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21年碩士研究生考試同等學力加試 建筑環境學 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查目標
要求考生理解建筑環境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掌握各種外部和內部因素對建筑環境的影響,掌握改變或控制建筑環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2小時。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占 60% 左右,計算題和綜合性試題分別占 20%和 20%。其中,難度較大的試題占 20% 左右。
(四)試卷題型結構
客觀題(填空、選擇等)和主觀題(名詞解釋、計算、簡答等)。
三、考查內容及要求
建筑環境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建筑外環境及其對室內環境的影響,建筑熱濕環境,冷負荷、熱負荷及得熱,人體對熱濕環境的反應,室內空氣品質,室內空氣環境營造的理論基礎,建筑聲環境,建筑光環境和工業建筑的室內環境要求。
1、緒論
了解室內建筑環境學在本專業中的地位與作用;了解建筑環境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2、建筑外環境
掌握建筑外環境(日射、溫度、濕度、風向和風速、降水等)對室內的環境的重大影響;了解建筑物的配置和外形與日照的關系;了解我國氣候分區特點。
3、建筑熱濕環境
掌握太陽輻射對建筑物的熱作用;理解建筑物與室內環境的傳熱過程,特別是掌握通過輻射傳遞的熱量與蓄熱的關系;了解建筑物濕傳遞對建筑材料的影響;理解冷熱負荷與得熱的關系;了解不同種類的負荷計算方法的原理和依據。
4、人體對熱濕環境的反應
掌握人體與周圍環境的熱濕交換的現象和特點;了解人體對周圍熱濕環境反應的生理學和心理學的依據;掌握人體熱舒適方程;了解人體對熱濕環境的評價和熱舒適感覺的評價的依據和特點。
5、室內空氣品質
理解室內空氣品質定義;了解室內污染物的種類、對人體的危害及其污染途徑;掌握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和室內空氣污染控制方法。
6、室內空氣環境營造的理論基礎
掌握室內通風量的計算方法和換氣次數的概念;理解空氣年齡、換氣效率、通風效率等概念,了解自然通風與建筑結構的關系,了解氣流組織的測量與計算方法。
7、建筑聲環境
掌握聲強、聲壓、聲功率、聲級的概念等聲音的性質和基本物理量;了解聲音的反射、繞射和吸收的關系,了解聲波衰減的影響因素;了解不同的吸聲材料和吸聲結構;了解人對聲環境的反應特征以及對聲環境的評價標準;了解不同的消聲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掌握隔聲原理和隔聲措施。
8、 建筑光環境
掌握亮度、照度、發光強度和光通量的概念,了解眼睛與視覺特征;了解建筑材料的光學特點;光度量的基本單位及相互關系;視覺功效與舒適光環境要素。了解不同的建筑采光口對室內光環境的影響;掌握人工光源的特點;了解不同的照明方式并能進行簡單的照明計算。
9、 工業建筑的室內環境要求
了解不同生產工藝對室內環境的要求。
四、考試用具說明
考試需攜帶黑色簽字筆、鉛筆、橡皮、直尺、普通計算器。
五、參考書目或參考資料
1.建筑環境學,朱穎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第三版;
2.建筑物理,柳孝圖,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1;
3.建筑熱過程,彥啟森 等,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4.人與物理環境,柳孝圖 等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5.建筑聲環境,車世光等,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1988;
6.建筑光環境,詹慶施,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1988;
7.民用建筑室內污染環境控制規范.GB50325-2001.計劃出版社.2001;
8. 賈衡主編.人與建筑環境.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
9. 田中峻六,武田仁,足立哲夫,土屋喬雄共著.建筑環境工學.改訂2版.日本:井上書院,1999.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