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1考研的開考近在眼前,對于政治部分,梳理、記憶今年的國內外時政要點是當務之急。新東方在線網絡課堂考研政治輔導老師們為大家整理了以國內外時政要點,此篇為中國外交時政要點部分,國際部分及也會陸續提供,請廣大考生留意并參考。
1. 2009年11月9日,為期兩天的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埃及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開幕。來自中國和40多個非洲國家的外交部長以及負責對外經濟合作事務的部長和代表匯聚于此,共同探討會議主題“深化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謀求可持續發展”。并通過《中非合作論壇沙姆沙伊赫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沙姆沙伊赫行動計劃(2010年至2010年)》兩份成果文件,為未來3年的中非合作制訂規劃。中國政府將在文件中推出對非務實合作的新舉措,以進一步推動中非在農業和糧食安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合作。
2.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兩國元首就中美關系和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會談,雙方在中美關系、建立和深化雙邊戰略互信、經濟合作和全球復蘇、地區及全球性挑戰以及其后變化、能源與環境等方面達成了豐富的成果。雙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并將采取切實行動穩步建立應對共同挑戰的伙伴關系。胡錦濤就進一步推進中美關系發展,提出五點重要主張:第一,持之以恒增進中美戰略互信;第二,保持密切高層交往和其他各級別對話磋商;第三,加強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協調;第四,繼續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第五,共同應對各種地區和全球性挑戰
3. 2009年11月30日,第十二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于在中國江蘇省南京市舉行。國家總理溫家寶代表中國出席了會晤。歐洲理事會主席瑞典首相弗雷德里克·賴因費爾特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代表歐盟出席了會晤。雙方就中歐關系及重大國際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一致同意,深化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2009年12月1日,國家主席胡錦濤積極評價中歐關系和第十二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表示中國政府始終把對歐關系置于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之一,愿同歐方共同努力,推動中歐關系向更高水平邁進。一是著眼長遠,堅持發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大方向。二是著眼共贏,不斷擴大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水平。三是著眼大局,妥善處理中歐關系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
4. 2009年12月1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哥本哈根會見了美國總統奧巴馬。溫家寶表示,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也是中美兩國合作的重要領域。應對氣候變化,關鍵是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中國政府宣布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體現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與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挑戰的誠意和決心。奧巴馬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應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中國宣布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是雄心勃勃的,令人印象深刻,這對世界很重要。
5. 2010年1月1日,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啟動。這一自由貿易區將擁有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年國內生產總值和4.5萬億美元的年貿易總額。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啟動,標志著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濟聯系上升到新的歷史水平,必將為中國和東盟各國的貿易發展和經濟合作增添新的動力,對促進世界貿易發展和世界經濟復蘇也將發揮積極作用。2010年1月1日,經過10年努力,涵蓋19億人口、6萬億美元國民生產總值、4.5萬億美元貿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后,中國對東盟的平均關稅將從之前的9.8%降至0.1%,而東盟6個舊成員: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將從12.8%降低到0.6%,4個新成員: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將于2015年實現90%零關稅的目標。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26日召開中國—東盟經貿關系發布會,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達到1365億美元,同比增長55%,超出同期中國進出口增幅11個百分點。截至目前,東盟已成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
6. 2010年4月12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雙方就中美關系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達成重要共識。
胡錦濤表示,一個良好的中美關系符合兩國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穩定、繁榮。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努力,加強對話、增進互信、擴大合作,推動中美關系不斷向前發展。胡錦濤就下階段中美關系發展提出5點重要主張。一是始終堅持中美關系的正確方向,并采取切實行動穩步建立應對共同挑戰的伙伴關系。二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這對確保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至關重要。臺灣、涉藏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希望美方恪守承諾,慎重處理好這些問題,以免中美關系再受干擾。三是保持高層和各級別交往。四是深化務實合作。五是加強在重大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及全球性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
