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第四部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是,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并明確提出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目標和任務。樹立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也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研究班結業式上的講話》
材料2
改革開放以來的20年,中國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增長給中國人帶來的福利毋庸贅言的,2002年中國農民的年人均純收入2476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扣除物價因素,分別是1978年的5.3倍和4.7倍。但是,中國也為增長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從世界銀行2000年底公布的數據看,我國自然資產損失(包括能源耗竭損失、二氧化碳污染損失、礦產耗竭損失、森林耗竭損失等)占GDP的比重驚人,70年代初,占GDP的6%—7%,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這一損失達到峰值,高達GDP的30%。
——《南方周末》2004年03月12日
材料3
深圳市政府宣布要推遲到2010年才初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什么要推遲呢?因為深圳的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一些重要指標要開始調整。除了GDP之外,他們還提出了關于社會保障覆蓋率,關于就業率,關于社會治安案件的破案率,也關于包括城市規劃當中規劃到位的實現情況,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等等,這些指標的確定意味著不僅僅是組織部門在考核深圳官員,也有老百姓在考核;深圳的發展不僅僅是GDP的增長,還有社會就業等與老百姓利益息息相關的指標。浙江湖州市最近也把社會跟經濟協調發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鄉差距的縮小,以及環境保護等納入到其對干部的政績評價指標中。
——《央視國際》(2004年03月01日)
請回答
①根據材料1解釋什么是科學的發展觀
②根據材料2回答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中如何進一步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③根據材料1、2、3說明,如何落實科學的發展觀
【答案要點】
①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確保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②科學發展觀中極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求落實到加強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上來。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鍵在于在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逐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保護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以新的指標體系來衡量社會經濟的發展,考核各級干部;要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使得各種資源的價格充分反映生態、資源和環境的真實成本,讓污染者、資源開發和使用者承擔環境和生態破壞的損失、資源耗竭的成本,從而減少資源的浪費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等。
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全面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必須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不斷保護和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必須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新增考點:科學發展觀。
2.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是統籌兼顧,下面哪些屬于“五個統籌”(ABD)
A.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B.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C.統籌經濟、政治、文化建設
D.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E.統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設
新增考點:五個統籌。
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國工程院進行的一個咨詢項目顯示:在中國西北,生活在水環境嚴重污染地區和中度污染地區的人口數量,已占西北地區總人口的79?1%。嚴重污染的地區包括黃河干流、渭河干流、疏勒河流域以及伊犁河流域21個城市(地區)所在的主要河段,水質已不能滿足農業灌溉用水的標準,有的已成為黑臭河段。中度污染地區主要有新疆的烏魯木齊市、甘肅的白銀市以及陜西的銅川市等14個城市(地區),水質目前尚可滿足工農業生產要求,但已不能作為飲用水源,而且基本已無環境容量,若不能控制排污,很快將成為嚴重污染區。尚未明顯污染的地區有27個地市,雖然這些水質良好區域的面積占西北地區總面積的59?8%,但大部分處于荒漠地帶,其人口只占西北地區總人口的20?9%。
材料2
“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人口多、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國情不會改變,非再生性資源儲量和可用量不斷減少的趨勢不會改變,資源環境對經濟增長制約作用越來越大,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也必然越來越高。從長遠看,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可持續發展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對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務必高度重視,按照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始終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在重要戰略位置,把工作抓得緊而又緊、做得實而又實。”
——******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04年4月4日)
請回答:
①根據材料1說明什么是可持續發展?
②根據材料2,結合環境的現狀,說明破壞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③結合黨的十六大報告精神,闡述在未來發展中如何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答案要點】
①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也就是******同志指出的:“決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既有聯系,又不等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但要求在嚴格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和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②發展經濟和環保之間的關系,是短期行為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換句話說,就是片面經濟利益和全面綜合效益之間的關系,是當代人和子孫后代的利益平衡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推動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的相協調,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尊重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在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建設的關系的時候,不是把經濟發展同環境對立起來,而是有機的協調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建設的關系。經濟越發展,環境越是要保護好。
③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加強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推進關鍵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實現技術跨越式發展。鼓勵科技創新,在關鍵領域和若干科技發展前沿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深化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加強科技教育同經濟的結合,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各種自然資源。抓緊解決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興建南水北調工程。實施海洋開發,搞好國土資源綜合整治。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和建設。
新增考點:可持續發展。
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據統計,我國從1990年到1999年新增勞動力總數約為1?89億,其中大專以上技術人才僅占3?5%,中專、技校、職業高中畢業生大約占14?5%。接受過初中教育的只占46%。大約有36%的新生勞動力還達不到初級技師所要求的文化程度。越是高素質的人才越是匱乏,占人口的比例只為0.51%左右,僅是日本的1/10,新加坡的1/3,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在全球47個國家的國際競爭排名中,我國合格工程師、信息技術熟練工人和熟練勞動力的易獲得性,分別排在倒數第一、二、四名。
材料2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宏偉事業需要億萬人才,呼喚億萬人才,造就億萬人才,為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大顯身手、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舞臺。
請回答:
①材料1反映我國人才存在哪些問題?
