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考研的同學經歷了漫長而艱辛的復習過程,終于迎來了考前的沖刺時段。由于每個人的學習習慣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各不相同,因此,每個人發起沖刺的具體時間也因人而宜。在此緊要關頭始終會和考生朋友們在一起,我們建議:無論是起步較晚、以sprinting方式“短距離快速沖”的考生,還是精心準備、以spurting方式在“最后階段加速沖”的考生,現在都要一鼓作氣、全力以赴。那么,沖刺期應當怎樣做才能使成績鞏固并得以提高呢?
借用鄭板橋先生形容“畫竹”要領時的一首詩:
四十年來畫竹枝,
晝間辛勤夜間思。
削盡冗繁留清瘦,
畫到生時是熟時。
英語復習也是這樣,在平時的學習中,要追求廣博,到了最后沖刺階段,就要力求精湛。無論是依賴主客觀題型的簡化思路,還是把握各類知識的簡化方法,都要學會沙里淘金、以“質”取勝,以下的舉例我們就以08年的為例。
(一)因果關系策略:
很多完形填空或閱讀理解的篇章是社會科學的專業學術論文。
比如2008年“語言知識運用”中的完形填空題就屬于這一類。這類論文的一大特點是,全文都在說明一個因果關系,這個因果關系可以用y=f(x)這一公式來表示。x是自變量(原因),y是因變量(結果),這一關系的表述就是全文的核心問題:“種族的智商高低與遺傳病概率有何聯系?”文中提出,獨立研究人員Gregory Cochran提出了創新觀點:中歐某一種族(可能是猶太人)的智商優于其他,而智商越高,遺傳病概率越大。在這篇論文中,x就成了智商高低,y就成了遺傳病概率,兩者之間成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對于這篇文章核心問題的回答是:種族遺傳病概率與種族智商成正比。
如果能夠在閱讀篇章的時候,將全文幾百字內容抽象成y=f(x)的因果關系,我們就不必擔心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將文章簡化為核心問題和因果公式y=f(x)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留清瘦”的過程。
循著這一思路,我們再來看2008年閱讀理解的第一篇文章:
首先,閱讀文后問題,感覺這是一篇講述女性生活壓力的議論文;
其次,對文后問題歸類,第21、23和24題是微觀問題,其他是宏觀問題;
然后,來到文中尋找y=f(x)的因果關系:
通過閱讀第一自然段,我們可以試歸納:
“女性面對壓力較男性更易焦躁。”
x為壓力,y為焦躁,y=kx (k為脆弱性系數,k>=0);
x1為女性的壓力,y1為女性的焦躁,設y1=k1x1(k1>=0);
x2為男性的壓力,y2為男性的焦躁,設y2=k2x2(k2>=0);
則k1>k2。
通過閱讀第二自然段,我們又可以對原有因果關系進行潤色:
“女性較男性更易焦躁的原因是性激素分泌較男性多。”
也就解決了k1>k2的原因。
這時,第21題的答案就很明顯了。
2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A. Women are biologically more vulnerable to stress.
B. Women are still suffering much stress caused by men.
C. Women are more experienced than men in coping with stress.
D. Men and women show different inclinations when faced with stress.
Inclination意為“傾向、喜好、意象”,而不是面對壓力的脆弱度,所以D選項是干擾項,應當排除。答案是A。
此時閱讀第三自然段,發現又增加了一個要素:
“女性易焦躁的另一原因是:她們壓力的來源更多。”
公式變為y=(k+o)x(k為脆弱性系數,k>=0,o為壓力來源,o>=0)
第22題的答案也就清楚了,D選項be exposed to more stress與文中increased “opportunities” for stress含義相同,所以選D。
22. Dr. Yehuda’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women
A. need extra doses of chemicals to handle stress.
B. have limited capacity for tolerating stress.
C. are more capable of avoiding stress.
D. are exposed to more stress.
繼續閱讀第四自然段,作者又進一步提出了一個新觀點:
“女性接觸的事務多具有長期性和重復性的特點。”
公式變為y=(k+o+p)x
(k為脆弱性系數,k>=0,o為壓力來源,o>=0,
p為壓力性質,長期壓力時p=1,一次性壓力時p=-1)
所以,第23題的答案自然是C(可持續和頻繁的)。
23. According to Paragraph 4, the stress women confront tends to be
A. domestic and temporary.
B. irregular and violent.
C. durable and frequent.
D. trivial and random.
第五自然段以Adeline Alvarez(縮寫為AA)為例說明,第24題稍有難度:
