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8年遼寧大學437社會工作實務考研專業課大綱公布如下
《社會工作實務》大綱
第一章 社會工作實務的通用過程模式
社會工作實務的通用過程模式總結整合了不同社會工作領域和服務對象的共同需要和實務工作的共同理論基礎,提供了社會工作者助人的理論基礎、基本知識、技巧和程序。
•第一節 通用過程模式的理論依據
•一、通用社會工作過程模式的概念
•二、通用過程模式的理論依據
•(一)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二)系統理論
•(三)生態系統理論
•(四)優勢視角和增能理論
•三、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的分析范式
•(一)內外影響力范式
•(二)社會功能發揮
•(三)生命周期理論
•(四)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第二節 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模式的特點
•一、通用過程模式的特點
•(一)強調助人是一個過程
•(二)運用綜合方法
•(三)工作過程階段化
•(四)工作任務階段化
•(五)整合的價值觀
•二、運用通用過程模式應考慮的因素
•(一)助人過程各階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彈性的
•(二)工作過程可能是螺旋式的
•(三)模式本身只可作為實務過程的參考
•第三節 通用過程模式的四個基本系統對社會工作實務的作用
•一、通用過程模式中的四個基本系統
•(一)改變媒介系統
•(二)服務對象系統
•(三)目標系統
•(四)行動系統
•二、四個基本系統對社會工作實務的意義
第二章 社會工作實務的通用過程
社會工作實務的通用過程,是指適用于為個人、家庭、群體、組織和社區提供服務的,由朝向一些既定目標的系統化的系列行動組成的助人過程。社會工作的通用過程包括:接案、預估、計劃、介入、評估和結案六個階段或稱步驟,每個階段或步驟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務、內容和方法與技巧。
•第一節 接案
•一、接案階段社會工作者的主要任務
•(一)接案的重要性
•(二)接案階段的主要任務
•二、接案的步驟及核心技巧
•(一)做好面談的準備并擬定初次面談提綱
•(二)面談
•(三)收集資料
•(四)初步預估
•(五)建立專業關系
•(六)決定工作進程
•(七)簽訂初步的服務協議
•三、影響接案成功的因素
•(一)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的期望不一致
•(二)社會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幫助
•(三)臨時事件和外部障礙
•(四)服務對象不愿接受幫助
•(五)社會文化因素
•(六)不同專業間的配合出現問題
•四、接案應注意的事項
•(一)決定是否需要緊急介入
•(二)權衡是否有能力處理問題
•(三)決定解決問題的先后次序
•(四)保證服務對象所要求的服務符合機構的工作范圍
•第二節 預估
•一、預估的目的、任務、特點及原則
•(一)什么是預估
•(二)預估的目的
•(三)預估的任務
•(四)預估的特點
•(五)預估的原則
•二、預估的基本步驟
•(一)收集資料
•(二)分析和解釋服務對象的資料與問題
•(三)認定問題
•(四)撰寫與預估報告
•三、預估的主要方法
•(一)社會歷史報告方法及其運用
•(二)家庭結構圖描述方法及運用
•(三)社會生態系統圖方法
•(四)社會網絡分析
•第三節 計劃
•一、什么是服務計劃
•二、服務計劃的構成
•(一)目的和目標
•(二)關注的問題與對象
•(三)介入策略
•(四)協同工作的合作者
•(五)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各自的角色
•(六)具體工作程序及工作時間表
•三、制訂服務計劃的原則
•(一)要有服務對象的參與
•(二)要尊重服務對象的意愿
•(三)計劃要盡可能詳細和具體
•(四)要與工作的總目的、宗旨相符合
•(五)要能夠總結與度量,為評估打好基礎
•四、制訂服務計劃的方法
•(一)設定目的和目標
•(二)構建行動計劃
•(三)簽訂服務協議
•五、服務協議的形式
•六、服務協議的簽訂過程及技巧
•(一)簽訂協議的過程
•(二)簽訂服務協議的技巧
•第四節 介入
•一、介入的特點
•(一)介入是有計劃、有目標的行動
•(二)干預是介入的核心
•(三)物質幫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四)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長期效果
•二、介入的分類
•(一)直接介入
•(二)間接介入
•三、選擇介入行動的原則
•(一)以人為本、服務對象自決
•(二)個別化
•(三)考慮服務對象的發展階段和他們的特點
•(四)與服務對象相互依賴
•(五)瞄準服務目標
•(六)考慮經濟效益
•四、直接介入的行動及策略
•(一)促使服務對象運用現有資源
•(二)進行危機介入
•(三)運用活動作為介入的策略
•(四)調解行動
•(五)運用影響力
•五、間接介入的行動及策略
•(一)運用和發掘社區人力資源
