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令許多教育學考研的考生非常頭疼的一件事是教育史上下縱貫幾千年,左右橫跨世界上這么多國家,無論哪個國家,無論哪個時段總會有事件發生,總會有人物出現。
這么多要記憶的東西,本來記憶量就已經很大,更何況還經常容易弄混。張冠李戴的現象時有發生,搞得很多考生暈頭轉向,狼狽不堪。如何才能克服這個問題?重視背景是制勝的關鍵。
任何事件的發生,任何人物的觀點都不是憑空而來。只有放在特定的時空場域下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對于不同時空場域的了然于胸,也便于梳理不同場域下事件與思想的相同與不同,張冠李戴的現象也便容易避免。
試舉例說明。很多考生都很熟悉“百家爭鳴”這個詞。但要追問為什么會出現百家爭鳴恐怕就會有很多人答不上來。
放在當時的時空場域中,問題就會變得很簡單:井田制的崩潰,使得周天子的地位大不如前,各諸侯國的國君都有可能憑借自己的實力超越周天子成為天下的實際領導者。對于這些妄想稱霸天下的諸侯國君而言,最為重要的是人才。而恰恰是周天子實力的衰落,原本任職于周庭的有知識、有勇略、有武功的人流落民間,逐漸成為“士階層”。
這些士階層便成為各個諸侯國貯備人才的重要來源。而作為士階層的成員,若要想在眾多能人之中有一席之地,必須說一些別人說不出的觀點,或做一些別人做不了的事情。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百家爭鳴的局面逐漸形成。通過上述梳理,考生便不難理解何以會出現“百家爭鳴”。
考生在復習備考時,如果對教育史各知識點的背景有充分了解,則會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2011考研專業課教育學基礎綜合輔導講義》中,對于每一個事件與每一個思想的背景進行詳盡梳理展開,沿著這個思路復習,便會對考生大有裨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