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由美國權威的新聞刊物和教育機構U.S. News Global Education主辦的國際工程教育科技論壇11日在上海舉行。
該論壇旨在介紹前沿科技領域的科研和就業形勢,并鼓勵中國學子在前沿學科更進一步深造。
美國麻省大學阿默斯特、代頓大學、奧本大學、南開羅萊納大學承辦,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協辦的本次論壇,邀請了來自蔚來汽車、IBM、阿里巴巴、百度、IEEE、車聯網等企業和機構的多位業界領軍人物,以及來自美國麻省大學阿默斯特等高校的數位資深教授。數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在校學生和有志于精進學業的在職工程師參加了活動。
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已經蔓延到了社會多個領域,無人駕駛、無人超市、智慧城市等成為熱搜名詞。 據了解,當下中國企業對工科優秀人才的全面爭奪已經開始。以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為例,根據權威媒體報道,中國目前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萬,供求比例僅為1∶10”。“坑多蘿卜少”,供需嚴重失衡。相關人才嚴重不足,因此國內的大學紛紛開設人工智能專業,培養相關人才。目前中國國內一共有20余家高校開設了該研究方向專業,但相比美國仍然差距巨大。
人才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及執行副總裁鄭顯聰表示,新科技正在一日千里,常常給人們帶來超出想象的變化。這就帶來了很大的人才缺口。
據悉,從電池動力,到智能駕駛,每一項新技術的需求都需要大量人才來滿足。教育部數據顯示,2025年之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人才缺口將達 103 萬人。
IBM研發總監褚明宇認同了這一觀點,也表示IBM非常珍惜優秀的人才。他也很開心能在這次活動中見到這么多期待在工程領域精深學業的人才。
論壇上,來自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奧本大學、南卡羅來納大學的四位在學界深耕數十年的資深教授就“科技將如何塑造未來”這一話題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他們分別從自己的研究領域闡述了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科技將于網絡安全、云計算、機器人技術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巨大影響力,也就自己多年的科研和從教經驗表達了對未來躋身于電氣和信息工程(ECE)領域的莘莘學子的期待。
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羅素?泰西爾(Russell Tessier)說:“工程技術毫無疑問正在驅動著未來世界的走向。無論是走進千家萬戶的新應用、新工具,還是在市場上取得優勢地位的公司,無不是蘊含著工程科技創新的力量。他指出,市場需要有活力的年輕人。泰西爾非常欣賞中國的科技公司在互聯網時代的成就,他由衷歡迎有創造力、有進取心的中國學子來到美國的高校交流、學習。
南卡羅來納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黃金澤博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人工智能等領域,中國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設備,并致力培養相關人才。中國可獲得的數據資源比較豐富,但需要在關鍵技術方面進行突破。他直言,而美國在科技發展的硬件水平優勢明顯。在人工智能等領域,美國的相關應用,尤其在關鍵技術方面,較為成熟。 黃金澤認為,中國科技發展迅速,但在安全保護方面仍需完善。
這位學者說,其所在學校相關院系有1700多位國際學生,中國學生占比約25%。他說,中國學生有能力、學習勤奮,在編程方面頗有天賦。他希望有更多的中國學子到美國學習掌握先進的技術。
U.S. News Global Education發現,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進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發和人才的招募,人才市場上存在巨大缺口,這為有志于轉型電氣和信息工程領域的工程類人才提供了機遇。
U.S. News Global Education舉辦這次教育科技論壇,獲得了多所美國高校的支持。麻省大學阿默斯特、代頓大學、奧本大學、南開羅來納大學等四所高校都是美國工程類專業排名靠前的高校,豐富的學術資源和科研經費成為許多赴美攻讀工程類碩士學位的學子的夢想學校。
據悉,麻省大學阿默斯特于近年推出了電子與計算機理學碩士學位課程走進中國(MS ECE Field Degree)項目,100%由美國本校教授授課,并可獲得與美國本校完全相同的學位證明,職場人士無需辭職就可以用業余時間完成學術進修。同時,還有一年中國校區加一年美國本部的“1+1”路徑可以選擇。畢業生完成美國的課業后,可與美國碩士畢業生同享最高長達36個月的OPT(專業實習)。
活動當天,主辦方還頒布了由IBM為有志于攻讀美國工程碩士項目的優秀學生提供的高達10000美金的獎學金,并為參會學生提供了與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公司零距離交流的機會,并為最優秀者提供實習的綠色通道。
(原題為《國際工程教育科技論壇上海舉行 鼓勵中國學子深造》)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