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黨的十八大已勝利閉幕,此次大會的重點精神、重點提議將是2013考研[微博]時政部分所考查的重點。
老師將十八大中可能會作為2013考研時政命題的報告原文內容進行了整理,并結合歷年考研命題,對理論知識可能會考到的考點進行了提煉和梳理,希望能對考生的備考有幫助。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一:對科學發展觀的新定位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二:改革開放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五: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八: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八大熱門命題點之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報告原文: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決不能有絲毫動搖。
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后勁。
理論知識易出考點: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原因
近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隨著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和國際競爭不斷深化,不僅一些長期積累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而且又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利益主體多元現象日益顯現,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出現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根源就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緩慢和滯后。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更好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途徑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要做到“兩個堅持”和“三個轉變”。即堅持中國特色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
4.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
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加強宏觀調控目標和政策手段機制化建設。加快改革財稅體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享機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