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第一章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一、單項選擇題Ⅰ:下列每題的選項中,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1.任何一種新的思想理論都根源于一定時代的社會物質的經濟的事實之中。鄧小平理論的產生同樣如此。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現實依據是:
A.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B.當代國際局勢的新發展
C.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
D.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
2.鄧小平指出:“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這段話表明鄧小平理論產生的:
A.時代背景是當今世界的時代特征和國際形勢
B.歷史依據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
C.現實依據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嶄新實踐
D.理論依據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命題分析]這兩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產生的現實依據。
鄧小平理論是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鮮經驗的科學概括。理論源于實踐。任何一種新的思想理論,都是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并且根源于一定時代的社會物質的經濟的事實之中。鄧小平理論的產生同樣如此。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是鄧小平運動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形成的新的關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認識。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開始進入以改革開放為主要特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這一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大力推進改革開放,使生產力獲得巨大解放和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進。人民群眾的實踐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實踐根基。鄧小平尊重實踐,尊重群眾,時刻關心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熱情地支持、鼓勵、保護和引導群眾的創造,敏銳地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和契機,善于總結和概括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揭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用以指導實踐,推動實踐的發展。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嶄新實踐,人民群眾生機勃勃的偉大創造,是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現實依據。
因此,第1題的正確答案為D選項;第2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4頁;《大綱解析》第192-193頁。
3.之所以說鄧小平理論是對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其依據是:
A.它是在總結發展中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B.它是在時代主題轉換和新技術革命浪潮興起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
C.它是在總結中國和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D.它是在總結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是對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
鄧小平理論是對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進行總結與反思的結果。科學社會主義經歷了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發展,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的豐富經驗,既有巨大的成功和經驗,也有嚴重的挫折和教訓。新中國建立以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1956年到1966年,我國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同時,黨的工作在指導方針上也出現過嚴重失誤,經歷過曲折的發展,甚至發生了像“文化大革命”那樣全局性、長時間的“左”的嚴重錯誤。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果斷地糾正了過去的錯誤,深刻地分析了錯誤出現的原因,同時又堅決地維護和繼承了過去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取得的一切積極成果。1956年后在開展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黨所創造和積累的一切積極理論成果成為了鄧小平理論的直接思想源泉。
鄧小平理論的產生也是對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反面教訓進行反思的結果。不可否認我國在1956年到1978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黨的工作指導方針上出現了嚴重的失誤。此外蘇聯和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在時代、實踐和科學技術等客觀條件的變化下,原有的社會主義體制由于各種原因日益僵化,嚴重窒息了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社會主義在這些國家遭受重大的挫折,這些對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根據。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4頁;《大綱解析》第193頁。
4.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這一論斷,指出了鄧小平理論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即:
A.一方面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它是在當代中國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
B.一方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另一方面運用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C.一方面繼承和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國情、時代特征相結合
D.一方面遵循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經驗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對鄧小平理論思想定位的理解。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這個命題指出了鄧小平理論的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一方面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鄧小平理論是在當代中國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就是說這一理論在結合時代特征和中國國情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時候,運用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遵循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是牢固地站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陣地上,深深植根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之中。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除了因為這一理論的依據和所堅持的世界觀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的,而且表現在它們堅持的原則,它們強調的基本理論,都源于馬克思主義。
鄧小平理論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不僅是繼承和堅持,更重要的是發展和創新。鄧小平理論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發展和創新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5頁;《大綱解析》第193頁。
5.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只有鄧小平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其最根本的依據是:
A.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已經過時,不能解決中國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B.鄧小平理論是發展著的科學理論,它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性
C.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D.鄧小平理論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指導意義的依據。
鄧小平理論之所以能夠指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解決中國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鄧小平理論是一門科學,它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性,已被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二十多年以來的偉大實踐所證實。實踐令人信服地表明,正是由于有了鄧小平理論的指導,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正是由于有了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在國際國內發生重大事件時我國才應對自如;也正是由于有了鄧小平理論的指導,我們才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中把握時代的主流,并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鄧小平理論之所以能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行動指南,還在于它是發展著的科學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理論一樣,鄧小平理論的一個顯著特征或特性,是它的實踐性,它的一切理論觀點都以事實為依據,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它的這一特性,決定了它必然要求理論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5頁;《大綱解析》第193-194頁。
6.江澤民同志說:“鄧小平同志這樣說過: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我們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我們今天同樣應當說,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財富是:
