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日前,隨著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出爐,一年一度的“考研”大戲又逐步進入公眾視野。記者調查發現,考研經濟正逐步升溫,各大教育培訓機構更是迎來報名旺季,有教育培訓機構甚至開設了學費近14萬元的天價“保過班”。(9月12日中國新聞網)
“考研保過”,說輕的,那是在玩招生噱頭,吸引考生眼睛;說得重點,那就是在公然進行虛假宣傳,騙不明真相的考生的錢。等到考生花了巨款卻名落孫山,去考研輔導機構討要說法時,這些人立馬就會露出本來面目,推三阻四,不肯退錢,折騰到最后,能拿回很少一部分賠款就不錯了。
鑒于此,筆者認為,相關監管機構有必要對考研輔導機構的招生宣傳劃設紅線,嚴禁使用“保過”“保錄”等蠱惑性字眼,違者一律處罰。這就如同新廣告法禁止使用“最”字一樣,只要動真碰硬,效果就一定會很好。
當然,在對夸大其詞的招生宣傳進行規范的同時,相關部門還應對考研輔導機構“我們有關系”之類的曖昧之語密切關注,甚至可以安排“臥底”深入進行排查,說不定這背后真有貓膩。比如今年某培訓機構的老師介紹說:“只要學生過了初試,進入復試就完全沒問題。”復試也是有競爭的,如果沒有權錢交易,憑什么沒問題?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