•(二)協調和連接各種服務資源與系統
•(三)制訂計劃創新資源
•(四)改變環境
•(五)改變組織或機構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
•第五節 評估
一、評估含義與目的
•(一)評估的含義
•(二)評估的目的
•二、評估的作用
•(一)監督介入工作進度
•(二)發展本土社會工作知識和方法、促進專業成長
•(三)鞏固改變成果
•(四)社會問責
•三、評估的類型
•(一)過程評估
•(二)結果評估
•四、評估的方法與技巧
•(一)基線測量方法與技巧
•(二)任務完成情況的測量方法與技巧
•(三)目標實現程度的測量方法與技巧
•(四)介入影響的測量方法與技巧
•第六節 結案
•一、結案的類型
•(一)結案的含義
•(二)結案的類型
•二、結案階段的主要任務
•(一)總結工作
•(二)鞏固已有改變
•(三)解除工作關系
•(四)做好結案記錄
•三、結案時服務對象的反應及其處理方法
•(一)服務對象的正面反應
•(二)服務對象的負面反應
•(三)結案反應的處理方法
第三章 兒童社會工作
兒童社會工作是根據特定的服務對象——兒童,依據其所需的共性及特性專業服務,而對社會工作具體服務所進行的專業分類,這種分類的關鍵性要素是服務對象的自身特征。本章中對開展兒童社會工作中所涉及的概念、理論、方法及技巧,尤其是其中一些不同之處,展開了介紹。
•第一節 兒童社會工作概述
•一、兒童的概念與界定
•(一)兒童的概念
•(二)兒童的界定
•(三)兒童的特點
•二、兒童的需要
•(一)生存的需要
•(二)愛的需要
•(三)學習的需要
•(四)游戲的需要
•(五)社會化的需要
•(六)被保護的需要
•三、兒童的成長、面臨問題及資源
•(一)嬰兒期
•(二)幼兒期
•(三)學齡期
•四、兒童社會工作定義和特點
•(一)定義
•(二)特點
•五、中國兒童社會工作的法律基礎
•(一)憲法
•(二)兒童權利公約
•(三)其他有關法律
•第二節 兒童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兒童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一)兒童生物學
•(二)兒童心理學
•(三)兒童教育學
•(四)兒童社會學
•(五)兒童文化學
•二、兒童社會工作的表現形式
•(一)宏觀層面
•(二)微觀層面
•三、對兒童有重要影響的社會要素
•(一)家庭
•(二)學校
•(三)同輩群體
•(四)大眾傳媒
•四、現階段兒童社會工作的具體機構
•(一)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
•(二)社會福利機構
•(三)社區
•(四)專業性社會工作組織
•第三節 兒童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兒童社會工作的特殊性區別
•(一)對“服務對象自決”的差別化理解
•(二)重視環境的影響作用
•(三)社會工作者的特殊角色
•二、兒童社會工作中評估的作用
•(一)評估的定義
•(二)評估的目的和方法
•(三)實用評估量表
•三、兒童社會工作的具體方法
•(一)兒童輔導
•(二)兒童小組工作
•(三)受虐兒童的社會工作介入
•
第四章 青少年社會工作
本章主要介紹青少年的需要及問題,以及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特點、主要內容、主要方法等。社會工作者對青少年群體的了解和理解,對青少年發展等相關理論的了解、理解和有效運用,對社會工作專業價值、知識、方法的有效理解和整合運用,是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獲得成效的關鍵。
•第一節 青少年社會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需要及問題
•(一)青少年的需要
•(二)青少年的問題
•二、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概念
•(一)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概念
•(二)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層面
•(三)青少年社會工作的類型
•三、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特點
•(一)社會工作價值觀是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核心基礎
•(二)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和技巧是開展青少年社會工作的主要載體
•(三)“人與環境互動”的視角是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基本介入焦點
•(四)青少年社會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始終是青少年社會工作的主要目標
•四、青少年社會工作系統架構
•(一)青少年社會工作者系統
•(二)青少年服務對象系統
•(三)青少年服務目標系統
•(四)青少年服務行動系統
•第二節 青少年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思想道德品格輔導