7. 2010年4月15日至16日“金磚四國”領導人第二次正式會晤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巴西總統盧拉、印度總理辛格出席。胡錦濤在會晤時發表重要講話。與會領導人重點就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國際金融機構改革、氣候變化、“金磚四國”對話與合作等問題交換看法。
胡錦濤在會晤時發表題為《合作開放互利共贏》的重要講話。胡錦濤表示,我們要推動各方繼續鞏固世界經濟復蘇基礎,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我們要推動各方努力解決全球經濟治理結構不平衡問題,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我們要推動各方繼續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妥善處理貿易糾紛,抵制保護主義,促進建立開放共贏的多邊貿易體制。我們要推動各方完善國際金融監管體系,擴大監管范圍,明確監管職責,健全監管機制。我們要推動各方增強責任感和道義感,努力實現全球平衡發展,既增加發展投入、保障發展資源,又尊重各國基于國情的發展模式和政策空間。我們要敦促國際社會特別是發達國家在增加援助、減免債務、開放市場、轉讓技術等方面兌現承諾,幫助發展中國家促進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實現千年發展目標。胡錦濤指出,去年以來,我們四國對話和合作內涵不斷豐富、層次不斷拓展、成果不斷涌現。我們四國政治體制、發展方式、宗教信仰、文化傳統不盡相同,卻能成為好朋友、好伙伴,這充分證明了不同社會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發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歷史文明可以相互借鑒,不同文化傳統可以相互交流,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體現了合作共贏的時代特點。
8. 2010年4月2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通過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投票權的改革方案,這次改革使中國在世行的投票權上升,成為世界銀行第三大股東國,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在世界銀行改革中,中國的投票權從目前的2.77%提升到了4.42%,成為第三大股東國,首先必須承認這個比例的變化證明了中國在世界地位經濟地位的提升,總體而言,這次會議上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了3.13個百分點的投票權,發展中國家整體的投票權,從原來的44.06%提高到了47.19%。
9. 2010年4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同法國總統薩科齊舉行會談。兩國元首就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發展中法關系、中歐關系深入交換意見,達成許多重要共識。
胡錦濤表示,中法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方面有著共同語言和共同利益。中方希望同法方一道努力,從以下4個方面推動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邁上新臺階:(一)保持高層交往和對話磋商。 (二)積極推進務實合作。 (三)著力豐富人文交流。雙方應繼續互辦文化活動,擴大互派留學生規模,加強對方語言教學,鼓勵雙向旅游和地方交往,支持雙方媒體、智庫對話,鞏固中法友好社會基礎。(四)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和地區性挑戰。就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結構、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及一些地區熱點問題密切磋商,加強政策協調,堅持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解決爭端,共同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中方高度評價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贊賞法方在促進中歐關系發展方面秉持的建設性立場。
薩科齊表示,中國是法國非常重要的戰略伙伴,在推動經濟增長、全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維護世界和平等重大全球性問題上,雙方都需要密切合作。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西藏都是中國的一部分,自1964年法中兩國建交以來,法方一直奉行這一政策,沒有任何改變。法方愿意同中方一道,進一步發掘潛力,加強和拓展和平利用核能、航空、交通、環保、金融、農業、人文等領域合作與交流。今年11月法國將擔任二十國集團峰會主席國,法方愿意同中方密切配合,確保峰會取得成功。
10. 2010年5月24日至25日,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召開。胡錦濤出席開幕式并發表題為《努力推動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的致辭。
在戰略對話中,雙方就中美關系、國際地區及全球性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在戰略對話框架下,兩國有關部門就能源安全、氣候變化、聯合國維和、反恐等問題進行了對口磋商和雙邊會見。在經濟對話中,雙方圍繞“確保持續發展、互利共贏的中美經濟合作伙伴關系”的主題,就若干議題進行了討論,包括促進強勁的經濟復蘇和更加持續、平衡的經濟增長,促進互利共贏的貿易和投資,金融市場穩定和改革以及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等。
11. 2010年5月29日第三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韓國濟州島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韓國總統李明博、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出席會議。此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為期兩天,溫家寶總理將與日韓領導人重點就規劃三國合作未來方向及共同關心的地區和國際問題交換意見。三國將發表2020合作展望、加強科技創新和標準化合作等共同文件,并簽署相關合作備忘錄。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此前表示,溫家寶出席會議的主要目標是規劃三國未來發展方向,增進三國政治互信,完善三國合作機制,全面推動各領域的合作
