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多項選擇題:
1.《中國土地法大綱》明確規定
A.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
B.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C.鄉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鄉村農會接收,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
D.采用各種方法,使地主階級剝削農民而占有的土地轉移到農民手中
2.解放區土改意義重大,主要包括
A.是從根本上摧毀中國封建制度根基的社會大變革
B.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
C.具有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雙重性質
D.將土地私有變為土地集體所有
3.中國各民主黨派形成時的社會基礎是
A.民族資產階級
B.城市小資產階級
C.與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相聯系的知識分子和其他愛國分子
D.工人階級
4.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七屆二中全會,這次會議
A.確立了消滅國民黨殘余部隊,迅速奪取民主革命全國勝利的方針
B.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后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采取的基本政策
C.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指出了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
D.在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問題上,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要求
5.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在走出西柏坡時,他把進北平比作“進京趕考”。所謂“趕考”主要是指
A.推翻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B.保持黨的優良作風
C.繼續革命、建設社會主義
D.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
6.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隆重開幕,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完成了創建新中國的歷史任務。這次政治協商會議與1945年重慶政治協商會議的不同表現在
A.中國共產黨居領導地位
B.容納多黨派參加
C.屬于新民主主義性質
D.以國共合作為基礎
7.1946年1月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共產黨之所以與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推動達成了政府組織、國民大會、和平建國綱領、憲法草案、軍事問題等五項協議,是因為這些決議
A.有利于和平建國
B.體現了新民主主義性質
C.有利于沖破蔣介石的獨裁統治
D.在相當程度上有利于人民
8.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發表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明確指出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是
A.工人階級
B.農民階級
C.城市小資產階級
D.民族資產階級
9.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有
A.廣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廣泛參加和大力支持
B.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C.國際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支持
D.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過程中始終站在斗爭最前線
10.中國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有
A.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
B.群眾路線
C.加強共產黨自身的建設
D.堅持武裝斗爭
參考答案:
1.答案:ABC
考點:《五四指示》、《中國土地法大綱》
解析:1947年7月至9月,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平山縣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和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明確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鄉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鄉村農會接收”,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故答案選ABC項,選項D是《五四指示》中的內容,故不選。
2.答案:AB
考點:土地改革意義
解析: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以進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挑起了全國性的內戰。在解放戰爭勝利發展的同時,解放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土地制度改革,是從根本上摧毀中國封建制度根基的社會大變革。經過這個運動,農民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自身利益的堅決維護者,因而自覺地在黨的周圍團結起來。這就為打敗蔣介石、建立新中國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故本題選擇AB。具有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雙重性質的是沒收官僚資本,故C不選。將土地私有變為土地集體所有,是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后,故D不選。
3.答案:ABC
考點: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解析:中國各民主黨派形成時的社會基礎,主要是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同這些階級相聯系的知識分子和其他愛國分子,它們是階級聯盟性質的政黨,故答案選ABC。
4.答案:ABCD
考點:七屆二中全會
解析:1949年3月,在中國人民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了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在會上做了報告,主要內容有:第一,提出了迅速奪取全國勝利的方針:天津式、北平式、綏遠式;第二,說明了在全國勝利的局面下,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第三,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后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和主要途徑;第四,提出了“兩個務必”的思想,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故答案選擇ABCD。
5.答案:BC
考點:七屆二中全會
解析:1949年3月,在中國人民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了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奪取全國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勝利之后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指的是勝利之后是否能繼續保持黨的優良作風,是否能夠繼續革命、建設社會主義,故答案選擇BC。A選項是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提出的口號,與題意不符,故不選;D選項雖然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外交方針之一,即“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但并非毛澤東所說的“趕考”,與題意不符,故不選。
6.答案:AC
考點:人民政協會議的召開與《共同綱領》的制定
解析:重慶政治協商會議的領導者是國民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領導者是中國共產黨;重慶政治協商會議的不屬于新民主主義性質,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屬于新民主主義性質;故答案選AC項。兩次會議都容納了多黨派參加,都沒有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因此不選BD項。
7.答案:ACD
考點:重慶政治協商會議
解析:1946年1月10日,國共雙方下達停戰令。同一天,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開幕。政協的協議還不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但它有利于沖破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和實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國,因而在相當程度上是有利于人民的。故答案選ACD項。
8.答案:ABC
考點:《論人民民主專政》
解析: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發表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指出,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故答案選ABC項。
9.答案:ABC
考點: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
解析:中國革命的勝利的原因包括:第一,中國革命的發生,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和雄厚的群眾基礎。第二,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夠走上勝利發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第三,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夠贏得勝利,同國際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支持也是分不開的。故答案選ABC項。選項D錯在“始終”二字,故不選。
10.答案:ACD
考點:中國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
解析:中國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包括:第一,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第二,堅持革命的武裝斗爭。第三,加強共產黨自身的建設。故本題選擇ACD。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