•(一)青少年道德發展的特點
•(二)主要服務內容
•二、心理及認知輔導
•(一)青少年心理及認知的主要特點
•(二)主要服務內容
•(三)自我認識與探索
•三、生涯發展輔導
•(一)生涯輔導的主要內容
•(二)生涯規劃的重點
•四、就學就業輔導
•(一)就學輔導
•(二)就業輔導
•五、生活方式與人際交往輔導
•(一)生活方式輔導
•(二)人際交往輔導
•六、行為偏差及矯正服務
•(一)行為偏差青少年矯正服務
•(二)犯罪青少年矯正服務
•七、弱勢青少年保障服務
•(一)弱勢群體的界定
•(二)保障服務的內容
•第三節 青少年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一)青少年發展理論
•(二)青少年偏差理論
•二、青少年社會工作直接方法的主要特點
•(一)青少年個案的主要特點
•(二)小組工作在青少年服務中的功能
•(三)社區工作的主要內容
•三、青少年社會工作專項服務
•(一)青少年網絡脫癮輔導服務
•(二)青少年就業輔導服務
•(三)青少年歷奇輔導服務
第五章 老年社會工作
老年社會工作是運用老年學的相關知識,以老年人及其相關人員和系統為工作對象幫助老年人,特別是處境困難的老年人,改善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會適應和能力。老年社會工作者在工作中常常要面對復雜的情況,涉及老人及其相關的經濟、身體健康、情緒、配偶關系、代際關系、社會支持網絡等多方面的問題。
•第一節 老年社會工作概述
•一、老年人及老年期
•(一)年齡界定
•(二)老年期的劃分
•(三)老年人及老年期劃分的意義
•二、老年期的特點
•(一)生理變化
•(二)心理變化
•(三)社會生活方面的變化
•三、老年人的需要及問題
•(一)老年人的需要
•(二)老年人的問題
•四、老年社會工作
•(一)老年社會工作的對象
•(二)老年社會工作的目的
•(三)老年社會工作的作用
•五、老年社會工作的特點
•(一)社會價值觀可能影響社會工作者的態度和行為
•(二)反移情是社會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三)社會工作者要善于反思并運用督導機制
•(四)老年社會工作需要多學科合作
•第二節 老年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身體健康方面的服務
(一)健康促進與健康維護服務
•(二)與健康照顧有關的服務
•二、認知與情緒問題的處理
•三、精神問題的解決
•四、社會支持網絡的建立
•五、老年特殊問題的處理
•(一)虐待和疏于照顧問題
•(二)臨終關懷
•(三)喪親問題
•(四)酗酒問題
•(五)自殺
•第三節 老年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老年個人與家庭工作方法
•(一)緬懷往事療法
•(二)人生回顧療法
•(三)驗證療法
•二、老年人小組工作方法
•(一)老年人小組工作的獨特之處
•(二)專門適用于老年人的小組
•(三)注意事項
•三、老年社區照顧
•(一)老年社區工作的重點目標人群
•(二)老年社區工作方案
•(三)老年社區照顧的服務內容
•四、老年機構照顧
•(一)養老機構的類型
•(二)老年機構照顧理論
•(三)老年機構照顧的實務模式
•五、老年社會工作督導
第六章 婦女社會工作
主要掌握婦女社會工作的概念、特點和工作目標及原則,深入認識婦女的特殊困難和發展問題,以及認識到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推動社會性別主流化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如性別分析、賦權以及性別視角的婦女社會工作的方法,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婦女,推動性別平等,實現人類的公平正義。
•第一節 婦女社會工作概述
•一、婦女的心理和生理特點
•(一)青春期
•(二)青年和中年期
•(三)更年期
•(四)婦女的“四期”
•二、婦女的需要和問題
•(一)婦女的需要
•(二)婦女的問題
•三、婦女社會工作的內涵和特點
•(一)婦女社會工作實務領域的產生和發展
•(二)婦女社會工作的內涵
•(三)婦女社會工作的主要特點
•四、婦女社會工作的目標和原則
•(一)婦女社會工作的目標
•(二)婦女社會工作的原則
•第二節 婦女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針對婦女具體需要和發展的工作
•(一)婚姻和家庭關系的調適與工作策略
•(二)對單親母親家庭的介入
•(三)干預針對婦女的暴力
•(四)對流動婦女和留守婦女的服務
•(五)維護婦女的生殖健康
•(六)推動婦女參政
•(七)改善婦女貧困狀況
•二、推進性別平等的工作
•(一)宣傳和貫徹馬克思主義婦女觀
•(二)宣傳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
•(三)推動社會性別主流化的工作
•第三節 婦女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性別分析方法
•(一)性別角色分工分析
•(二)性別需要分析
•(三)其他方法
•二、婦女賦權的方法
•三、性別視角的婦女社會工作方法
•(一)建立關系
•(二)協助婦女重新界定問題、提升意識
