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科目考試大綱
科目名稱:建筑綜合
一、考試的范圍及目標
考試范圍包括:城市規劃原理、住宅建筑設計原理、公共建筑設計原理、建筑物理四部分。
考試目標:考查考生對建筑設計、城市規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考生應能:
1. 掌握城市規劃與設計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工程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一般內容。
3. 掌握居住區規劃設計的基本原理。
4. 了解中外城市建設發展的歷史,理解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文化和自然等因素對城市及城市規劃的影響,掌握不同歷史時期城市發展和規劃建設的特點。
5. 了解公共建筑的概念、分類、沿革與設計思想的演變;
6. 了解公共建筑設計的依據、特點及發展趨勢、建筑可持續發展方面內容;
7. 理解公共建筑設計中總體環境、功能分區、空間組合、技術經濟、形式造型等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8. 掌握公共建筑空間組合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并能結合實例,運用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評價。
9. 掌握居住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設計方法、構思途徑及建筑形象的創作的基本原理。掌握居住環境的基本概念、居住區設計中的空間環境、交通環境及技術環境要素,懂得住宅的基本要求、主要的住宅形式和設計要求以及住宅評價標準等基本原理。
10.掌握建筑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計算。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試卷中的所有題目按試卷要求回答。
2.試卷分數:滿分為150分。
3.試卷結構及題型比例:
試卷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題,約40%;基本理論分析題,約35%;綜合題,約25%。
三、考試內容要點
1. 城市規劃原理
⑴ 城市及城市規劃
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城市的本質及特征,城市化的過程,城市建設及發展與諸串因素的關系,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過程。
⑵ 城市規劃的內容、特點、原則、步驟。
⑶ 城市性質與城市人口
⑷ 城市用地
城市用地的概念、屬性、價值。城市用地條件的分析評價。城市用地的用途分類與構成類型。
⑸ 城市組成要素及其用地規劃
工業用地,對外交通運輸、倉庫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的布置特點,相互關系以及和城市布局的關系。城市組成要素在規劃上的要求。
⑹ 城市總體布局
⑺ 城市規劃中的技術經濟分析
⑻ 居住區規劃
⑼ 城市公共活動中心建筑群規劃
⑽ 城市道路交通
⑾ 城市工程規劃
⑿ 歷史名城保護
⒀ 中國城市的產生與先秦時期的城市
⒁ 秦漢時期的城市
⒂ 魏晉至隋唐時期的城市
⒃ 五代宋元時期的城市
⒄ 明清(至鴉片戰爭)時期的城市
⒅ 中國近代城市
⒆ 新中國成立后50年中國的城市
⒇ 20世紀城市規劃與建設
2. 公共建筑設計原理
⑴ 公共建筑的概念及分類、公共建筑的沿革與設計思想的演變、公共建筑設計的依據、特點
⑵ 公共建筑的總體環境布局
⑶ 公共建筑的功能關系與空間組合
⑷ 公共建筑的造型藝術處理
⑸ 公共建筑的技術經濟
⑹ 公共建筑空間組合特點
⑺ 公共建筑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⑻ 建筑歷史的相關內容
3. 住宅設計原理
⑴ 掌握住宅設計基本依據、了解各級住宅類型:組合特征,合理選型、了解住宅設計基本方法、了解國、內外住宅建筑基本情況和發展
⑵ 住宅套型設計
⑶ 低層住宅設計
⑷ 多層住宅設計
⑸ 高層和中高層住宅設計
⑹ 不同地區和特殊條件下的住宅設計
⑺ 工業化住宅設計
⑻ 住宅造型設計
⑼ 住宅外部空間環境設計
⑽ 住宅標準及經濟問題
⑾ 農村住宅設計
4. 建筑物理
⑴ 理解建筑物理學在整個建筑設計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⑵ 能從物理概念上弄清熱、光、聲等物理現象在建筑中的傳播規律
⑶ 掌握建筑物理的基本原理,具備相應的設計能力
⑷ 重視材料的有關性能,掌握設計使用原則
⑸ 了解計算公式的物理意義并能較熟練的進行計算
⑹ 掌握一些材料性能的實驗驗證手段
⑺ 建筑技術與建筑設計的有機結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