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20考研初試還有不到10天的時間,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慌亂,大家一定要做好心理調節,把心思放在核心考點的復習上。最近很多同學問老師馬原那么多原理,我們都要記嗎?記不完怎么辦?為了幫助大家高效的理解背誦原理,今天老師結合時政熱點,把可能涉及的原理知識給大家梳理一下。
一、實踐是實現人與自然分化與統一的前提與基礎【唯物論】
今年的時政熱點事件中“上海垃圾分類”和“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都涉及到生態文明建設、環境問題的應對,其背后涉及的馬原原理就是“實踐是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基礎”這個原理。因為之所以出現生態問題,即人與自然之間出問題,歸根到底就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實踐方式出了問題,所以我們要采取正確的實踐方式,對垃圾進行分類,變廢為寶。具體原理如下:
第一,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形成的前提,又是人類社會客觀現實性的自然基礎;
第二,實踐是物質世界分化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歷史前提,也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統一起來的現實基礎;
第三,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規律限制著人的活動及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可以在認識自然規律、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需求,合理改造自然,同時改造自己。
方法論:馬克思認為,應當合理地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人類本性的條件下進行這種物質變換。我們要采取正確的實踐方式,在尊重自然規律地前提下,合理地改造自然,違背自然規律就會受到懲罰。
注:一定要把第二點記清楚還有方法論中馬克思的啟示,這句是答題要點。
二、社會歷史趨向與主體選擇【唯物論】
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這條路,走得通、走得對、走得好。之所以這么評價,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共同選擇。具體原理如下:
社會歷史趨向指的是社會歷史規律的客觀性和必然性,主體選擇指的是歷史主體在社會發展中的能動性和選擇性。
社會歷史規律的客觀性和必然性規定了人的活動要受規律性的制約,但與此同時,又不能否定人作為歷史主體的能動性和選擇性。
方法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體現了社會歷史趨向與主體選擇的辯證統一。
注:我們選擇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改革開放都體現了社會歷史趨向和主體選擇。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原理【辯證法】
今年的“垃圾分類”“中美關系”“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都可能結合這個原理考察,比如,“垃圾分類”中變廢為寶,體現了矛盾的同一性,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中美關系”中“合作”是雙方最好的選擇,合則兩利,斗則俱傷,這體現了中美兩國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尤其強調同一性,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占主導地位,合作才是最佳選擇。還有,“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文明之間相互尊重、開放包容、互學互鑒,體現了矛盾雙方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當然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知識點也涉及此原理,即偉大的斗爭、偉大的夢想、偉大的工程、偉大的事業,偉大的斗爭如果出現在馬原中,必然體現了矛盾原理:
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斗爭性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矛盾的同一性是包含差別和對立的同一,矛盾的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相互制約的。
方法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聯結、相互制約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必須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
注:只要題目中讓你用辯證法去分析,如果實在不知道具體用哪一個,一般都會涉及這個原理。
四、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系原理【辯證法】
今年的上海試點垃圾分類、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這種由試點到推廣的案例都體現了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即所謂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
方法論:人的認識的一般規律就是由認識個別上升到認識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辯證發展過程。
注:今年十九屆四中全會中提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唯物史觀】
建國70周年是今年考研政治非常重要的時政熱點事件,其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這些思想都可以體現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這個原理:
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首先,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其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再次,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最后,人民群眾既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方法論:堅持群眾觀點,堅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虛心向群眾學習的觀點。堅持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以上是老師結合時政熱點整理的馬原部分的預測考點,希望各位同學認真備考,初試取得一個好成績。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