•(三)挖掘自身潛能,聯絡周圍資源,解決所面對的問題
•(四)協助類似處境的婦女建立支持小組
•(五)社區層面
•(六)資源聯結
第七章 殘疾人社會工作
殘疾人社會工作是專業社會工作者幫助殘疾人所開展的社會福利服務性質的工作,其核心和主要內容是康復社會工作。一般通過在機構和社區里對殘疾人實施全面康復的系統性服務中開展。在充分了解殘疾人的困難和需求的基礎上,運用各種專業方法和技巧,幫助殘疾人落實有關政策,努力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和改善殘疾人的生活質量。
•第一節 殘疾人社會工作概述
•一、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內涵
•(一)殘疾人定義
•(二)什么是殘疾人社會工作
•(三)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特點
•二、殘疾人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城鎮殘疾人所面臨的主要困難
•(二)農村殘疾人所面臨的主要困難
•三、殘疾人的基本需求
•(一)社會福利政策落實
•(二)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權利保護與法律援助
•(四)就業政策傾斜
•(五)康復與醫療救助
•(六)傷殘撫恤
•(七)社會保險
•(八)特殊教育
•(九)文化生活照顧
•(十)改善社會環境
•第二節 殘疾人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一)宣傳貫徹《殘疾人保障法》
•(二)開展政策咨詢工作
•(三)支持對殘疾人的法律援助
•二、改善殘疾人的生活質量
•(一)建設無障礙環境
•(二)殘疾人特殊用具的配置
•(三)組織殘疾人參加社會活動
•第三節 殘疾人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社區康復模式
•(一)社區康復的文化背景
•(二)開展社區康復工作的有利條件
•(三)如何開展社區康復
•二、社會康復模式
•(一)社會康復的概念和內容
•(二)社會康復的措施
•三、職業康復模式
•四、教育康復模式
•(一)特殊教育
•(二)如何配合特殊教育工作
第八章 矯正社會工作
矯正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實務的重要領域之一。它因服務對象的特殊性而使其服務具有很多不同于其他領域的獨特內容與方法。工作目標是幫助矯正對象能夠通過自身能力來維持其基本生存條件。通過幫助其接受較好的教育來實現其有效就業,同時幫助其實現自新、自強、自立的目標。
•第一節 矯正社會工作概述
•一、矯正對象的需要及問題
•(一)矯正對象的需要
•(二)矯正對象的問題
•二、矯正社會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一)矯正社會工作的概念
•(二)矯正社會工作的功能與作用
•三、矯正社會工作的特點
•(一)福利性:矯正社會工作是一種社會福利服務
•(二)特殊性:矯正社會工作是為特殊社會弱勢群體-罪犯或違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務
•(三)系統性:矯正社會工作是貫穿司法矯正全過程的社會福利服務
•(四)專業性:矯正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化的社會福利服務
•四、矯正社會工作的起源與發展
•(一)矯正社會工作的起源
•(二)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矯正社會工作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三)中國內地的社區矯正制度
•第二節 矯正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司法判決前的社會工作
•(一)針對犯罪嫌疑人的社會工作介入
•(二)針對犯罪嫌疑人親友的社會工作介入
•二、監禁場所中的社會工作
•(一)協助服刑人員適應監禁場所生活
•(二)為在監服刑人員提供專業咨詢服務
•(三)幫助在監服刑人員加強與社會的聯系
•三、社區矯正中的社會工作
•(一)緩刑、假釋、監外執行人員的觀護
•(二)院舍訓練的組織管理
•(三)社會服務計劃的執行
•四、刑滿釋放后的社會工作
•(一)提供住宿場所
•(二)提供就業、就學輔導
•(三)提供生活輔導和醫療保健轉介服務
•(四)提供物質援助
•第三節 矯正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矯正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和價值理念
•(一)人道主義:矯正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
•(二)矯正社會工作實務方法的理論與視角
•(三)矯正社會工作的基本價值理念
•二、矯正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致力于改善矯正對象偏差心理和行為的社會工作方法
•(二)致力于改善社會環境的社會工作方法
•(三)個案管理:協調、整合的服務提供模式
