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學校簡介
浙江科技學院于1980年由浙江大學創辦,是一所以工學為主,集工學、藝術學、管理學、文學、理學、經濟學為一體的多學科全日制省屬高校,具有碩士學位、學士學位授予權,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招生權。1985年開始至今,30余年中德合作辦學,作為教育部確定的中德合作培養高等應用型人才的試點院校,國際化綜合水平全省高校排名前五。
學校小和山校區坐落于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歷史文化名城——杭州,規劃土地面積1690畝,建筑面積47萬平方米;安吉校區位于擁有聯合國人居獎美譽的安吉,一期土地面積500畝,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學校設有13個二級學院,2個教學部(中心),全校擁有54個本科專業,3個一級學科學術學位碩士授權點,20個二級學科學術學位碩士授權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各碩士學科點均開設全英文教育接受留學研究生。學校教職員工1200余名,專任教師800余名。2017年全日制本科生達16000余名,國內研究生和來華留學研究生500名,留學生本科生1600名。
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的學科整體水平得到了飛速發展,目前擁有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浙江省農業生物資源生化制造協同創新中心),浙江省重點實驗室3個(浙江省農產品化學與生物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食品物流裝備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廢棄生物質循環利用與生態處理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3個(浙江省農副產品生化制造重點科技創新團隊、浙江省農產品現代物流與安全控制團隊、浙江省種養廢棄物循環利用與污染防控技術省重點創新團隊),浙江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個(流動機械與多相流研究科技創新團隊),浙江省國際合作基地1個(生物質綜合利用技術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引進大校名所科技創新載體(中德ZEHN農產品加工工業研究院),浙江政務新媒體研究院,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浙江科技學院基地;擁有浙江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8個,浙江省“十三五”B類一流學科6個。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億余元,圖書259萬冊。
學校擁有由國家****人才、浙江省特級專家、省****人才、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層次等組成的碩導隊伍300余人,包括博導9人,聘任校內碩導200余人,聘任校外碩導56人,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聘任協同單位碩導20人。
辦學30多年來,通過中德省州合作項目、中德政府級合作項目、教育部“中德論壇”基地和多種形式的校際交流合作,形成了鮮明的國際化辦學特色,已成為浙江省乃至全國對德教育、科技、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窗口,德國總統赫爾佐克、伍爾夫都曾親訪學校,在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德國總理默克爾親切接見了學校代表,并對學校中德合作取得的成果表示贊賞。學校是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質量試點認證高校,與包括德國、美國、法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韓國等國的76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并分別與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法國賽爾齊•蓬多瓦茲大學、美國布里奇波特大學合作舉辦了3個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校與德國呂貝克應用科技大學、西海岸應用科技大學合作舉辦的浙江省首個本科層次非獨立設置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中德工程師學院獲得教育部批準,開設的兩個專業于2016年通過歐盟的高等教育專業認證。成為浙江省開設全英文授課國際化專業最多的高校之一。學校先后在羅馬尼亞、德國合作建立海外孔子學院各1所,其中,羅馬尼亞克魯日巴比什-波雅依大學孔子學院獲評全球“先進孔子學院”。學校入選“浙江省國際化特色高校”建設單位。
2017年,我校有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3個一級學科, 20個二級學科,以及車輛工程、漢語國際教育2個專業碩士學位點,招收中外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歡迎各相關學科專業和跨學科專業同學踴躍報考與調劑。
龔建立,教授,男,1962年3月生,浙江慈溪人,浙江科技學院黨委書記。
兼職: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高校工商管理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浙江省教育廳)
浙江省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專家咨詢組成員( 浙江省經濟貿易委員會)
浙江省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組成員(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領導小組)
浙江省經濟學會副會長
主要從事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先后承擔國家、 省級基金和軟科學課題18項, 出版著作、 教材6部,發表學術論文78篇。 獲得原國家計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等。 評為‘ 浙江省優秀教師’ 、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 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 第二層次)”。
葉高翔,男,1958年7月出生,浙江長興人,中共黨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杭州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現任浙江科技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1982年7月杭州大學物理系畢業,獲學士學位,留校任教;1988年7月在杭州大學物理系獲碩士學位;1994年11月在浙江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博士學位。1995年12月,晉升教授。
先后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物理系做訪問學者,在意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作學術訪問,在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Jülich)以及德國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凝聚態物理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5項,省部級課題多項。開拓了在液相基底表面沉積薄膜的新領域,改變了“固體薄膜基底”的傳統觀念,擴展了薄膜物理的研究領域。先后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B》、《Surface Science》等國際一流雜志上發表SCI論文60余篇,在國際上產生一定影響。
