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深入人心的普遍共識。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出爐。其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綠色發展成為各地關注重點。蘇曉麗老師在此為大家進行解讀。
【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
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上做了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過去五年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工作及取得的成就: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重拳整治大氣污染,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30%以上。加強散煤治理,推進重點行業節能減排,71%的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優化能源結構,煤炭消費比重下降8.1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6.3個百分點。提高燃油品質,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000多萬輛。加強重點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推進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擴大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加強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嚴肅查處違法案件。積極推動《巴黎協定》簽署生效,我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報告解讀】
美麗中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之一,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馳而不息、持之以恒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實現了良性互動。同時應看到,多地空氣質量雖有所改善,但重點地區、重點時段污染問題依然存在。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樹立正確的文明理念,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以及完善制度體系。
1.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社、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2.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應該做到: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經濟發展方式問題,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切實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發展各方面,推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美麗中國。
3.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實現這樣的根本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用制度保障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第一,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第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第三,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從而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