第九章 優撫安置社會工作
優撫安置社會工作屬于軍隊社會工作的范疇,在新中國建立以后,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優撫安置社會工作實踐,有力地服務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事業。本章厘清了優撫安置社會工作服務對象的需要、問題和特點,明確了優撫安置社會工作的含義、特點,闡述了不同服務載體當中優撫安置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介紹了優撫安置社會工作需要掌握的一些獨特方法。
•第一節 優撫安置社會工作概述
•一、優撫安置社會工作服務對象的需要和問題
•(一)服務對象的需要
•(二)服務對象的問題
•二、優撫安置社會工作服務對象的特點
•(一)覆蓋范圍廣
•(二)軍隊情節深
•(三)需要層次多
•(四)問題壓力重
•三、優撫安置社會工作的含義
•(一)什么是優撫安置工作
•(二)什么是優撫安置社會工作
•四、優撫安置社會工作的特點
•(一)政治性
•(二)政策性
•(三)協調性
•(四)特殊性
•(五)矛盾性
•第二節 優撫安置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優撫醫院社會工作的內容
•(一)總體內容
•(二)特別內容
•二、光榮院社會工作的內容
•三、烈士褒揚社會工作的內容
•四、軍供社會工作的內容
•五、復原退伍軍人安置社會工作的內容
•六、軍休社會工作的內容
•第三節 優撫安置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優撫安置社會工作各領域需掌握的共性方法
•(一)認知和情緒問題的處理——敏感、焦慮、緊張、失落與無奈
•(二)精神問題的解決方法——尋求當下生命的意義
•(三)危機干預方法——最小的努力產生最大的效果
•(四)對工作人員壓力問題的處理方法——建立支持性小組
•二、優撫醫院和光榮院的介入重點
•(一)死亡與頻臨死亡問題
•(二)體恤性與親密關系
•(三)失禁問題的處理
•(四)藥物濫用與藥物依賴問題的預防
•(五)疏于照顧問題
•(六)建立專門小組
•三、復原退伍軍人安置社會工作的介入重點
•(一)壓力預防與減壓
•(二)構建支持網絡
•四、軍休社會工作的介入技巧
•(一)接收安置前
•(二)接收安置中
•(三)接收安置后(主要是提供服務管理)
第十章 社會救助社會工作
社會救助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它主要依托社會救助制度和政策,面向生活困難的個人、家庭和群體,展開以濟貧、解困、扶危為主要內容的救助活動。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的主要特點有,工作對象及救助類型的復雜性、工作過程的持續性、工作方法的融合性、工作的政策性。
•第一節 社會救助社會工作概述
•一、社會救助的概念與內容
•(一)社會救助的概念
•(二)社會救助的體系
•二、社會救助的基本程序
•(一)測算和公布社會救助標準
•(二)受理救助申請
•(三)審查申請人及其家庭的收入及財產狀況
•(四)公示及審批
•(五)救助款物發放
•(六)動態管理和日常服務
•(七)申訴
•三、社會救助的基本特征
•(一)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性
•(二)救助對象的有限性
•(三)救助水平的低層次性
•(四)救助手段的多樣性
•(五)社會救助資格審查的嚴肅性
•四、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的定義與特點
•(一)定義
•(二)主要特點
•五、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的主要作用
•六、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社會工作社會救助概述
•(一)貧困的含義與分類
•(二)貧困產生的原因分析
•(三)增能理論與優勢視角
•第二節 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以反貧困為主的基本生活救助
•(一)參與社會救助政策的制定、實施與評估
•(二)社區層面社會救助的內容
•二、專項救助社會工作的內容
•(一)教育救助
•(二)醫療救助
•(三)住房救助
•三、災害救助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災害緊急救援
•(二)災后社區重建
•四、流浪乞討救助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救助政策的修訂
•(二)救助機構的建立與管理
•(三)流浪乞討人員的個別化服務
•(四)流浪兒童
•第三節 社會救助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基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針對困難居民的個案工作
•(二)針對困難群體的小組工作
•(三)社區工作
•二、專項社會救助的工作方法
•三、災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災害預防
•(二)災害救助