二、2017年碩士研究生預調劑信息(附件)
三、201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獎助政策(附件)
♦ 學校研究生獎助體系完備,特色鮮明,覆蓋面廣,待遇優厚,保障有力,詳見下表:
♦ 一志愿考生錄取獎勵:新生正式報到注冊后,落實招生簡章中各項獎助政策。 學校另行一次性獎勵 “985”、“211”、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國家“2011計劃”)、武書連大學排行榜前100位高校本科畢業一志愿考生5000元/生;獎勵本校一志愿考生4000元/生;獎勵其他一志愿考生3000元/生。
♦ 調劑考生錄取獎勵:新生正式報到注冊后,調劑研究生享受招生簡章中各項獎助政策。學校另行一次性獎勵“985”、“211”、“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武書連大學排行榜前100位高校本科畢業調劑生3000元/生;獎勵本校調劑生2000元/生;獎勵其他理工科類調劑生1000元/生,獎勵其他人文社科類調劑生500元/生。
上述各類獎助政策具體以相關文件為準。
四、 碩士點負責人與學科帶頭人
♦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負責人與學科帶頭人
張云,男,1966年生,博士(博士后)、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浙江大學兼職碩士生、博士生導師。現任浙江科技學院黨委委員、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物流裝備技術研究所所長,浙江科技學院省一流學科“機械工程”學科負責人、浙江省“食品物流裝備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物流工程分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機械工程學會物流工程分會常務理事。2006年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2009年入選浙江省首批重點科技創新團隊“農產品現代物流與安全控制”團隊帶頭人之一。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德國弗勞恩霍夫國家物流研究院(Fraunhofer IML)開展訪學工作。與浙江大學、同濟大學TUDortmund、Uni Duisburg-Essen等國內外大學合作,聯合指導培養研究生9人。
主要研究方向:現代物流裝備制造技術與系統集成、智能機器制造、制造業信息化。作為項目負責人,領導學科團隊承擔了“十二五”農村領域國家科技計劃(863計劃)、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973預研)、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攻關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和一批產學研相結合的社會重大橫向課題。相關研究成果處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且與企業密切合作,科研成果產業化程度高,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作為第一完成人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自主知識產權8項,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SCI/SSCI、EI、ISTP)收錄論文20多篇。
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學術帶頭人
鄭友取,教授,浙江科技學院副校長,碩士生導師,浙江省能源研究會能源環保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特聘教授、杭州市十佳大學生創業導師。2001年3月畢業于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獲得工學博士學位,畢業后赴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做訪問學者,2002年到浙江科技學院工作。2003年入選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07年破格晉升教授,曾先后赴日本、德國、瑞典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和訪問。
主要從事強化傳熱、多相流動、溫差發電和燃燒污染與控制等低碳環保領域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作為負責人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浙江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和杭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等多個課題的研究,已在國內外權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20多篇,獲得浙江省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等獎項。目前主持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累計科研經費200多萬元。
♦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負責人與學科帶頭人
羅戰友,男,1974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建工學院教授。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巖土力學與工程學會秘書長,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測試委員會委員。近五年,主持和承擔了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1篇,申請發明專利21項(授權專利7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項。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2008年獲浙江科技學院“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稱號,2010年獲浙江省“三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標志性項目和成果
1、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基于粗糙度系數快速測量技術的結構面抗剪強度評價與應用,國務院,2011,排名2/6。
2、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技術發明二等獎。巖體結構面抗剪強度綜合評價技術開發(證書號:2009-145),教育部,2010,排名2/3。
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學術帶頭人