②結合上述材料,說明為什么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③結合上述材料,說明如何創新人才工作機制?
【答案要點】
①我國社會既存在著人口資源豐富和人才資源缺乏間的矛盾,又存在著人才資源結構性的矛盾:一是人才的基礎平臺不堅實,二是高級人才嚴重不足,三是人才結構需要調整。這些矛盾既對人才開發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時也為人人成才提供了機遇和條件。
②人才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宏偉事業需要億萬人才,呼喚億萬人才。人才強國戰略是基于中國國情、黨的使命和時代要求提出來的,也是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成果。首先,中國是世界第一的人力資源大國,唯有將人力資源大國轉變為人才資源強國,才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其次,未來社會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核心是人才的競爭,唯有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才能獲得長遠的、持續的競爭優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第三,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大舉措。增強黨的執政能力,最根本的是要不斷培養造就和吸引大批各方面人才,特別是善于治黨治國治軍的高素質領導人才。
③深化人才工作的體制改革,必須遵循人才資源開發規律,堅持市場配置資源的改革取向,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人才工作體制和機制。要堅持把是否有利于促進人才的成長,是否有利于促進人才的創新活動,是否有利于促進人才工作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作為深化人才工作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銜接的教育體系,完善繼續教育和培養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建立以業績為重點,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各類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健全科學的社會化的人才評價機制;建立以公開、競爭、擇優為導向,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選拔任用機制;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完善人才市場服務體系,形成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的機制;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工作業績緊密聯系、鼓勵人才創新創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勵機制;改革和完善人才保險制度和福利制度,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機制。
新增考點:人才問題。
第五部分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恩格斯:“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因此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住:……我們對自然界的全部統治力量,就在于我們比其他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材料2
20世紀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劇增長,工業發展。一方面,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以驚人的速度擴大;另一方面,日益嚴重的水污染蠶食大量可供消費的水資源。世界上許多國家正面臨水資源危機:12億人用水短缺,30億人缺乏用水衛生設施,每年有300萬到400萬人死于和水有關的疾病。水資源危機帶來的生態系統惡化和生物多樣性破壞,也嚴重威脅人類生存。
材料3
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國是一個有近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解決好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人口資源環境工作仍然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和嚴峻挑戰。對此,全黨同志務必高度重視,堅決克服盲目樂觀、麻痹松懈和消極畏難的情緒,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不斷增強人口意識、資源意識和環境意識,繼續堅持不懈地把人口資源環境工作抓緊抓好。
——******同志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請回答:
(1)根據材料1,回答我們如何認識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的關系
(2)根據材料2,簡述世界生態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3)根據材料3,簡述中國政府解決人口和資源矛盾的思路。
【答案要點】
始終堅持科學求實的態度,不斷深化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及時修正和完善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客觀規律。
(1)自然規律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是自然界的內部本質聯系和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在自然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自然規律為人類服務,但要始終堅持科學求實的態度,不斷深化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及時修正和完善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客觀規律。
(2)世界生態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資源尤其是水資源短缺,生態系統惡化,人類生存受到威脅。
(3)我國政府解決人口和資源矛盾的思路主要是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使人口的增大與資源和環保相協調。
新增考點: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2.結合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試述中國和平崛起對于世界的意義。
【答案要點】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大,成為國際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和平崛起對于整個世界都有重要的意義:其一,促進了歷史的進步和世界格局的轉換;其二,中國是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三,深刻地改變了聯合國的面貌,使這一國際組織的地位與作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四,改變了世界經濟的面貌,并推動國際秩序的除舊布新。
新增考點:中國和平崛起對于世界的意義。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