A.鄧小平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B.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關系的論斷
D.判斷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是“三個有利于”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的理論貢獻。
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上,胡錦濤主席指出,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他創立的鄧小平理論和在這個理論指導下制定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鄧小平理論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整套思想。這一光輝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5頁;《大綱解析》第193頁。
7.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深刻回答了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認識問題,突出的是:
A.發展速度與提高經濟效益的問題
B.依法治國與加強黨的領導的問題
C.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問題
D.姓“資”姓“社”問題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南方談話的貢獻。
十三大以后的五年,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沿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的五年。在國際國內形勢艱難復雜的情況下,我們黨頂住了各種壓力,戰勝了各種困難,實現了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黨中央在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過程中,下大力氣糾正了“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的現象,使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能夠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繼續進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總有一些問題困擾著人們,如“姓資”、“姓社”的問題,“計劃”和“市場”的問題等,這些問題束縛了人們的思想,限制了人們的手腳,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很難邁開大步。1992年初,鄧小平視察南方,發表了重要談話,精辟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科學地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明確地回答了這些年來經常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特別是“姓資”“姓社”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觀點。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4頁;《大綱解析》第193頁。
8.鄧小平理論作為中國改革的指導思想寫入國家憲法是在:
A.全國九屆人大
B.全國九屆人大二次會議
C.全國十屆人大二次會議
D.全國十屆人大
9.中國共產黨首次提出“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概念是在:
A.黨的十二大
B.黨的十三大
C.黨的十四大
D.黨的十五大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在1997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五大上,正式確立了“鄧小平理論”的提法,并把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黨的十五大給鄧小平理論以明確的定位,指出“作為毛澤東思想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的重要論斷,提出了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這個理論,是黨的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體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使命。1999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鄧小平理論作為國家的指導思想寫進憲法。因此,第8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第9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教材鏈接]相關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4頁;《大綱解析》第193頁。
10.鄧小平理論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中國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而形成的科學結論。鄧小平理論集中體現在:
A.黨的十五大報告中
B.《鄧小平文選》中
C.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中
D.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著作和國家重要文獻中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的集中體現。
鄧小平理論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中國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而形成的科學結論。鄧小平理論主要體現在《鄧小平文選》三卷與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的重要文獻中,也包括理論工作者成熟的理論研究成果。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教材鏈接]相關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4頁;《大綱解析》第193頁。
11.鄧小平強調:“我們搞改革開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沒有丟馬克思主義,沒有丟列寧,也沒有丟毛澤東。”作為鄧小平理論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A.中國共產黨人的集體智慧
B.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
C.馬克思列寧主義
D.毛澤東思想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的直接來源。
從理論來源和本質屬性看,鄧小平理論根源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孕育于毛澤東思想之中,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如果說馬克思列寧主義構成了鄧小平理論的一般理論基礎,那么,毛澤東思想則構成了鄧小平理論的直接理論來源。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不久,鄧小平同志就明確指出:我們現在“就是恢復毛澤東同志的那些正確的東西……”,“把毛澤東同志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當然,我們也要發展,而且還要繼續發展。”比如,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學說就是鄧小平關于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直接動力的理論基礎;毛澤東關于實事求是的理論,就是鄧小平首先恢復并重新確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的;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發展兩階段思想就是鄧小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來源;毛澤東一貫倡導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鄧小平一直繼承了這一原則,就制定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望等等,這充分地體現了毛澤東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直接來源。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6頁;《大綱解析》第193頁。
12.在討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和發展時,薄一波講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始于毛,成于鄧”,這個命題說明:
A.鄧小平理論的理論基礎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的直接理論來源是毛澤東思想
C.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的成果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D.鄧小平理論取代了毛澤東思想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指導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的關系。
(1)毛澤東是一個偉大的探索者,從1956年《論十大關系》發表,提出了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偉大任務算起,他整整經過了20年曲折發展的歷程。雖然今天的形勢有了重大的變化,但是毛澤東思想中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論述,為我們正在進行的事業繼續提供著十分寶貴的理論指導。因此D選項是錯誤的。
(2)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和黨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完成,我們黨逐步找到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逐步形成的,黨的十四大確認的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所開辟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這是一條發展中國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強之路,也是保障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較能經受風險、立于不敗之地的勝利之路。在新時期形成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即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偉大理論成果。對這一理論的形成,薄一波所作的“始于毛澤東,成于鄧小平”的概括,恰當地評價了黨的兩代領導核心對這項偉業所做出的歷史性功績。這說明,鄧小平理論的直接理論來源是毛澤東思想,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6頁;《大綱解析》第193頁。
二、多項選擇題Ⅱ:下列每題的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少選、多選、錯選,該題不得分。
1.黨的十五大指出: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其依據是:
A.鄧小平理論包含著其他領導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成果
B.鄧小平理論是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C.鄧小平理論是在科學判斷當代國際局勢的新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D.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是黨和人民群眾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歷史定位的依據。