單勝道,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科技學院副校長,生態環境研究院院長。兼任科技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中歐低碳經濟推廣合作中心副理事長、浙江省循環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現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人員,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種養廢棄物循環利用與污染防控技術”負責人,浙江省廢棄生物質循環利用與生態處理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
長期從事廢棄物能源化炭化、循環低碳理論與技術等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國家高技術“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國際合作歐盟專項、國家星火計劃重點項目、世界銀行項目、浙江省科技重大攻關項目、浙江省社科重大招標項目、浙江省自然基金重點項目、浙江省軟科學重點項目等省部級及以上項目20余項,以及地方政府和企業委托研究項目6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20多篇;授權發明專利近30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5項;專著10多部。主持項目獲省部級獎8項,其中一等獎2個、二等獎2個。多次應邀為各級發改、科技、環保、農業等政府部門和企業作廢棄物綜合利用、生態循環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學術報告。
♦ 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負責人與學科帶頭人
毛建衛,教授級高工,現任校黨委委員,校研究生工作部部長、研究生處處長、學科辦主任,中德農產品加工工業研究院(浙江省引進大所名校科技創新載體)院長,原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創始院長(2005年至2014年)。率先提出和培育了農業生物資源生化制造新興交叉學科,擔任了浙江省農業生物生化制造協同創新中心(省2011計劃)主任,浙江省農副產品生化制造重點科技創新團隊首席領頭人,浙江省農產品化學與生物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等。
1983年浙江大學基本有機化工專業本科畢業、1989年北京化工大學有機化工專業研究生畢業,曾赴德國紐倫堡應用科技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訪學與研修;浙江省151第一層次人才,浙江省優秀教師,浙江省勞動模范。培養與指導(包括與浙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聯培)研究生20余名。
擔任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酵工程研究會副會長、國家酵素產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兼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生物資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石斛產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專家組成員、國家酵素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能源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食品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化工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化工學會生物化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食品添加劑與配料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生物工程學會生物資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農產品深加工重大科技攻關專項專家組成員等。
主持承擔國家與省部級重點重大縱向項目15項,發表論文150余篇,其中SCI/EI 收錄論文60余篇,著作教材4部,受理或授權發明專利40余件,研究開發新產品、新工藝20余項,產業化科技成果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6項,率先提出和實踐“三實”人才培養與“三實”文化成果獲省人民政府高教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郵箱:zjhzmjw@163.com,電話:0571-85070392)
歡迎生物工程、食品工程、化學工程、制藥工程、材料工程、輕工工程、環境工程、生物學、化學、藥學、農業工程、海洋、能源等專業同學研究生報考和調劑。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點負責人與學科帶頭人
王建華,浙江省首批二級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982年1月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84年12月畢業于杭州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3年1月畢業于復旦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91年破格晉升副教授,1994年破格晉升教授。浙江科技學院原黨委書記,浙江省政務新媒體研究院院長,北京語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溫州大學、浙江科技學院碩士生導師,浙江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浙江省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帶頭人,浙江科技學院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點負責人,浙江省語言文字工作者協會會長、浙江省語言學會副會長、中國修辭學會副會長,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雜志編委、《浙江社會科學》雜志編委。
長期從事語用學、語言文字規范化和現代漢語的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省社科規劃重大項目、重點項目等19項,主要有:(1)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現代漢語語境研究”;(2)主持完成國家語委十五規劃項目“信息化條件下的媒體語言跟蹤研究”;(3)主持完成浙江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漢語言外之意的語用學分析”;(4)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漢英跨文化語用學研究”;(5)2014年主持浙江省語委項目“浙江省政府門戶網站語言監測研究”;(6)2015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政務新媒體語言表達模式建構研究”;(7)2015年主持國家語委重大招標項目“政務新媒體的語言應用與政府效能研究”。
在《中國語文》、《語言文字應用》等權威期刊或核心期刊發表相關論文100余篇,主要有:《語境歧義分析》(《中國語文》)、《語境的構成與分類》(《語言文字應用》)、《論語境的功能及實現》(《修辭學習》)、《認知模型、語用標記和語境框架——語用意義的認知語用分析》(《當代修辭學》)、《構建中國語用學的三個基本問題》(《勵耘語言學刊》)等。出版專著(含合著或主編)30多部,主要有:《語用研究的探索與拓展》(商務印書館)、《語用學與語文教學》(浙江大學出版社)、《現代漢語語境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老舍的語言藝術》(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1世紀語言文字應用規范論析》(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時代報刊語言的跟蹤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微觀杭州》(商務印書館)等。