•(三)災后重建
•四、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外展服務
(二)機構服務
第十一章 家庭社會工作
本章圍繞家庭社會工作展開討論,概述家庭社會工作的基本內涵、特征和假設,然后介紹家庭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以及家庭社會工作經常運用的主要方法。包括三部分:以家庭為背景的專業服務活動、以家庭作為對象的專業服務活動以及以家庭作為活動單位的專業服務活動。一般要經歷接觸、開始、介入和結束等四個階段。
•第一節 家庭社會工作概述
•一、家庭社會工作的定義
•(一)家庭社會工作基本內涵
•(二)家庭社會工作與家庭治療的關系
•(三)家庭與家庭社會工作
•二、家庭社會工作的基本假設
•(一)提供以家庭為基礎的支持
•(二)堅持以家庭為中心的理念
•(三)采取危機介入的策略
•(四)運用生態視角
•第二節 家庭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家庭社會工作的重要理論和概念
•(一)家庭系統理論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論
•(三)家庭抗逆力
•(四)生態系統理論
•二、家庭社會工作的基本內容
•(一)改善親子關系的服務
•(二)改善夫妻關系的服務
•三、我國開展的家庭服務
•(一)家庭的救助和幫扶
•(二)改善親子關系的服務
•(三)改善夫妻關系的服務
•第三節 家庭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家庭社會工作的基本原則
•(一)家庭處境化原則
•(二)幫助家庭成員增能原則
•(三)家庭個別化原則
•(四)滿足家庭成員需要原則
•二、家庭社會工作的實施步驟
•(一)接觸階段
•(二)開始階段
•(三)介入階段
•(四)結束階段
•三、家庭社會工作的常用方法
•(一)家庭評估的常用方法
(二)家庭干預的常用技巧
第十二章 學校社會工作
從三個方面介紹學校社會工作,一是學校社會工作的基本問題,包括學校社會工作的特點、學校社會工作在學校全部工作中的定位、學校社會工作的要素與功能;二是主要內容,包括針對學生一般需要的學校社會工作及針對學生特殊需要的社會工作;三十學校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聯系國際發展趨勢,選擇抗逆力理論與方法、個案管理方法,團體輔導方法進行了分析。
•第一節 學校社會工作概述
•一、學校社會工作的特點
•(一)專業性
•(二)科學性
•(三)藝術性
•(四)實踐性
•二、學校社會工作的定位
•(一)與德育的關系
•(二)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三)與班級管理的關系
•(四)與生活管理的關系
•三、學校社會工作的要素與功能
•(一)學校社會工作的要素
•(二)學校社會工作的功能
•第二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針對學生一般需要的學校社會工作
•(一)學業發展與生涯規劃的需要
•(二)協調人際關系的需要
•(三)自我認識與自我探索的需要
•(四)情緒覺察與情緒管理的需要
•二、針對學生特殊需要的學校社會工作
•(一)針對學業困境學生
•(二)針對人際關系困境學生
•(三)針對家庭生活困境學生
•(四)針對心理狀況困境學生
•(五)針對特殊行為群體學生
•三、結合家庭與社區的力量,開展學校社會工作
•(一)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
•(二)搭建學校與社區溝通的橋梁
•第三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抗逆力的理論與方法
•(一)抗逆力的理論來源
•(二)抗逆力方法的基本原則
•(三)抗逆力方法的基本步驟
•(四)培養學生抗逆力的策略
•二、個案管理方法的組織與運用
•(一)個案管理的定義
•(二)個案管理的適用對象
•(三)個案管理的過程
•(四)個案管理者的角色
•三、團體輔導方法的組織與運用
•(一)團體輔導方法的基本程序
•(二)團體輔導方法的實際運作
第十三章 社區社會工作
社區社會工作主要指在我國城市的區、街、居等社區范圍內,在社會工作的價值觀和理論知識指導下,運用社會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為全體社區成員尤其是特殊困難群體提供的專業服務的總稱。我國內地的社區社會工作主要內容包括:社區服務、社區社會救助、社區衛生、社區治安及社區教育。
•第一節 社區社會工作概述
•一、社區的含義
•(一)社區的定義
•(二)我國關于“社區”的定義
•二、社區社會工作的含義
•(一)社區與社會工作
•(二)社區社會工作的含義
•三、社區社會工作的目標
•(一)促進居民參與,解決社區問題
•(二)改善社區關系,提升社區意識
•(三)挖掘社區資源,滿足社區需求
•四、社區社會工作的特點
•(一)以社區為對象
•(二)重點解決社區居民所面臨的集體性問題
•(三)采用宏觀結構的視角分析和介入問題
•(四)強調社區參與,關注人的發展
•(五)重視社區資源的挖掘和運用
•第二節 社區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社區服務
•(一)面向各類弱勢人群的福利服務