24. Then sentence “I lived from paycheck to paycheck” shows that
A. Alvarez care about nothing but making money.
B. Alvarez’s salary barely covered her household expenses.
C. Alvarez got paychecks from different jobs.
D. Alvarez paid practically everything by check.
D選項是干擾項,paycheck是指支付薪金的支票、薪金或工資,但在文中并沒有說到pay by check,而是說的pay the rent, pay the car payment and pay the debt。加上前文說到AA離婚后成了單親母親,所以生活拮據、入不敷出。因此,答案應當選B。
第六自然段是結論部分,因為從公式y=(k+o+p)x中可以看出,壓力的系數有k、o、p三個,分別是女性脆弱性、壓力來源和壓力性質,脆弱性是內因,壓力來源和性質是外因。那么對癥下藥,由果導因,要解決焦躁的問題,就要從壓力的三個系數下手,作者提出的方案是:分散壓力,保持健康。
第25題是給文章選擇題目,屬于宏觀問題,選項也有較大的迷惑性。
2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Strain of Stress: No Way Out?
B. Responses to Stress: Gender Difference
C. Stress Analysis: What Chemicals Say
D. Gender Inequality: Women Under Stress
首先,我們可以排除C,因為C選項只涉及到了性激素一個方面,也就是僅體現了公式中的k系數,沒有涉及o和p。
其次,全文可以說一直圍繞女性問題進行分析,所以應當有gender的考慮,因此可以淘汰A。
最后,B選項只是提到Responses to stress(對壓力的反應),冒號之后又加了個副標題:男女不同,那就只是涵蓋了男女對于壓力的不同反應,而不是分析面對壓力出現不同反應的原因和解決方案。
所以,D選項就當仁不讓地成為正確選項。D選項的意思是:性別不平等之壓力下的女性,可以理解為將k、o、p三個要素綜合理解為性別不平等的三種表現:內因是雌性激素,外因則是女性面臨的壓力來源和性質,具有一定的社會結構性。所以,D選項實際上需要考生在原有的因果關系基礎上進一步升華,總結并上升到社會結構的層面上,才能夠選中正確答案。這是對考生提出的一個較高要求。
(二)有據排除策略:
對于客觀題型,包括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和聽力試題,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最大化地“得分”。在沖刺階段,就要回顧丟分題,分析丟分原因。
假設大家都認真審題、讀懂要求并理性選擇了,排除因為心理因素導致的因緊張看不懂題的情況,那么,“丟分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全新知識;另一類是被干擾選項干擾產生的誤判。全新知識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窮盡的,比如某一類語法知識;另一類是不可窮盡的,比如各個領域的專業詞匯。干擾誤判的情況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受上下文干擾;另一類是受其他三個選項的干擾。綜合起來,可以用圖1表示:
全新知識 | 干擾誤判 | |
I | 可窮盡知識 | 上下文干擾 |
II | 不可窮盡知識 | 選項干擾 |
在2008年的完形填空題中,常錯的題目有5個,即第2、8、11、13、15題。
第2、8和15題是典型的“搭配”(collocation)題目。
第2題:
He is that __2__ bird, a scientist who works independently __3__ any institution.
A. unique B. particular C. special D. rare
“珍禽、稀鳥”的固定說法:rare bird,而不是unique bird,用來形容人群中的鶴立雞群者、或卓然不群者,這里指的是獨立研究人員Gregory Cochran(可簡化記憶為“GC”)。有的考生選擇particular,首先沒有particular bird這種搭配,其次,也可以用“同一詞性的同一個詞不在同一篇文章中重復使用”的規律來排除,因為在第8題中,形容猶太人時,使用了a particular people,所以,回溯到第2題,這里就不可能使用的是particular這個形容詞了。
第8題:
The group in __8__ are a particular people originated from central Europe.
A. progress B. fact C. need D. question
in question,指正在研究中的,這里指GC正在作為案例進行研究的猶太人。In fact顯然不能表達科研案例的意思。
第15題:The former has been __15__ to social effects, such as a strong tradition of __16__ education.
A.given up B. got over C. carried on D. put down
詞組put down to sth.,意為“歸因于”,give up to/get over to/carry on to三個詞組都沒有指向原因的含義。包含有“歸因于”意義的詞組還有:on account of/owing to/due to/thanks to/lie in/rest with/be determined by/lie at sb.’s door/as a result of/because of doing sth.等。
第11和13題是典型的詞語“辨析”題,一般采用排除法。
第11題:
This group generally do well in IQ test, __9__ 12-15 points above the __10__ value of 100, and have contributed __11__ to the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West, as the __12__ of their elites, including several world-renowned scientists, __13__.