上述研究在學術界已產生了重大影響,引用率較高。如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的最終成果《現代漢語語境研究》,出版以來他引率(含列為參考文獻)已近千次,先后獲得浙江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突出學術貢獻獎,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國家語委課題的最終成果《信息時代報刊語言的跟蹤研究》獲浙江省高校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的最終成果《21世紀語言文字應用規范論析》獲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浙江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此外,專著《語用學與語文教學》獲浙江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專著《老舍的語言藝術》獲全國“陳望道修辭學獎”三等獎。
♦車輛工程專業碩士點負責人與學科帶頭人
宋德玉,1958年1月生,畢業于吉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工學碩士,機械工程學科教授,碩士生導師。
現任浙江科技學院機械裝備設計技術研究所所長,浙江省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浙江省高端裝備制造技術重大科技專項咨詢專家,浙江省裝備制造業塊狀經濟轉型升級專家組專家。
主要從事產品自動化裝配及檢測技術、混合動力控制技術、特種車輛工作機構和安全冗余設計技術研究。圍繞汽車零部件自動化裝配非標設備、礦山提升與輔助運輸設備、特種車輛,主要開展了主動安全設計、虛擬裝配、提升機速度控制、特定工作環境下工程車輛工作裝置設計等關鍵技術研究,相關研究成果處國內領先水平。先后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項,其中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國家、省部級資助項目7項;授權國家專利5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發表論文30余篇,正式出版高校教材、手冊6部,其中兩部獲省重點教材建設項目資助。
♦智能制造與控制工程二級學科碩士點負責人與學科帶頭人
何致遠,教授,碩士生導師。1983年畢業于浙江大學電機系,獲工學學士學位,2000年9月在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
現任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浙江省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電源學會副理事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1996年2月-1997年3月在德國東弗利茨蘭應用科學大學(FH Ostfrieland)、慕尼黑工業大學(TU Muenchen)學習進修;2003年2月-2004年2月德國柏林工業大學(TU Berlin)訪問學者。曾兼任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咨詢專家組專家。在《電工技術學報》、《浙江大學學報》等重要學術刊物及國際會議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一級期刊和三大檢索論文12篇。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及教育教學項目4項,獲省優秀自然科學論文獎二等獎2項、省高校科研獎1項、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并獲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多項。
♦先進制造與信息化二級學科碩士點負責人與學科帶頭人
萬健,男,1969年3月出生,浙江科技學院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6年畢業浙江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有網絡信息分析與處理,異構數據融合與呈現,計算虛擬化、海量數據存儲、先進制造與信息化等。
浙江省首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重中之重學科”負責人、教育部“復雜系統建模與仿真”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浙江省網絡媒體云處理與分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軟件行業協會常務理事、杭州市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重大科技研發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咨詢專家組。
近年來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預研、教育部重點科研、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等科研項目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三大檢索收錄30余篇。與海康威視公司的合作研究成果“智慧城市視頻監控大數據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獲2014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與其它企業與政府部門的合作研究成果“基于網絡存儲技術的統一數據存儲管理系統”和“ 科技計劃項目全過程管理系統及服務平臺 ”項目成果獲2012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在教學方面成果突出,“計算機課程實踐教學平臺及教學模式的創新”獲2014年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工程仿真計算與統計二級學科碩士點負責人與學科帶頭人
陶祥興,男,1966年1月出生,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中國共產黨員;校學科帶頭人,浙江省一流學科帶頭人,碩士學位點帶頭人,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理學院院長、理學院黨委副書記。
1998年浙江大學數學系博士畢業,1990年7月至2009年12月在寧波大學工作,2002年3月至2009年6月先后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和西蒙弗雷澤大學(SFU)、北京大學國家數學研究中心、意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臺灣中央大學數學系、美國韋恩州立大學(WSU)研究訪問。
