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每一個歷史性的一刻都可能成為考研政治的熱點。今年,也就是2017年是建軍90周年,而周年紀念是考研政治最喜歡考查的題型,也是考研政治最喜歡命題的考點,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家務必牢記心中,在18年的考研很可能成為又一大熱點。
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建軍節的來歷
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叛變革命,發動“四一二”、“七一五”瘋狂屠殺中國共產黨人。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帶領北伐軍三萬余人,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下,于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打響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前身)成立紀念日。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新中國成立后,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2017年7月30日上午10時03分,威武的閱兵分列式結束,剛剛接受檢閱的三軍將士在檢閱臺前迅速集結完畢。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2017年的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紀念日。
對應考點:考研政治史綱中第五章,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二、2018考研核心考點
【2次會議】
1927年八七會議主要功績是:毛澤東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1935年1月,遵義會議集中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3次起義】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毛澤東等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公開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幟。
張太雷和葉挺、葉劍英等領導了廣州起義。
【3次錯誤】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瞿秋白為代表的“左”傾盲動錯誤。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陳紹禹(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
【考研政治單選題考察】
1927年,南昌起義,第一槍;建軍88周年;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9月3日大閱兵;臺灣問題中堅持“兩岸一家親”;我國堅持防御性國防政策。
【考研政治多選題考察】
四有軍人——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中國新安全觀——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
建軍九十周年,習總書記的講話,同學們也要重點關注。
【講話全文】如下: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地舉行沙場閱兵,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
90年前,南昌城頭一聲槍響,宣告中國誕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90年來,人民軍隊高舉著黨的旗幟,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浴血奮戰,勇往直前,戰勝一切敵人,征服一切困難,為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歷史充分證明:我們的人民軍隊不愧是聽黨指揮的英雄軍隊,不愧是忠心報國的英雄軍隊,不愧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英勇奮斗的英雄軍隊。我們黨為擁有這樣的英雄軍隊感到驕傲和自豪!全國各族人民為擁有這樣的英雄軍隊感到驕傲和自豪!
同志們,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衛和平是人民軍隊之責。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衛。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我們要深入貫徹黨的強軍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努力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把我們這支英雄的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全軍將士們!你們要堅定不移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黨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
全軍將士們!你們要堅定不移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時刻把人民放在心頭,永遠做人民子弟兵。
全軍將士們!你們要堅定不移堅持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聚焦備戰打仗,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
全軍將士們!你們要堅定不移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全面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水平。
我堅信,我們的英雄軍隊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我們的英雄軍隊有信心、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我們的英雄軍隊有信心、有能力譜寫強軍事業新篇章,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