A. unconsciously B. disproportionately
C. indefinitely D. unaccountably
四個詞的結構、長度和含義都比較有迷惑性,屬于強干擾選項,正確選項像是錯的,而錯誤選項反像是對的。uncousciously是“無意中地”,disproportionately是“不成比例地”,indefinitely是“不確定地”,unaccountably是“無法解釋地”。四項的干擾力度都很大,上下文本是說猶太人對西方知識和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貢獻。A項“無意中做出貢獻”似乎對;B項“不成比例地做出貢獻”反而覺得似乎有貶義;C項indefinitely如果錯誤理解為infinitely(無限地)“做出了卓越貢獻”似乎對;D項unaccountably如果錯誤理解為“功德無量”好像又講通了。針對強干擾選項,就要運用強排除法。強排除法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把選項分解。indefinitely去掉詞頭、詞綴,definite是“確定的”,就不會理解為finite“有限的”。unaccountably去掉詞頭、詞綴,account是報告、敘述,“無法解釋地”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第13題:
Ascareersoftheirelites,includingseveralworld-renownedscientists,_____。
A.affirmB.witnessC.observeD.approve
關鍵就是排除B選項witness和D選項approve。
Approve被排除的標準在于,它的主語必須是人,意為“批準”。
Witness被排除的標準在于,它是及物動詞,后面要加賓語。
于是,A選項Affirm表示“確認、肯定”,與上下文是相符的。
綜上,像rarebird,inquestion和putdownto這類“搭配題”,既屬于可窮盡知識,又屬于不可窮盡知識。說他們可窮盡,主要是指在時間容許的情況下,利用像《牛津高階英語詞典》這樣的工具書,是可以查到大多數固定詞組的用法的(詞典中的粗體字詞組)。很多詞組很像漢語中的成語,有它們的文化典故出處,學習這些慣用搭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說他們不可窮盡,是指到了沖刺階段,已經內化于心的搭配知識不可能占總量的100%,要在短時間內制定力求窮盡的目標,往往事倍功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再次采用“留清瘦”的思路,那就是盡量把此前復習過程中水到渠成已經內化的搭配知識鞏固下來,把“已知”掌握到扎實,“未知”就不要再花費氣力了,如果在考試中遇到,就盡量采用排除法。因為“已知”除了在客觀題當中得分之外,還可以在主觀題當中淋漓盡致地發揮。
而像disproportionately和affirm這樣的“辨析題”,就基本上屬于不可窮盡知識了。平時看詞匯書的目的就是盡量在浩如煙海的單詞中找規律,以詞根、詞綴的方式也好,用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也好,用趣味聯想法也好,能夠記憶和使用的詞匯總是占不到所有英文單詞的100%,就像任何一個中國人也很難完全掌握所有的漢字一樣(詞典編纂者除外)。因此,能夠通過英語的詞根及語法知識“有依據地排除”indefinitely、unaccountably、approve和witness這些干擾選項,就成為解題法寶。
(一)“跳出來”思維策略:
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對自己有沒有進步產生懷疑。盡管做了一些真題、會了一些單詞、有了一些語感,但往往一做題就錯,一被考就露怯,自信心常常被自己的疏忽和粗心打擊。同樣是在看文章,同樣是學過的語法點,別的考生能夠想到的,自己就沒有聽說過,或者本來知道,但在具體題目中就忘記了應用。這種情況從記單詞、到看句子、到寫作文,都可能出現。
1、“跳出來”記單詞:
很多考生考前不僅掌握了考研英語詞匯,而且掌握了GRE詞匯,甚至GMAT詞匯。但很受打擊的是,有一次聽到老師說了一個詞,發現自己還是沒有聽說過。這個詞叫做mink。當時提到的詞組是minkcoat,以為貂皮大衣。這在詞匯列表中還是能夠找到的,但因為不常使用,所以遇到的時候還是可能抓瞎。那么,既然碰上了,那就換一種方式檢驗自己。Mink這個單詞以min開頭,后面加一個字母k,那么我們想想以min加一個英文字母的“四字母單詞”都有哪些,從字母a到z找一遍,發現有下面9個:
mind思想、心靈
mine第一人稱名詞所有格;我的
mini迷你、袖珍
mink水貂minkcoat貂皮大衣
minn.明尼蘇達州
mino日本勞工階級所穿的草制外衣
mint薄荷、鑄幣
minx輕佻女子
miny如礦坑的
這9個單詞中,有的很熟悉了,如mind/mine/mini/minn./mint,有的還有些陌生,如mino/minx/miny,那么順便就把這9個詞都記住了。記單詞不要有一定之規,也不要總設定“一網打盡”的目標。遇到一個就記幾個,這樣時間長了,詞匯量就會有扎實的積累。這就是“跳出來”記單詞法。
2、“跳出來”理解句義:
比如“部分否定”這個知識點,not…because…,在理解的時候,要先將because后面的意思譯出,然后對其進行否定。就像下面這句話:
Socialandlegalnormsmightnotdifferbecausethelatterismoreeffective.
