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基礎醫學是醫學考研的一個方向,很多學校都有單獨的基礎醫學院。小編整理了十大基礎醫學名校的信息,2017年考生可以全面了解一下。以下是有關北京大學的相關信息。
一.學校概況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PKU),創建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近代最早以“大學”身份和名稱建立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是中國近代唯一以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北大開創了中國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政科、商科、農科、醫科等學科的大學教育,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二.學院優勢
基礎醫學院的前身是1954年9月14日成立的北京醫學院基礎醫學部(簡稱基礎部)。1960年2月改稱基礎醫學系。1985年5月成立北京醫科大學后,正式更名為基礎醫學院。2000年4月北京大學與北京醫科大學合并后,更名為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至今。
學院現設13個系、2個研究所及1個醫學實驗教學中心。擁有“生物學”和“基礎醫學”2個博士學位授權的一級學科(涵蓋12個二級學科)、擁有1個“中西醫結合基礎”二級學科、7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1個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2個博士后流動站、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擁有一些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基地和實驗技術平臺。
學院以師資力量雄厚、治學嚴謹著稱,擁有一批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學院現有教職工410人,其中教授76人、副教授93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83人。學院擁有大批的優秀人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專家4人;“長江計劃特聘教授”7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國家“青年****”專家1人;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3人;獲“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4人;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5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6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4人;博士生導師72人。
學院現有本科生1201人,學院招收基礎醫學和醫學實驗學兩個專業的本科學生,并管理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醫學檢驗學三個專業的學生基礎學習階段。從2001年起基礎醫學專業改為八年制本博連讀(Ph.D)學制,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基礎醫學各學科師資和高層次科學研究人才。醫學實驗學專業為四年制本科,培養具有生物醫學基礎理論知識和熟練掌握醫學基本實驗技能、具有從事高級醫學實驗技術工作基礎的醫學實驗技術應用型人才。在讀研究生681人,其中博士生432人,碩士生249人。近年來有6篇博士生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生論文。學院培養的學生以學風嚴謹,實踐綜合能力強,開拓創新、潛力大等優點受到國內外教育和科研部門的贊譽。許多畢業生已成為國內外生物醫學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或學術骨干。
在教學方面,基礎醫學院承擔醫學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醫學英語、醫學實驗學、醫學檢驗學等專業的基礎醫學課程教學。每年完成3000余名學生的30余門必修課、20余門選修課的多軌道、多層次教學任務。
學院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9門,北京市級精品課程10門;7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005年和2009年共有兩項教學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和北京市一等獎,2012年有一項教學成果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010年學院被評為”北京市模范集體;2006年和2008年生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分別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國家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07年、2008年和2010年病理學、免疫學及人體解剖學分別被評為“教育部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007年和2010年“生理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及國家級教學團隊,2009年“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被評為北京市級優秀教學團隊及國家級教學團隊;2008年“基礎醫學”專業被評為北京市特色專業;2013年北京大學生物創新實踐基地被評為北京高等學校示范性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單位;6人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獎;2011年1人獲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特等獎;2012年1人獲“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在科研方面,學院主要從事生物醫學領域的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擁有雄厚的科學研究綜合實力。2000年-2013年獲得各類科技成果獎14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部委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33項、國家及國際發明專利63項、其他科技成果獎45項;2005年-2013年發表科研論文3029篇,SCI收錄刊物發表論文1611篇,包括《Cell》、《Nature》、《NatureCellBiology》和《NatureNeuroscience》等。2005年-2013年承擔各類科研課題(科技項目)982項,共獲科研經費約73995萬元。其中承擔科技部課題68項,資助經費合計25102萬元;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41項,資助經費合計26622萬元;獲得教育部科學基金項目134項,資助經費合計4264萬元;獲得北京市科技項目74項,資助經費合計2148萬元。2013年,朱衛國教授負責的蛋白質翻譯后修飾與腫瘤發生發展及轉移的分子機制研究團隊,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鄧宏魁教授負責的干細胞與再生生物學,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
學院近年來逐漸加強生物技術和醫藥產品的研究開發及與國內外大型醫藥企業的合作,在科技開發工作中也取得一些重大進展。在基因工程藥物、腫瘤的免疫治療、腫瘤顯像劑、干細胞轉化醫學、電針鎮痛與戒毒、診斷試劑研制等領域,一批新開發項目已取得動物實驗或臨床試用的良好效果,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學院還十分重視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注重借鑒世界先進的醫學研究成果和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身整體辦學水平。已與幾十所世界一流醫學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了項目合作研究、人員交流、合作舉辦國際會議等多種形式的合作交流,建立了廣泛的深層次聯系。
歷經60年的發展歷程,現在的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已成為國內著名的、以發展多層次基礎醫學教育、研究人類生命科學和防治疾病的基礎理論為主要目標的教學科研中心之一,是國家基礎醫學領域高級專門人才的培訓基地之一。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