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大學作為高等教育學府,承載著一定的文化和歷史的記憶和厚重感。在悠長的歷史歲月中,很多在中國文化、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名人們與很多大學都有或深或淺的交集和聯系。其中留在高校校園中的故居就是他們曾經在這些學府中停留過的證明。
北京大學:馮友蘭故居
馮友蘭一家先是住在燕南園54號,后來遷至57號。他的后半生都是在這所小院里度過的,因此對它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將其命名為“三松堂”。院中最顯眼的,自然是那幾株四季蒼翠的油松,虬枝如指,把陽光播弄得碎成一地跳躍閃動的亮斑。
清華大學:朱自清故居
朱自清的五十載短暫人生中,近一半的時光是在清華度過的。他曾經居住過的清華園西院45號、北院9號和16號,與校園中的自清亭、朱自清塑像,記載了他作為學者、教育家的一生,也是其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的寫照。
南京大學:孫中山故居
南京大學南苑這座黃色小洋樓,樓前立著“中山樓”石碑。這座小樓因年久失修,以前顯得破舊,2002年南大百年校慶前進行過修繕。從石碑文字介紹看,該建筑建于1912年,磚木結構,典型西洋建筑風格,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觀賞性和極高的歷史價值。
中國海洋大學:聞一多故居
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南區魚山路5號中國海洋大學校園東北角,該建筑建于20世紀20年代,具有南歐建筑風格。聞一多住于南面一間房子,面積約20平方米。1930年8月,他應聘來到青島擔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中文系主任,一直到1932年夏,就住在此樓內,故此樓又稱“一多樓”。1984年,青島海洋大學將此樓辟為聞一多舊居展室,樓前立有聞一多塑像,并鐫有其學生臧克家撰寫的碑文。
武漢大學:周恩來故居
在武漢大學著名的珞珈山“十八棟”中,有一棟小洋樓曾由周恩來和鄧穎超夫婦居住,在此領導全國抗戰宣傳工作。故居位于珞珈山南麓,庭前屋后被參天大樹環繞,幾條鋪滿落葉的小徑通往山下,十分幽靜,被稱為“恩來小道”。抗戰期間,這里風云際會,使這里有著“國共合作抗日小客廳”之美譽。在他的引導和感召下,不少青年學生奔赴革命前線。
中山大學:陳寅恪故居
位于廣州市新港西路中山大學校區內東北區309號2樓。此樓樓高兩層,為美國麻金墨夫人為紀念其丈夫于1911年所捐健,故名“麻金墨屋”,原是嶺南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葛佩之住宅,其后王季思、楊國榮、容庚、商承祚等知名教授也曾在此居住過。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陳寅恪教授一直居于此樓的二樓。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