如果硬譯,就容易忽視not…because…結構,理解為“社會和法律規范可能并沒有什么差別,因為法律規范本身更有效力。”這就與原文的意思大相徑庭了。
原文是《國際組織》中的一篇以“雇傭軍制度(Mercenaries)”為研究對象的國際關系論文,論文試圖說明這樣一個核心問題:“不符合法律規范的社會規范為什么能夠存在并起重要作用?”文章意在給出這樣的答案:在一個社會中,規章制度是否能夠執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核心規范與這些制度是否能夠契合。能夠契合的法規效力高,不能契合的法規效力低。
因此,上面那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說:“法律規范的效力并不一定比社會規范的效力高。”
之所以出現忽視“部分否定”知識點的情況,原因就在于沒有跳出單個句子,在整篇文章里看這句話,而是拘泥于自左至右的閱讀順序,逐詞硬譯,這樣很容易導致“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結果。
怎樣克服這種“跳不出來”的情況呢?要運用“宏觀套微觀”的模式去看待知識。任何一個知識點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要從整體出發,逐步進入具體內容。這與不斷尋找因果關系的思路是異曲同工的。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要以y=f(x)的宏觀去套文章中各個自然段的微觀;在回顧曾經做過的真題時,要以宏觀的語境幫助自己排除干擾項;在理解一個句子時,要思考其上下文的核心主旨,然后判斷其中包含的核心語法知識點。這樣,就不容易走偏。
3、“跳出來”寫作文:
考研中的作文題是考生向考官展示的一幅作品,畫筆就是筆下流出的語絲和情感。要在眾多考生中嶄露頭角,也需要“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的思路,要善于發現、發掘“閃光點”,像鄭板橋老先生筆下的青竹一樣,瀟灑挺拔、獨具神韻,簡潔才能具有穿透力。主題句(topicalsentences)鮮明,讓人一眼就看到“點睛之筆”,立論清晰,說理有力。
還以2008年考研英語試題中的大作文為例。這是一幅卡通漫畫,畫的是兩個殘疾人扔掉拐杖,把腿捆在一起走南闖北。圖下還有兩句文字解釋:“你一條腿、我一條腿;你我一起,走南闖北。”題目要求寫一篇160-200詞的議論文,要包含三個要素:首先,簡要描述漫畫;其次,解釋漫畫的含義;最后,給出評價。這實際上就暗含了作文的“三段式”框架。第一自然段,描述漫畫;第二自然段,解釋含義;第三自然段,給出評價。
從標準答案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解釋含義時,這位作者運用了三個層次進行分析:個人、集體和國家,總的思路是“全球化時代的相互依賴”,并且從漫畫中兩個人闊步前行,想到了執行力問題。在評價部分,這位作者則強調了合作、而非沖突,是社會前進的推動力。
很多同學看了標準答案后的第一個反應是“背”,把這篇范文背下來,下次遇到就有的參考了。這不是“跳出來”的思維方式,而是“陷進去”的思維方式。如果千篇一律,何來高分呢?這篇范文有可能是當年考生中最有競爭力的一篇,但如果再出同樣的題目,也不能落于窠臼。要“跳出來”創新。
怎樣“跳出來”創新呢?比如,他用的是個人-集體-國家的思路,我們可以用個人-國家-國際的思路,甚至可以采用中國的“天下觀”引申出“世界”(World)而非“國際”(International)的解釋。再比如,他將兩人闊步前行理解為要有執行力,那我們可以將這種執行力發展為法制化,甚至結合上文中提到的社會核心規范認同與法律規范之間的關系在評論中加以表述。比如在后京都時代的全球氣候治理中,很多國家不愿承擔責任,因為他們認為他們不是“殘疾人”,這種情況下怎樣促成合作?這就把漫畫的內容進一步升華了。
當然,要注意,不管思路信馬由韁時馳騁到多遠,落筆時都要把韁繩拉回來,拉到我們前面所說的y=f(x)因果關系上來。200詞以內,要說明的只能是一個因果關系,選擇一個問題來回答:比如,就回答“如何應對不合作”這一問題,答案就是“把它們的拐杖取走”。新穎的思路還要用有力地論證來支撐。要讓考官在閱讀時感受到,如同進入了這位考生自己的王國,能夠感受到這位考生的熱情、理性與胸懷。這樣的寫作,才符合“跳出來”的思路。
綜上,總結一下考研英語沖刺階段的復習要領:
考研誠如馬拉松,此時不沖何時沖。
跳出重圍渡難關,削盡繁冗留清瘦。
在此預祝考生朋友們能夠拿出人生至堅的毅力,拿下這一步,取得來年的考研佳績。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