12. 2010年6月10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塔什干會見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胡錦濤強調,今年上半年,中俄關系全面向前推進。兩國元首兩次會晤,就加強戰略協作、深化務實合作達成新的重要共識。今年下半年中俄關系中大事很多,建議雙方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安排好梅德韋杰夫總統訪華和兩國總理第十五次定期會晤等高層交往,保持中俄關系強勁發展勢頭。二是推動經貿、能源、地方等重點領域合作多出成果,提升兩國務實合作整體水平。三是推進人文合作,確保“漢語年”活動順利完成,夯實兩國關系的社會基礎。四是在國際體系變革、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加強戰略溝通,有效維護兩國安全和發展利益。
13.2010年6月23日,胡錦濤主席應加拿大總督米夏埃爾·讓邀請對加拿大進行國事訪問。訪問期間,中加雙方宣布了有關重要共識,提出到2015年將中加雙邊貿易額提升至600億美元。兩國政府部門和企業還簽署了節能環保、旅游、能源合作等有關合作文件。
胡錦濤主席在訪加期間發表題為《全面推進中加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講話。胡錦濤指出,經貿合作是中加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加經濟互補性很強,合作空間廣闊。雙方應該把握機遇,開拓思路,堅持互利雙贏,挖掘合作潛力,豐富合作內容,創新合作方式,努力擴大雙邊貿易,促進雙向投資,深化能源資源合作,拓展合作新領域,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推動經貿合作向更大規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發展
14. 2010年7月15日至1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訪華期間,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分別與她晤談,并就伊朗核問題等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交換了意見。兩國一致認為,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當前國際社會首要任務,也為深化中德關系提供了重要機遇,雙方要從政治、經貿、文化等各方面加強對話與合作。領過共同致力于進一步加強在各領域的互利合作,全面推進中德戰略伙伴關系。訪華期間,中德雙方共簽署了19份雙邊合作文件,涉及金額達數十億元。
15. 2010年8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同南非總統祖馬舉行會談。兩國元首就弘揚傳統友誼、加強全方位合作達成廣泛共識,一致同意,把兩國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胡錦濤說,建交12年來,中南關系全面快速發展。兩國領導人交往密切,戰略對話富有成效。南非在臺灣等重大問題上給予中方堅定支持。中方對此表示贊賞和感謝。兩國各領域合作不斷擴大,勢頭很好。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多哈回合談判、非洲和平與發展等國際和地區事務中雙方也保持著良好的協調與配合。祖馬表示,南非同中國有著十分良好的關系。兩國領導人保持經常接觸,就雙邊關系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交換意見,有助于增進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友誼。目前,南中關系已經發展成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務實合作涵蓋了各個領域。南方對雙邊關系的順利發展表示十分滿意。
會談后,兩國元首出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南非共和國關于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北京宣言》等雙邊合作文件的簽字儀式。
16.2010年8月26日至30日,金正日對中國進行非正式訪問,并在吉林省、黑龍江省參觀考察。8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長春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舉行會談。
胡錦濤表示,為加強中朝兩黨兩國關系,建議雙方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繼續保持高層交往。密切的高層往來對推動中朝關系不斷向前發展十分重要。雙方領導人要繼續以各種形式保持經常溝通。二是推進經貿合作。擴大和深化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中方愿同朝方本著政府主導、企業為主、市場運作、互利共贏的原則,努力發展經貿合作。三是加強戰略溝通。國際和地區形勢不斷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中朝就重大問題及時、充分、深入溝通,對有效維護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至關重要。
兩國領導人還就朝鮮半島形勢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胡錦濤指出,聯合國安理會就“天安號”事件發表主席聲明后,朝鮮半島形勢出現一些新動向。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是人心所向。中方尊重和支持朝方為緩和半島局勢、改善外部環境做出的積極努力,主張有關各方繼續高舉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與半島無核化旗幟,為緩和當前緊張形勢,盡快重啟六方會談,推動朝鮮半島局勢逐步轉圜做出積極努力。金正日高度贊賞中國為六方會談和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做出的積極努力和貢獻。他表示,朝鮮堅持半島無核化的立場沒有改變,不愿看到半島局勢緊張,希望同中方保持密切溝通和協調,推動早日重啟六方會談,緩和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
17. 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在釣魚島附近海域與中國漁船“閩晉漁5179號”發生碰撞并對其實施攔截。2010年9月8日,日本海上保安廳逮捕了漁船船長并扣押了所有船員。2010年9月10日,中方就日方在釣魚島海域非法抓扣中國漁船和漁民提出嚴正交涉和抗議,強調中國政府捍衛釣魚島主權和本國公民權益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要求日方立即無條件放回包括船長在內的全體中國漁民和漁船。2010年9月25日,被日本扣押的中國船長乘專機回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扣押事件嚴重侵犯中國領土主權和中國公民人權,中國政府表示強烈抗議。日方必須就此次事件向中方做出道歉和賠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