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過新年,貼春聯,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莫小看不過二十字的春聯,其來源、格律都有大講究。年俗里面有“二十四寫聯對”一說,若還困于春聯寫啥好,不妨從古今名人的春聯佳話里面尋得靈感吧!
漫話春聯
對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學樣式,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它上承對立、平衡的自然大道,下依漢字的方塊字形及其豐富內涵,不斷發展,歷經各朝各代,至清代達到巔峰。真可謂:地不分東西南北,從宮殿廟堂到村屋茅舍,處處可見對聯;人不分男女老少,從帝王將相到漁樵耕讀,人人喜愛對聯。對聯已成為中國的象征,成為中華民族最普及、最受歡迎的文學藝術形式。它的滲透力、實用性以及覆蓋面,是現今其它文學樣式所無法比擬的。
為辭舊歲、迎新春而作的對聯叫春聯。它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來。所謂桃符,就是懸掛門兩邊的兩塊木板,上畫驅鬼懾怪的“門神”,如最先的“神荼、郁壘”,到后來的“秦叔寶、尉遲恭”。之后,“門神”逐漸被書寫的“吉語”所代替。又后來,“吉語”成為對偶的“駢語”。最后發展成了兩句對仗的句子,這就是春聯。多數人認為,春聯最晚始于五代后蜀時期,代表作是后蜀君主孟昶的桃符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貼春聯,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習俗。
春聯的特點是:字數較少,多為5-11言,還常配以4個字的橫批;一般用紅紙書寫,不裱直貼;內容多與迎新辭舊、喜慶吉祥有關。如迎春詠春:“新聯一副報春訊;妙對兩行傳福音”。當春述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抒發理想:“聞雞起舞;躍馬爭春”。圖吉祈祥:“五彩云開祥氣滿;三陽運轉惠風來”。勉志修身:“無春不歲;有志成才”。行業吉語:“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結合干支:“乙星明亮春情動;酉殿輝煌瑞氣生。”結合生肖:“昨夜金雞辭我去;今朝玉犬叩門來”等。
春聯是對聯的一個門類,所以也同樣必須符合對聯的格律。簡單地說,春聯的格律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一是詞語對偶,即:上下聯,字句對等;上下聯對應的字詞,詞性對品;上下聯對應的詞組,結構相同;上下聯句讀節奏一致。二是音調對立,即:上下聯中,各相鄰意節點上的字,音調平仄對替;上下聯間,相對應的意節點上的字,音調平仄對立;上仄下平,即上聯尾字為仄聲,下聯尾字為平聲。三是形對意聯,即上下聯內容相關,服務于同一主題。
軟筆書法,是春聯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所以人們歷來推崇聯墨合璧,要求作春聯者,最好自己能把春聯書寫出來。當然,書寫春聯自有一定的格式規矩,不能想當然地隨心所欲。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自上而下豎寫;先寫上聯(右聯),再寫下聯(左聯);上、下聯字體、大小要一致;根據不同的用途,選用不同的字體;春聯的橫批,從右到左書寫。
貼掛對聯也有講究。由于對聯一般都是豎寫的,所以貼掛對聯時,必須上聯貼掛在右邊,下聯貼掛在左邊(面向對聯分左右)。
作者|蔣有泉(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