•(二)面向小區普通居民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
•二、社區就業
•(一)開發社區就業崗位,鼓勵多種形式就業
•(二)宣傳和執行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
•(三)開展社區就業服務和就業培訓
•(四)解決社區下崗和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接續等實際困難
•三、社區治安
•(一)我國社區治安的組織體系
•(二)社區治安的主要內容
•四、人民調解
•(一)人民調解工作的基本原則
•(二)人民調解受理民間糾紛的范圍
•五、社區衛生
•(一)社區疾病預防與康復工作
•(二)社區精神健康工作
•(三)社區環境衛生
•六、社區教育
•(一)社區教育的含義
•(二)社區教育的內容
•第三節 社區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社區社會工作的過程
•(一)社區分析
•(二)政策分析
•(三)社區服務(活動)方案的策劃
•(四)社區服務(活動)方案的執行
•(五)社區服務(活動)方案的評估
•二、社區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資源連接
•(二)推動居民參與
•(三)居民能力建設
•(四)建立社區支持網絡
第十四章 醫務社會工作
醫務社會工作是在健康照顧領域實施的社會工作實務,主要包括以醫院為核心的醫院社會工作、以公共衛生部門為核心的公共衛生社會工作和以精神疾病專科醫院及精神衛生中心為核心的精神健康社會工作。不同領域中的社會工作者都有可能遇到健康問題。在醫院社會工作中,主要是針對病人需求的;在公共衛生社會工作中,主要根據公眾對健康的需求提供服務;在精神健康社會工作中,主要根據精神健康出現問題的個人及家庭開展服務。
•第一節 醫務社會工作概述
•一、醫務社會工作的含義
•(一)廣義的醫務社會工作
•(二)狹義的醫務社會工作
•(三)醫務社會工作定義
•二、醫務社會工作的特點
•(一)與醫療衛生體系相融合
•(二)以服務對象的健康為主導
•(三)“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
•(四)服務規范的專業化
三、對健康與疾病的理解
•(一)健康的概念
•(二)疾病的概念
•四、醫務社會工作對象的需要和問題
•(一)醫院社會工作對象的需要和問題
•(二)公共衛生社會工作對象的需要和問題
•(三)精神健康社會工作對象的需要和問題
•第二節 醫務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醫院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篩查和尋找服務對象
•(二)危機介入
•(三)對病人的心理社會評估
•(四)根據病人情況介入服務
•(五)根據不同科室病人情況提供服務
•(六)康復評估
•(七)出院安排
•(八)外展服務
•(九)教育、培訓、發展服務
•二、公共衛生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衛生保健宣傳
•(二)各種衛生法規的制定或修訂
•(三)各項公共衛生教育訓練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四)社區衛生保健工作的開展
•(五)個人與家庭問題的咨詢幫助
•(六)預防傳染病流行,促進社會健康有序發展
•三、精神健康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對精神疾病患者與發病有關的個人資料的收集和分析
•(二)對精神疾病患者家屬做心理輔導
•(三)對較輕度精神疾病的個案工作治療
•(四)為精神健康問題患者回歸社會服務
•(五)參與心理衛生訓練計劃,以及學校心理衛生咨詢
•(六)參與社區心理衛生推廣工作,以及對社會福利有關機構的協調合作與咨詢
•(七)參與或從事與精神健康有關問題的調查研究
•(八)從事其他有關精神健康問題的防治工作
•第三節 醫務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醫院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在醫院門診部的工作方法
•(二)在醫院住院部病房內的工作方法
•(三)家庭醫療工作方法
•(四)臨終關懷工作方法
•二、公共衛生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健康宣傳方法
•(二)健康管理方法
•(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方法
•(四)對重點人群進行個案管理
•三、精神健康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對精神疾病患者的一般工作程序
•(二)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小組工作方法
•(三)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屬的工作方法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