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個人簡介
朱國偉,男,1984年生,博士,碩導,中國礦業(yè)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講師。中國音樂史學會會員、東亞音樂考古學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樂器專業(yè)委員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音樂史、中國音樂考古學。
2007年始師從音樂考古學家王子初教授從事音樂考古專業(yè)學習及研究,碩士畢業(yè)于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多次參加國際音樂考古學會和東亞音樂考古學會研討會并作論文陳述報告。現(xiàn)主持教育部課題1項、省教育廳重點課題一項,參與國家級課題多項,為《中國音樂文物大系》編輯部委員、紐約RILM音樂文獻摘要庫編輯。
在《中國音樂學》《音樂藝術》《人民音樂》《黃鐘》等期刊和論文集中發(fā)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出版專著一部,合作教材一部,參編音樂考古學科重要圖書多部。
Email:zgw2014@qq.com
研究領域
中國古代音樂史、音樂考古學
科研項目
主持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金石禮樂在漢代的轉(zhuǎn)型與沒落》。
主持2016年中國礦業(yè)大學校級教學改革與建設課題《中國音樂史課程直觀性教學法初探及教學模型研制》。
主持2017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社重點項目《江蘇省近年出土音樂文物的調(diào)查與研究》。
發(fā)表論文
1. 《雙音樂鐘轉(zhuǎn)型之路》,《音樂藝術》2016年第2期。(CSSCI)
2. 《漢代鼓吹樂新探》,《人民音樂》2016年第3期。(北大核心,CSSCI擴展)
3. 《戰(zhàn)國中期至漢代早期編鐘音列研究》,《中國音樂學》2016年第4期。(CSSCI)
4. 《編磬在漢代的轉(zhuǎn)型與沒落》,《黃鐘》2014年第4 期。(北大核心,CSSCI擴展)
5. 《從出土音樂文物看孫吳音樂文化》,《音樂與表演(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6年第1期。(北大核心)
6. 《鉦與句鑃辨析》,《天籟(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CSSCI擴展)
7. 《民族音樂學研究方法對中國音樂史學研究的借鑒作用》,《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CSSCI擴展)
8. 《句鑃國屬新考》,《南方文物》2012年第2期。
9. 《南京江寧上坊孫吳墓所出“撫琴俑”辯析》,《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CSSCI)
10. 《從已見越國墓葬探析越國用樂等級的存在》,《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CSSCI擴展)
11. 《漢代樂器形制演變考察》(系列5篇),《樂器》2018年第6期-2019年第4期。
12. 《The research about Mingqi-instruments in the pre-Qin period》(英文),載于"Studien zur Musikarchäologie VIII", Orient-Archäologie 27. Rahden/Westf.: Marie Leidorf(德國),2012。
13. 《中國圓形鐘源流探略》,《音樂研究》2018年第4期。(CSSCI)
14. 《音樂史分期問題評述——兼談中音史教學中分期介紹的必要》,《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6年第4期。
15. 《黃翔鵬“斷層”分期觀之意義》,《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9年第1期。
出版專著和教材
朱國偉:《周漢音樂轉(zhuǎn)型實證解析》,人民音樂出版社,2019年。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考研信息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zhuǎn)載,本網(wǎng)站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