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析題: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1.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黨同志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全會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全會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摘自《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新華社(2015年10月29日)
請回答:
(1)新的發展理念體現了怎么的辯證思維?(7分)
(2)試用唯物史觀相關原理分析堅持共享發展的重要性。(3分)
2.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習近平指出,當前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符合預期和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經濟基本面和社會大局基本穩定,金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的進展,但經濟走勢仍然分化,新舊發展動力的轉換需要一個過程,新動力的成長勢頭正在加快。從趨勢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從經濟運行看,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更加明顯,必須堅定信心、增強定力,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的經濟結構,強化新的發展動力。
摘自《習近平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2016年07月08日)
材料2
習近平強調,宏觀經濟政策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度擴大總需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有力、有度、有效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引導好發展預期,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社會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
摘自《習近平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2016年07月08日)
請回答:
(1)結合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說明為什么我國應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7分)
(2)為了經濟持續發展我國應怎樣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3分)
3.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如果脫離中國近現代革命史的全過程來看,也許會把辛亥革命看作不過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但是它并不是不結果實的。
——摘編自胡繩《中國共產黨七十年》
材料2
孫中山先生在從事緊張的革命活動的過程中,一直思考著建設中國的問題。1917年到1919年,他寫出《建國方略》一書,構想了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其中提出要修建約16萬公里的鐵路,把中國沿海、內地、邊疆連接起來;修建160萬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國的公路網,并進入青藏高原;開鑿和整修全國水道和運河,建設三峽大壩,發展內河交通和水利、電力事業;在中國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個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大力發展農業、制造業、礦業,等等。孫中山先生擘畫的這個藍圖,顯示了他對中國發展的卓越見解和強烈期盼。當時,有的外國記者認為孫中山先生的這些設想完全是一種空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92年前,孫中山先生這樣表述他對中華民族的期盼:“中國如果強盛起來,我們不但是要恢復民族的地位,還要對于世界負一個大責任。”60年前,毛澤東同志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90周年時指出:“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30年前,鄧小平同志說:“國家總的力量就大了,可以為人類做更多的事情,在解決南北問題方面可以盡更多的力量。我們就是有這么一個雄心壯志。”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發展得好,也希望各國都發展得好,希望各國人民都能擁有幸福安寧的生活。我們要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創造人類和平與發展的美好未來。
——摘編自習近平《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的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11月11日)
請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嗎?(5分)
(2)結合所學知識,如何評價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一生?(5分)
4.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2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里約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全體成員。
習近平強調,我國體育健兒在里約奧運會上的出色表現,生動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為祖國爭了光,為民族爭了氣,為奧運增了輝,為人生添了彩,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全世界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中國精神的一個重要體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參加會見。
習近平強調,我們不以勝負論英雄,同時英雄就要敢于爭先、敢于爭第一。在奧運會這樣高水平的競爭場合,爭第一、拿金牌獎牌很不容易,拿到金牌獎牌的,值得尊敬和表揚。同時,只要勇于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沒有拿到金牌獎牌,同樣值得尊敬和表揚。
習近平表示,中國女排不畏強手、英勇頑強,打出了風格、打出了水平,時隔12年再奪奧運金牌,充分展現了女排精神,全國人民都很振奮。我國體育健兒在里約奧運會上的表現,展示了強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奮斗精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需要這樣的精神。要在全社會廣泛宣傳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賽場上展現的拼搏精神,使之化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習近平希望廣大體育工作者牢記使命,讓體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強大中國力量。同時,他希望把籌辦北京冬奧會作為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全力籌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加快我國冰雪運動普及發展。
最后,習近平用里約奧運會期間人們經常喊的口號結束了他的講話:我們的運動員們加油!中國隊加油!中國加油!
——大眾網-齊魯晚報2016年8月26日
請回答:
(1)結合女排精神談談為什么實現中國夢需要弘揚中國精神? (5分)
(2)我們大學生應該如何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5分)
5.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戰略舉措,也是中國為世界經濟開出的“良方”。印度德里大學經濟學教授拉爾表示,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中國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開展跨國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本質上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最具可行性和操作性。
俄羅斯財政部財政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薩文斯基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始終注重惠及周邊國家。現在世界人民已經看到“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公平、務實的平臺,讓沿線國家享受到發展的福利。尤為重要的是,這種發展是全面的、新型的發展,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的同時,兼顧到人文、科技、環境各個領域,這將讓沿線國家更早、更好地享受現代化成果。
3年來,中國力推“一帶一路”倡議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戰略對接,釋放出共同發展的無限活力。“一帶一路”和歐洲投資計劃對接,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開啟亞得里亞海、波羅的海、黑海沿岸“三港區合作”,加快推進中歐陸海聯運快線建設。中國與俄羅斯簽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合作對接聯合聲明,得到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的積極響應。中國與韓國決定推進四項發展戰略對接,與蒙古國商定對接“絲綢之路”與“草原之路”,與越南加緊磋商“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合作。經濟走廊建設方興未艾,中巴經濟走廊項目陸續開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穩步推進。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6年8月18日、9月7日)
材料2
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中國堅定不移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在“一帶一路”等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中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
中國人民深知,中國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愿意以自己的發展為國際發展作出貢獻。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摘自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請回答:
(1)為什么說“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為世界經濟開出的“良方”?(5分)
(2)如何理解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5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