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必背知識
1.政治體制改革
民主建設是逐步發展的歷史過程,它的發展程度同一定的經濟文化狀況相關聯。由于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形式仍不夠完備,還有許多地方需要豐富和完善。
任何一種民主的本質、內容和形式,都是隨著本國經濟文化的發展而發展的。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適用的和絕對的民主模式。民主的本質由經濟基礎決定。
①政治體制改革的標準:鄧小平指出:“評價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政治結構和政策是否正確,關鍵看三條:第一是看國家的政局是否穩定;第二是看能否增進人民的團結,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產力能否得到持續發展。”
②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國的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符合中國的國情,保證了人民以國家和社會主人的身份充分發揮建設國家、管理國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推進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但它還很不完善,黨和國家現行的具體領導制度、組織形式和工作方式還存在一些缺陷。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③推進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第一,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第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
第三,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需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傳統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民主應該適合自己的國情。
④ 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
第一,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鞏固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第二,完善法律制度,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統一和尊嚴,樹立社會主義法制權威。
2.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
①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高形態的民主,也是與資本主義民主最本質的區別。
民主、自由、人權是人類的普遍追求。
②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區別:
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之上,只是在“少數服從多數”的政治程序上可以被稱作民主制度,在政權性質上則只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民主,少數剝削者的民主。
社會主義民主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政治程序和政權性質相一致,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是為廣大勞動人民所享有的民主。
資本主義民主,只標榜民主,不承認專政,極力掩蓋其剝削和壓迫勞動人民的階級實質。表現在理論形態上的西方民主理論只強調民主的形式方面,不講它的實質,企圖用比較完備的民主形式掩蓋其資產階級專政的實質。
命題角度提示
1.結合材料2010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選舉法的決定將我國農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比例規定為1∶1,我國城鄉居民選舉首次實現“同票同權”來考查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必要性、遵循的原則。
2.結合材料2010年9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2009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對中國人權事業的進步發展做出總體評價來考查政治體制改革目標。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