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意識能動作用是2017年考研政治的一個核心考點。意識能動作用這個原理看似很容易,但能夠把原理與做習題有機結合,對于同學來說并不是一件簡單地事情。下面,老師對意識能動作用考點作出如下解讀:
一、基本考點
1.意識能動作用的主要表現
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主要表現在:第一,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在認識客觀世界、尊重客觀規律的同時,還總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確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樣反映,表現出主體的選擇性。第二,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人的意識不僅采取感覺、知覺、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選擇重構,在思維中構造一個現實中所沒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意識的能動性不限于從實踐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動的目的、計劃、方法等概念的東西,更重要的在于以這些觀念的東西為指導,通過實踐把“觀念地存在著”的模型、藍圖實現出來,變為客觀現實。第四,意識還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關于意識和心理活動對人體生理和病理活動的調節的控制,人類早有所認識。現代科學和醫學實驗也證明:意識、心理因素對人的健康狀況有重要影響。
2.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措施
(1)從實際出發,努力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只有從容觀實際出發,如實反映客觀規律(以及思維所固有的規律)的認識,才是正確的認識;只有在正確認識的指導下,按照客觀規律行動,才是正確的行動,才能實現人們設想的目的。
(2)實踐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基本途徑。人的意識是一種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實現,變為現實的物質力量,必須通過物質的活動——實踐才能達到。意識通過實踐反作用于物質的過程,也就是意識自身的“物化”過程。人的意識正是通過實踐而能動地認識世界,又通過實踐而能動地改造世界。
(3)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還依賴于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二、真題解析
廣大農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要富口袋,先富腦袋”,這一說法在哲學上的含義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變成物質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質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質
答案:B
解析:這道單選題考查的意識能動作用原理。題干中“要富口袋,先富腦袋”強調的是意識,人的正確的意識在致富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AD選項是唯心主義觀點,C選項是庸俗唯物主義觀點,都不符合題干要求,不選;B選項“精神的力量可以變成物質的力量”強調意識可以變成物質。所以,B選項是正確選項。
以上是老師對意識能動作用作出的解讀,希望能對參加2017年考研的同學起到幫助作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