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早上乘地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的大概意思是:我們所來到的這個世界是無限的,研究世界的知識也是無限的,而人的生命卻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世界所包含的無限知識,那么我們的人生就會荒廢掉。莊子也曾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德國哲學家尼采也說過,我之所以這么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當知識不成體系時,它是無用的,只是碎片。
文中還舉例,曾有一家報社搞國學知識競賽,找了一批專家出了一套國學題目。比如,有一道題目是在中國歷史上哪一個時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針對這樣的碎片知識,如果你專門研究宦官,把他們的生存狀況、心理狀態以及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影響都搞明白,你就會成為一名了不起的專家。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這樣的知識碎片,對你一點用處都沒有。還有一道題目胡蘿卜是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如果你把它變成系統的知識進行分析研究,它是有意義的。但是假如一個人并沒有這樣的意愿和目標,他只知道胡蘿卜是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這樣的知識對他不僅沒用,還可能產生負面作用。
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用這樣的碎片知識,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了碎片。比如很多人關心某個明星喜歡的顏色是什么,星座是什么,結了幾次婚,離了幾次婚。當一個人把經歷都花在了這些地方時,他可能獲得了知識,并且在飯桌上能與人聊天,但他會變得特別瑣碎。
由以上這篇文章的含義聯想到在考研政治復習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史綱的學習就是這樣的。比如說,他記住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是什么簽的,具體的內容又是什么。掌握了《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也知道社會主義在探索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等等這些零碎知識點,不是說以上內容是不重要的,我們不用學習,老師的建議是學習史綱,應該是采用歷史發展時間脈絡,用一條主線貫穿歷史始終的學習方法,比如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之初,在這一時間段內都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舉行了哪些重大活動,用時間的方法標注在這一條主線上。這樣學習的目的是能把知識系統化,前后知識相互融會貫通,更加容易理解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因此,針對我們2017年考研的學生在復習史綱時,老師更加建議各位同學采用系統化的學習,系統的進行研究,而不是切割和分割知識點。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