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081700化學工程與技術
082700核科學與技術
083000環境科學與工程
081700 化學工程與技術
作為一級學科的化學工程與技術設置化學工程、化學工藝、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和生物化工五個二級學科。主要的研究方向為綠色化學與工藝、(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精細化工工藝、生物(質)能源、能源(鈉米)材料、新型分離技術與設備、催化反應工程等。本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圍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863、科技支撐、上海市科委等國家地方技術創新需求以及大中型企業委托的重點產業項目等應用化學前沿課題,培養學生既具有扎實的應用化學基礎理論和全面的實驗技能,又具有獨立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能力。自1979年以來,已招收碩士研究生300余名,畢業的研究生主要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研究設計院所及相關領域的大中型企業工作從事創新和管理工作。本專業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具有明顯的行業競爭力,已成為我國化學工業的綠色發展的骨干技術力量。
學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綠色化學與工藝
02.(全日制)功能高分子材料
03.(全日制)精細化工及工藝
04.(全日制)新型分離技術與設備
05.(全日制)輻射化學與應用
06.(全日制)催化反應工程
07.(全日制)能源化學及材料
08.(全日制)納米科學與技術
09.(全日制)納米材料生物醫學應用
10.(全日制)生物化工
指導教師:
劉元方院士、吳明紅教授、張勇教授、雷勇教授、焦正教授、陳志文教授、陳捷教授、王勇教授、陳晉陽教授、曹傲能教授、王海芳教授、安澤勝教授、潘登余研究員、張海嬌研究員、劉瑞麗教授、王錦花研究員、呂森林研究員、李珍研究員、尹東光研究員、汪福順研究員、趙兵研究員、徐剛等多位正副教授。
招生人數:60
考試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1英語一
3.302數學二
4. 852有機化學 或 853化工原理 或 854分析化學 或 855物理化學(三)
5.復試科目:綜合專業知識(包含專業英語)
備 注:
本專業在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培養。
082700 核科學與技術
作為一級學科的核科學與技術專業設置輻射化學、射線技術在新材料中的應用、射線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等為主要研究方向。現有中科院院士1名,長江和杰出青年1名、教授8名,副教授7名,近年來承擔著國家、市科委等多項科研項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成果,在SCI國際有影響期刊上發表百余篇論文。
本專業為研究生所設課程反映當代輻射化學及應用的發展前沿,研究課題結合國家化學化工專業的急需,為學科前沿的基礎與應用研究。本專業培養研究生具有輻射化學的基礎知識和熟練的實驗技能,掌握輻射化學在新材料和環境保護中應用的基本理論和應用技術,具備開展科學研究的基本技能,培養能勝任研發、設計、管理和服務的專門人才。
學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納米新材料輻射合成
02.(全日制)納米傳感器輻射改性
03.(全日制)輻射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04.(全日制)高分子材料輻照交聯
05.(全日制)輻射防護與計算
06.(全日制)納米材料生物醫學應用
07.(全日制)能源材料的輻照加工
08.(全日制)核技術在環境、化工、農業及醫學中的應用
指導教師:
劉元方院士、吳明紅教授、焦正教授、陳志文教授、王錦花研究員、呂森林研究員、李珍研究員、尹東光研究員、汪福順研究員、趙兵研究員、徐剛等多名正副教授。
招生人數:5
考試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論
2. 201英語一
3. 301數學一
4. 854分化析學 或 855物理化學(三)或 856輻射化學
5. 復試科目:綜合專業知識(包含專業英語)
備 注:
本專業在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培養。
083000 環境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是國家211重點建設學科和上海市重點學科,具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和教育部創新團隊。
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點以中科院傅家謨院士領銜,長江學者吳明紅教授、錢光人、焦正、陳捷等教授為學科帶頭人,依托環境與化工學院,以環境工程系、化學工程系、環境污染與健康研究所、輻射應用研究所和清潔能源研究所為培養基地,重點研究環境中毒害有機污染物對于人類健康的早期效應,研究毒害有機污染物在極端條件下的降解機理以及微生物凈化機理,研究土壤、大氣、地下水污染控制理論與修復技術,同時按照循環經濟和產業共生的要求,探索環境資源循環轉化與利用的新理論和新方法。中科院院士傅家謨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 "環境污染與健康"研究所,在環境污染與健康研究領域在國際國內已形成明顯特色。同時本學科點在核技術在環境中的應用、固體廢棄物安全處置與資源化、環境毒理與健康三個研究方向,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本學科點現有教授20名,博士生導師12名,擁有一批具有博士學位的副教授和青年骨干教師,具有一支能夠承擔國家重大和上海市等地方重大、重點及重要科技攻關項目的科研團隊。
學 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毒害污染物的環境行為研究
02.(全日制)污染輻射控制原理與方法
03.(全日制)毒害污染物的物理化學特殊處理技術與原理
04.(全日制)固體廢物的資源化與危險廢物的安全處置
05.(全日制)水污染與大氣污染控制技術與裝備
06.(全日制)水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
07.(全日制)環境污染控制材料制備與原理
08.(全日制)納米材料生物效應
09.(全日制)納米材料生物醫學應用
10.(全日制)環境生態修復
11.(全日制)毒害污染物的健康效應
12.(全日制)大氣污染的成因與來源
指導教師:
劉元方院士、吳明紅教授、張勇教授、雷勇教授、安澤勝教授、王勇教授、錢光人教授、陳志文教授、陳捷教授、焦正教授、劉曉艷教授、何池全教授、丁國際教授、劉強教授、劉建勇教授、胡雪峰教授、馮加良研究員、馮艷麗研究員、張新宇研究員、汪午研究員、程平等多名正副教授。
招生人數:80
考試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論
2. 201英語一
3. 302數學二
4. 854分析化學 或 855物理化學(三)或 857環境化學
5. 復試科目:綜合專業知識(包含專業英語)
備 注:
本專業在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培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