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楊鳴華,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4年6月本科畢業于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學院;
2004年9月~2010年6月就讀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學專業,相繼獲得碩士、博士學位;
2010年7月~2012年7月繼續在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學院開展博士后工作;
2012年8月留校工作至今。
主要研究方向:
1.中藥植物活性成分與藥效相關性研究;
2.植物內生真菌代謝產物中活性成分的研究與開發;
3.基于核磁共振技術的活性成分快速發現與定量研究。
主持及參與課題
1.基于1HNMR導向的大葉桉葉中新穎混源萜成分抗真菌活性及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青年項目,2016.1-2018.12,主持)
2.苦楝內生真菌的抗真菌活性代謝產物研究(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014.1-2016.12,主持)
3.整合PK/PD與代謝組學的黃連解毒湯體內藥效物質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15.1-2020.12,主要參與人)
4.山楝屬植物新型結構變形三萜的發現和抗腫瘤活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3.1-2016.12,主要參與人)
近期代表性論文:
1.Three unusual indole diketopiperazine alkaloids from a terrestrial derived endophytic fungus, Aspergillus sp. Tetrahedron Letters, 2015, 56(21): 2823.(共同通訊作者)
2.Lignans from the root of Paeonia Lactiflora and their anti-b-amyloid aggregation activities. Fitoterapia, 2015, 103: 136.(共同通訊作者)
3.Bioactive metabolites from the endophytic fungus Alternaria alternate, Fitoterapia, 2014, 99: 153.(共同通訊作者)
4.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our major diterpenoids in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y 1H NMR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quality control of commercial preparation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12, 70: 87-93.(第一作者)
5.Tetranortriterpenoids from Chisocheton paniculatus.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2009, 72(11): 2014-2018.(第一作者)
聯系方式
Tel:025-86185039
E-mail:yangmh@cpu.edu.cn
通信地址:南京市江寧區龍眠大道639號,中國藥科大學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郵編210000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