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11月7日,新能源材料化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立項匯報會在南開大學八里臺校區服務樓舉行。南開大學校黨委副書記王磊出席會議并講話。教育部科技司有關負責人、論證專家組、聯合實驗室構成人員以及我校科技處負責人參加會議。
王磊在致辭中感謝各位領導、專家長期以來對南開大學的支持和幫助。他說,南開大學歷來重視國際合作,近年來隨著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和能源互聯網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南開大學經過長期積累,在新能源化學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面迎來了發展機遇期。學校高度重視建設新能源材料化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工作,將以“雙一流”建設為目標,打造海外戰略合作伙伴網絡和合作平臺,加快聯合實驗室在學科、人才、科研等方面的建設,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和產業化進程。
聯合實驗室現任中方主任為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軍,現任外方主任為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化學學院教授D.Gregory。陳軍從聯合實驗室基本概況、科研隊伍、研究方向、基礎條件和保障能力、未來三年發展規劃等方面進行了匯報。據介紹,聯合實驗室將在良好的國際合作基礎上,進一步凝練研究方向,優化人員結構,延攬優秀人才,匯聚國際一流科研團隊,打造國際一流科研平臺,通過開展原創性研究,推動我國新能源材料化學研究同國際接軌,努力將新能源材料化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建成世界一流實驗室,為優化能源結構,構建安全、經濟、清潔的能源體系作出貢獻。
專家組在聽取聯合實驗室建設情況匯報、現場考察、質詢和答辯基礎上,認為聯合實驗室建設目標明確,研究方向設置合理,達到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立項建設標準,一致同意新能源材料化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通過立項建設論證。
論證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李亞棟認為,該聯合實驗室體現了國家需求、研究前沿和學術交叉,是基礎與應用、理論與實驗、科學與技術的結合,希望聯合實驗室今后積極探索國際合作有效形式,真正辦出特色和水平,為國家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對聯合實驗室未來發展建設提出意見,他說,希望聯合實驗室努力探索國際合作的良好形式,逐步建立起有效的體制機制;同時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不斷完善科研團隊和人才體系建設。
能源問題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我國目前是世界上能源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也是能源最緊缺的國家,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帶來日益嚴重的資源和環境危機,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增長方式給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大力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氫能、動力電池與新能源汽車等政策措施,使得新型高效能量轉換及儲能電池等技術的需求不斷增加。
目前,歐美發達國家的新能源材料化學研究基礎與轉化能力總體高于我國現有水平。為提升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的轉化和利用效率,加速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南開大學依托化學國家重點學科、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先進能源材料化學創新引智基地以及先進能源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劍橋大學,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康奈爾大學,以色列巴伊蘭大學、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德國馬普固體所、杜伊斯堡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際領先高校與研究機構強強聯合,圍繞能源光電化學、表/界面催化化學、能源綠色化學等方向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組建了二次電池儲能技術、能源催化材料化學、清潔氫能開發利用三個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在新能源材料合成制備、反應機理及催化轉化與結構關系、二次電池中電極材料的離子輸運和電子傳導、表/界面電化學反應調控及多場耦合的能量傳遞與控制、儲氫材料表面和界面體系的結構與性能等方面開展合作研究。
新能源材料化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科學家,形成了高水平國際化學術團隊,中方團隊目前成員50人,其中長江學者3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青年千人4人,國家優青2人,教育部新(跨)世紀人才6人。海外團隊成員20人,其中包含英國皇家學會與工程學會(含化學會)院士5人,美國科學院院士1人,以色列科學學院院士2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1人,具有廣泛的國際學術影響力。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