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從2012年新大綱可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內容基本沒有變化,仍然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及科社共同構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考研政治中的分數是占了22分,而政治經濟學這門課程恰好又是政治的幾門課程中較難掌握和理解的一門。下面,萬學海文的政治考研輔導老師們就針對這門課為廣大的2012年的考生們提供以下的復習方法。
就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社會主義這兩部分內容來看,與2011年大綱相比其變化如下:第五章的變化有:將“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兩重性。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特點”改成“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兩重性及其特點”。將“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改成“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資本積累的含義”刪去。將“資本積累的本質”改成“資本積累的本質與后果”。刪去“產業資本循環的三個階段和采取的三種職能形式”將“產業資本實現循環運動的基本條件。資本周轉”改成“資本循環和資本周轉。”將“影響資本周轉快慢的關鍵因素。”改成“資本循環與周轉規律發揮作用的制約因素。”將“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內和對外職能。資本主義國家職能的實質。”改成“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和本質。”第六章的變化有:將“壟斷條件下競爭的特點”改成“壟斷與競爭。”將“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化。勞資關系和分配關系的變化。社會階層、階級結構的變化。經濟調節機制和經濟危機形態的變化。政治制度的變化。”改為“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新變化的表現和特點。將“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改為“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復雜性和長期性。”第七章僅增加了一個知識點“社會主義在改革中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
作為考研政治中的重點和難點項,同學們應該用怎樣的方法來有效掌握它呢?在復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樣的問題呢?萬學海文政治考研輔導老師們憑借多年的輔導經驗來為大家談一談政治經濟學的復習方法。
首先,我們先結合學科特點來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政治經濟學的特點是理論性、邏輯性較強,那么我們在學習政治經濟學時千萬你不要死記硬背。
(1)對某些重要的概念、范疇和規律,要力求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即不僅要知道概念、規律本身的含義,還要進一步把握這些概念、規律本身的來龍去脈,了解這些概念、范疇、規律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這是因為,在歷年政治考研試卷中,政治經濟學部分的試題,往往并不是簡單地考查某個概念、范疇和規律,而是把幾個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概念、范疇放在一起,要求考生分析說明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這一點在多項選擇題中表現得最為明顯,而多項選擇題往往又是難度最大、最容易失分的一個題型。
(2)要注意對本學科中各章節所闡述的基本理論、概念、范疇、規律和觀點的全面系統把握。
由于本學科自身的理論性比較強,概念、觀點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比較緊密,考生在學習中一定要注意全面系統準確地理解有關的知識點。事實上,在每年政治試卷“政治經濟學”這一學科的試題中,有相當一部分(約25%)屬于直接考查基本概念、范疇和規律;甚至某些主觀性試題的回答,也要求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的熟練掌握為基礎,要求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的有關理論和知識,去分析說明現實經濟運行中的現象和問題。
(3)要在平時學習中就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即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現實經濟生活中的現象、問題以至黨的有關方針政策。
由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這部分內容本身就具有一般性,可以用它來分析、說明和指導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并且近年來考綱中還增加了關于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分析,因此,在試卷出題時,往往要求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經濟現象和問題。例如,在2001年試卷中有一道材料題,要求運用價值規律的有關原理,分析說明邯鋼成功的經驗及其原因。又例如,在2002年理科試卷中有一道材料題,要求考生運用經濟全球化的有關原理,分析、說明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及我國應有的基本對策。
(4)要注意學科之間的聯系和融會貫通。
近年來考研政治試卷命題的一個明顯趨勢,是往往給出一個或幾個材料或觀點,要求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分別加以分析和說明,考生要重視這一命題趨勢。
其次,對于政治考研輔導書的選擇,最好選用嚴格按照考研大綱編寫,而且側重講解大綱規定的基本知識點的綜合性復習資料和歷年考試真題。認真做真題,體會考研的特點并檢測自己的水平,結合綜合性復習資料理順思路,從宏觀上掌握各學科的邏輯脈絡;從微觀上將相互關聯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融會貫通。把可能出問答題或材料分析題的知識點把握好。
最后,當然是要在復習中要保持健康的心態,不要盲目樂觀,也不要灰心喪氣,嚴格按照政治新大綱要求復習,扎實掌握基礎知識是政治考研成功的關鍵。衷心祝各位同學在12年的考研中取得好的成績!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