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常見的國內大學排名通常只包含大陸地區的高校,然而近些年隨著兩岸三地的進一步融合,各地區學生互相流通的現象已經越來越普及。大陸學生去港澳上學不再是新鮮事,港澳學生來大陸交流也日漸平常。對于那些想要把大學選擇范圍進一步擴展的同學而言,10月18日上午發布的這份2016年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學排名算是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學排名的對象是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并且面向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招生的大學。2016年排名的對象有140所,其中內地92所、臺灣38所、香港8所、澳門2所。
與去年相比,北京師范大學、東南大學、蘭州大學、湖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蘇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今年均有超過10個位次的排名提升,展示了內地高校強勁的發展勢頭。
內地還有三所大學新入榜單:江南大學首次入圍軟科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排名百強榜,即位列第78名,首秀出彩;武漢理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重登百強,分別位列第91名和第93名。臺灣逢甲大學重回百強榜,位列第94名。澳門地區上榜的兩所高校排名均有明顯提升,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大學分別排在第32名和第45名,位列50強。
據介紹,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學排名采用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質量和學校資源4大類13項指標的指標體系,上榜高校在具體指標表現上也各具優勢。
人才培養方面,“研究生比例”單指標表現上,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并列第一;“留學生比例”上,澳門科技大學居于首位,港澳高校整體優勢明顯;“師生比”上,北京中醫藥大學得分最高。“博士學位授予數”上,北京大學名列榜首。“校友獲獎”上,北京師范大學和臺灣“清華大學”分別在總量和生均表現上脫穎而出。
科學研究方面,“科研經費”指標表現上,清華大學在總量上領先一眾高校;香港大學在科研經費的師均值上居于首位。“頂尖論文”指標總量得分最高的為清華大學,師均表現上最高的是臺灣“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并列“國際論文”指標的總量第一,臺灣陽明大學在師均表現上得分最高。“國際專利”指標上,清華大學總量得分第一,臺灣“清華大學”師均得分第一。
師資質量方面,“博士學位教師比例”反映了高校教師的學歷層次,在這一指標上,臺灣“清華大學”和臺灣中正大學并列第一;“教師獲獎”方面,香港中文大學仍是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唯一有教師在本校獲得諾貝爾獎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成為今年“高被引科學家”總量表現最好的高校,香港城市大學同時也摘得“高被引科學家”師均得分榜首。
學校資源方面,清華大學在“辦學經費”總量上居于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學首位;香港城市大學在生均辦學經費上名列榜首。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