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在考研政治包含的五個部分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一個公認的難點。相當一部分同學都處于看不懂、學不會、做不對的狀態。深刻追究其中的原因,這是因為很多考生沒有掌握正確的態度和學習方法。馬哲這部分的內容和政治其他部分相比更加注重理解基礎上的記憶,一直是考研政治中的難點和重點,初級階段重在掌握相應的方法。那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這一考研政治的難點該如何應對?該如何突破呢?
一、結合“馬哲”自身的特點,突破難點
要突破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這一考研政治難點,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張老師建議大家首先要搞清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特點理論、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面對千變萬化的具體材料,如果只是記住了原理字面的表述而沒有理解其內涵,那就無法用抽象的原理去分析、詮釋具體的材料,面對題目時就難免會束手無策。總之,考生絕不能死記硬背,一定找到真正理解、切實掌握的方法:
(1)將基礎練習與材料題練習區分開來進行
很多考生喜歡做材料題的習題,而對非材料的、直接考查的題目并不感興趣。但在復習過程中,不同的題目具有不同的意義和價值。材料題的特點是材料千變萬化,題目靈活,但考查的仍然是基本功,即對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復習的初期階段,多做非材料的、直接考查知識點的題目是幫助考生夯實基礎的有效方式,因為通過做題的方式去掌握內容,具有背誦、記憶等方法所不能替代的效果,在背誦中常被忽視的細節通過做題也可以得到明確和強化。因此,建議考生將做題有意識地分為兩個階段,在初期階段,主要是多做非材料的、直接考查知識點的基礎練習,之后再進行以做材料題為主的復習,這樣的區分更有利于考生的穩步提高。
(2)多看、多研究真題
每一種考試都有其自身的特點,這種特點是在歷年真題的命制中形成的,也在歷年真題中得以體現。針對真題的特點進行復習和準備,在真題中尋找、總結規律是將復習的效果落到實處的最有效途徑。真題中蘊含的信息是豐富的、多方面的,通過研究真題可以明確哪些內容是常考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往往在考題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對這些知識點的強化就可以收到“好鋼使在刀刃上”的效果。研究真題還可以發現命題的特點,即某部分內容往往是以什么方式來考查的,這也可以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尤其要關注近幾年的真題,近年的題目反映了命題思路的最新變化,更具有參考價值。
二、以重點知識為基礎,建立知識脈絡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內容分為七章,大體可以歸結為五個部分:緒論(第一章)、物質觀(第二章)、辯證法(第三章)、認識論(第四章)和歷史觀(第五、六、七章)。與各部分的內容相對應,這五部分在歷年考題中考查的方式不盡相同,考生在復習時要注意區別對待。考生要注意把握重點知識點,那些重復命題的知識點往往也是知識難點,要圍繞重點知識點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脈絡,這樣可以做到既條理清晰又重點突出。
以第一部分緒論(第一章)為例。從歷年的考題看,這部分常被命題的內容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及其歷史形態”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形態和基本特征”兩點。考生要學會從這兩個知識點出發去把握第一章主要內容的脈絡。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及其歷史形態”這個知識點包括兩部分內容唯物主義的三個歷史形態和唯心主義的兩大派別。對于唯物主義的三個歷史形態,考生要明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三種形態的內涵和特點;對于唯心主義的兩大派別,主要掌握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及其產生的歷史根源。從知識結構的脈絡上來說,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區分來自“哲學的基本問題”,而“哲學的基本問題”又要從“什么是哲學”這一知識點說起。“什么是哲學”這一知識點包括哲學的科學內涵、哲學與各門具體科學的關系;“哲學的基本問題”這個知識點又包括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包含哪兩個方面,以及對這兩方面問題的不同回答最終導致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和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區分。這樣,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及其歷史形態”這個重點出發就掌握了考研政治大綱第一章第一部分的知識脈絡。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形態和基本特征”這個知識點的內涵是實踐性、革命性、科學性和階級性的統一,實際上,只要搞清了這個內涵,也就搞清了與之相關的知識點,包括“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中的偉大變革”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人們正確認識社會現象、提高道德素養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從而也就掌握了第一章第二部分的所有內容。
至此,從這兩個重點知識點出發得到的脈絡就完全覆蓋了考研政治大綱第一章第一、二部分的所有知識點。而第一章的第三部分,因其命題一般為選擇題,且出題的概率很小,只需了解即可。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