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惟有放手,讓其在“深水區”中學習游泳,中國的高校才能發展,中國的教育才有希望
教育改革進入了“深水區”——從去年國家教育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頒布開始,就時時聽到教育界人士這樣說。但很少有人去追問:“深水區”究竟指什么?是改革變為靜水深流,還是將走向波瀾壯闊?
近日,清華大學推出取消博導評選制度、副教授即可以招收博士生等舉措。有人為此歡呼:清華大學一下子多出1000多名副教授博導,年富力強的教師可以更好發揮其科研能量和影響力;有人帶著遲疑:以前的博導僅從資深教授中間遴選,稱得上是“教授中的教授”,如今資格放寬,會不會引發博士生培養質量的下滑?博導資格、博士生招生名額分配等審定權力由學校下放到學院、系科,科研界現有的近親繁殖、門墻森立等現象,會不會因此有了恣肆蔓延的新土壤?
取消博導評選制度并非清華原創,此前已有不少高校悄悄做過試驗。中國高校經歷了一輪并校擴招的“大發展”之后,面臨著高校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治校管理模式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改革的呼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由此引發的遲疑、質疑也比以往更多。
就在這幾天,被視作“高校改革試驗田”、自授學位的南方科技大學,歷經3年多籌備,終于迎來了首批46名“實驗班”新生報到;上海紐約大學獲教育部批準籌建;自主招生上演高校聯考的“三國殺”局面……認真打量中國大學的這些“新動作”,人們就會發現:當下的高校改革,每一項新舉措的出臺,總是背負著打破現行教育體制僵局、探索新路的厚望,出臺后也總能引起各種各樣的議論。很少有哪一項改革措施能贏得一致叫好,也很少有哪個人能沖破迷霧,給我們一個改革優劣成敗的標準答案。
這也許正是“深水區”的真正含義:向著選拔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每所學校都可以有自己的改革進程和改革試驗。或許,未來若干年后,會有一些探索因為不識水性又乍入深水區而沉落,也會有一些只搶眼球、缺少實效的改革舉措最終迷失,但必定會有一些高校借助深水浮力、敢拼會搏,最終成為游泳高手。這樣的結果,或許不如理想的那么美好,但卻體現了改革的本來邏輯。
教育是百年大計。高校改革,不能指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惟有放手,讓其在“深水區”中學習游泳,中國的高校才能發展,中國的教育才有希望。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