2004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2008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2003年入選寧波市教學名師、2005年獲寧波市高校優秀干部;2012年獲浙江省爭先創優優秀共產黨員,2013年獲浙江省第三屆師德先進個人。2005年以來兼任浙江省應用數學會理事、浙江省數學會理事、浙江省數理醫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先后擔任浙江省“十一五”(第五批)重點學科《應用數學》、浙江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基礎數學》和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學科《數學》的學科帶頭人。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其中面上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參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項目15項,主持其它省廳和市級項目和橫向項目10多項。主持浙江省重點專業1個、浙江省精品課程1門;獲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和高校優秀成果獎共8項,主編省級重點教材1部。發表學術論文110余篇(其中SCI期刊60余篇)。應邀在國內外高校和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學術報告40余次,主辦國際學術會議4次。先后已在寧波大學和杭州師范大學招收和培養研究生39名。主要研究方向:PDE與調和分析、數理金融工程、工程應用模型等。(郵箱:xxtau@163.com電話:85070716)
♦創意設計與制造二級學科碩士點負責人與學科帶頭人
葉玲紅,女,1971年出生,博士,教授,浙江科技學院“創意設計與制造”學位點負責人。研究方向:品牌形象設計、數字化展示設計、數字化包裝設計、無障礙設計、非遺項目拓展創意設計。
現擔任浙江省“藝術設計”學科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13年被評為浙江科技學院學科帶頭人,2007年被評為“省十一五計劃”先進工作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重大人文社科項目、浙江省社科聯重點項目、浙江省科技廳項目、校交叉預研項目等10項,相關成果處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其中“觸覺包裝體和包裝貼”的設計被推薦為2008年奧運會使用產品,參與修改中國《ISO/IEC第71號指南》(制定標準時滿足老年人和殘疾人需求的指南),且與企業密切合作,科研成果產業化程度高,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作為項目負責人,領導學科團隊完成多項橫向課題,包括多個學校、多個控股集團的品牌形象設計。
設計作品參加全國常規設計大賽獲全國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參與中國跨世紀重大項目《大辭海》美術卷的撰寫,并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創作古詩詞插圖500多幅,并由優秀出版社出版發表,發明專利2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一級期刊、核心期刊、ISTP檢索9篇。
(郵箱:ylh6600@163.com)
♦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二級學科碩士點負責人與學科帶頭人
黎東升,男,1965年11月生,中共黨員,管理學博士(2005),二級教授(2013),碩士生、博士生導師,經濟與管理學院“產業經濟與技術創新”學科帶頭人;曾獲省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3),湖北省“七個一百”社科人才工程人選(2015);中國技術經濟學會理事、中國農業技術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數量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統計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生態經濟學會常務理事。
1987年參加工作,1994、2005年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1997年晉升副教授,2001年晉升教授;2002年-2015年任長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2016年01月調入浙江科技學院任教兼任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主持完成省級及以上縱向科研項目20余項;曾擔任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2001-2015)、主持完成省級精品課程1門(2010);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1、3/5)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5)1項(2001),省級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3)1項(2001)、三等獎(3/5)2項(2003、2004),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5)2項(2005、2009)、三等獎(1/5)1項(2013);出版學術專著4部,出版主編全國規劃教材3部;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一級期刊、CSSCI收錄及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共50余篇);已在長江大學招收和培養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共50余名。
主要研究方向:
(1)經濟統計與數量分析,(2)產業經濟理論與政策,(3)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郵箱:dongsli@qq.com電話:0571-85070600)
五、優秀校友
韓斌:博士,2010屆基礎數學專業碩士畢業,屬浙江科技學院與寧波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現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師。
蔣增良:2013屆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生物質利用技術與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生,現為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生,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修。
付陽 :2014屆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化學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生,現為浙江科技學院教師。
歐陽洪生:2015屆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生物質利用技術與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生,現于浙江省化工研究院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研發工作。
肖竹錢:2016屆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生物質利用技術與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生,現為浙江科技學院生輕學院教師,在浙江省重點實驗室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六、研究生學術科研與團學活動豐富多彩
七、聯系方式
電話:0571-85070292
傳真:0571-85070299
郵箱:zustyjsc@126.com
聯系人:吳老師
地址:浙江科技學院行政樓407(杭州市西湖區留和路318號)
點擊下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