確認的老師坦言,現在提倡終身教育,給愿意學習的人上學的機會,取消年齡限制無疑是一項利好消息。但中年人受各種因素影響,讀研的成本很高,精力上也無暇顧及。值得關注的是,雖然40歲以上的考生很少,但今年“工作族”轉戰考研者比往年明顯增多。“畢業后工作一直不理想,所以想回爐深造一下。”
提醒
14日下午5點報名確認截止
相關人士提醒,研究生報名確認時須持個人二代身份證、學歷證書的原件和網上報名編號等規定材料到網上報名選定的報考點確認報名信息、接受身份驗證、繳納報考費和進行圖像信息采集,以完成報名流程。
今年報名確認時間截止到11月14日下午5點。由于考生多,工作量大,為保證確認工作有序、高效進行,南京市招辦確認點,根據各位考生的網報報名號進行分流,請考生按照建議時間錯峰前來,以節省等候時間。建議考生在14日上午前確認完畢,不要在最后半天確認,以免出現問題來不及解決的情況。
初試時間定于明年1月4日至5日
據悉,今年教育部繼續實行考生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請考生及時關注中國研招網有關公告,于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6日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下載打印準考證。
201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初試時間和科目已確定,初試將于明年1月4日至5日舉行。研究生入學考試仍分初試和復試,按規定,招生單位要對所有擬錄取考生進行復試,如有必要,可再次復試,復試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