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道德的含義、起源與特征
1.道德的含義:
道德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系,是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善惡評價的心理意識、原則規范和行為活動的總和。
2.道德的起源:(條件)
(1)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
(2)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
(3)客觀條件與主觀條件統一于生產實踐——勞動。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是人類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人們在勞動中結成生產關系,并產生利益關系及調整利益關系的需要——道德需要。道德需要是道德產生和發展的動力,也形成道德生產所需要的主客觀條件統一的前提。
3.道德的本質
道德在本質上是反映和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利益關系的一種實踐精神活動。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道德歸根結底由經濟基礎決定,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
(1)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
(2)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的利益決定著各種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
(3)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表現為階級關系,道德也因此帶有階級屬性
(4)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
4.道德的特征
道德規范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具有社會規范的共性。與此同時,它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特征。這些特征主要表現在道德具有非強制性、廣泛的滲透性和內在的自律性上
二、道德的功能與社會作用
1.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為社會意識的特殊形式對于社會發展所具有的功效與能力。
道德具有兩種主要功能:認識功能、調節功能(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辯護功能、溝通功能等)。
2.道德的社會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發揮和實現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及實際效果。
(1)道德能夠促進自己賴以產生的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
(2)道德能夠保護或者破壞一定階級的政治統治。(正如馬克思所說:“它或者為統治階級的統治和利益辯護,或者當被壓迫階級變得足夠強大時,代表被壓迫者對這個統治的反抗和他們的未來利益。”)
(3)道德能夠促進或者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4)道德能夠維護社會生活的穩定,保障人們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5)提高人的道德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
三、道德的歷史發展
1.道德的歷史類型: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
2.道德發展的規律:
人類道德發展的歷史過程與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進程大體一致。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