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學校概況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簡稱信電學院)源自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浙江大學電機系中的一個學科分組電信組,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前,浙大電機系設有無線電通訊及廣播本科專業。1953年8月,無線電專業撤并到兄弟院校。1956年開始重新籌建無線電系,先后參加籌建的主要教師有何志均、鄧漢馨、戚貽孫、張毓昆、姚慶棟、周文、闕端麟、陳啟秀等。1956年成立無線電電子學專業,并抽調電機系學生組成無線電專業54班和56班。1957年無線電專業開始向全國招生,同時開始籌建電真空器件、半導體器件及材料專業。電機系改稱電機-無線電工程學系。1958年所有專業都面向全國招生。
1960年無線電、電真空、半導體三個專業從電機系分出,正式成立無線電工程系。
1963年無線電系搬遷到六和塔浙大三分部,全體師生堅持奮發創業,沐雨櫛風,教學規模和學科建設有較大發展。1972年,和物理系合并,成立物理無線電系,1976年后又重新分設二系。1972年開始籌建計算機專業,1973年計算機專業開始招生。1978年,計算機專業從無線電系分出建立計算機系,半導體材料科研組與學校其它有關材料專業一起組建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同年,無線電系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6年無線電系更名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系。同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5年,玉泉校區高科技樓(信電大樓)落成,信電系整體搬回玉泉學校本部。
1998年四校合并以后,1999年信電系與原杭州大學電子工程系合并為新的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系,隸屬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09年,學校進行學部制改革,信電系成為信息學部院級系。
2015年信電系更名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
半個世紀來,信電學院全體師生繼承和發揚求是、創新的優良傳統,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培養了1萬多名高級科技人才,為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信電學院依托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覆蓋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其中通信與信息系統為國家重點學科,信號與信息處理、物理電子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路與系統為浙江省重點學科。
信電學院設有信息與通信工程研究所、電子信息技術與系統研究所、微電子與光電子研究所、電子電路與信息系統研究所等4個研究所,以及浙江省綜合信息網技術重點實驗室、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射頻與納米電子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建有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2個博士后流動站,以及首批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信息與電子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和浙江大學工程電子設計基地為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浙江大學工程訓練中心”的組成部分。
信電學院現有教職工143名,其中教授及研究員42名。教師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入選者7人、長江講座教授3人、長江特聘教授1人、求是特聘教授3人、國家青年拔尖人才2人、國家青年****入選者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8人。
信電學院的科研工作器件與系統、網絡并舉,硬件與軟件并重,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8項。
信電學院重視開展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活動,已與美國、日本、德國、英國、俄羅斯等國家和我國香港、臺灣等地區的著名大學和研究所建立了廣泛的交流和合作關系。
二.2016年浙江大學招生目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