(1)對時代主題的變化能否作出科學判斷是能否提出正確理論的基礎。戰后國際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時代主題從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鄧小平從中國實際出發,順應時代主題的新變化,站在時代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來觀察和思考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2)鄧小平理論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的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黨實現了工作重點的轉移,推行改革開放,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這些經驗和教訓正是鄧小平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鄧小平理論是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挫折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3)鄧小平理論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鄧小平是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他個人之所以偉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在他的背后有著一個整體即第二代領導集體。從這個意義上說,鄧小平理論是第二代領導人共同思考、共同實踐的結晶。鄧小平理論既體現著鄧小平本人的杰出貢獻,又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與集體智慧的結晶。正因此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我們黨把它稱為鄧小平理論。”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5頁;《大綱解析》第193頁。
2.鄧小平指出:“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只有結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這說明:
A.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B.離開中國的具體國情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
C.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是一致的
D.強烈的現實性是鄧小平理論的本質特征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與鄧小平理論的關系及理論品質。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是不斷發展的理論。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理論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這是馬克思主義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一百多年來,實際生活變動之劇烈和深刻,是空前的,也是人們難以預料的。如果不尊重生活,不顧歷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的變化,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我們的思想和行動就會因為脫離實際而僵化,就不能順利前進,甚至會發生失誤。因此,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善于把握客觀情況的變化,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鄧小平堅持一切從中國客觀實際出發,尊重事實、尊重實踐,主張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從而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這種求真務實的精神,表明鄧小平理論絕不是脫離時代發展和中國實際而產生的純粹抽象思辨的學說,而是尊重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尊重社會主義實踐客觀進程和規律,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理論。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強烈的現實性就是它的實踐性特征。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更是在當代中國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所以不能籠統地認為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是一致的。一部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史,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6頁;《大綱解析》第193-194頁。
3.任何能夠指導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科學理論都有它賴以產生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歷史條件和思想來源,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鄧小平理論產生的歷史必然性有:
A.時代主題由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
B.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經驗教訓
C.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嶄新實踐
D.鄧小平本人所具有的個人條件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鄧小平理論產生具有必然性,具體表現在:第一,鄧小平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鄧小平敏銳地把握了時代主題由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它精辟地分析了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新形勢,闡明了爭得較長時間和平環境進行國內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了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世界這個時代的趨勢,強調我們既面臨著機遇,又遇到挑戰。第二,鄧小平理論產生的理論基礎。鄧小平按照實踐的發展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前進,他面對現實,從實際出發,提出新問題,回答新問題,作出新概括,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鄧小平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繼承、堅持同發展、創新辯證地統一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進入了新境界,達到了新高度。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理論基礎。第三,鄧小平理論產生的歷史依據。鄧小平理論是對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進行總結與反思的結果。1956年后在開展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黨所創造和積累的一切積極理論成果成為了鄧小平理論的直接思想源泉。國際社會主義國家所遭受的重大挫折對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依據。第四,鄧小平理論產生的現實條件,鄧小平理論是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鮮經驗的科學概括。第五,鄧小平理論產生的個人條件。鄧小平在創立鄧小平理論過程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B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4頁;《大綱解析》第192-193頁。
4.鄧小平理論科學體系的內在的嚴密的邏輯結構和蘊涵的豐富內容,體現了鄧小平理論的本質特征具有:
A.嚴格的科學性
B.鮮明的人民性
C.強烈的現實性
D.高度的開放性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的本質特征。
鄧小平理論的本質特征具有嚴格的科學性、鮮明的人民性、強烈的現實性和高度的開放性。
(1)鄧小平理論所具有的嚴格的科學性,不僅體現在它創立時吸取了前人的優秀思想成果,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晶;而且在于它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以其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揭示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客觀規律,并以完整的邏輯形式作出科學的理論表述。(2)鄧小平理論具有鮮明的人民性。鄧小平一生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無私奉獻,鞠躬盡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為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他時刻關注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愿望,將其作為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3)鄧小平理論具有強烈的現實性。所謂強烈的現實性,就是指鄧小平理論始終從實際出發,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形成新的理論體系,從而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開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道路。(4)鄧小平理論具有高度的開放性。所謂高度的開放性,是指鄧小平理論體系完整而不固步自封,嚴謹而不因循守舊,不斷地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用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和新的實踐經驗豐富和完善自身。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5頁;《大綱解析》第193頁。
5.鄧小平理論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立場、原則、觀點、方法及根本任務上是一致的,這表明:
A.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深深植根于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當中
C.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
D.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關系。
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主義是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真正地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因為,它們在立場、原則、觀點、方法和對根本任務的認識上是一致的,即它們都代表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都堅持社會主義原則;都堅持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的基本觀點;都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都認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運用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遵循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5頁;《大綱解析》第193頁。
6.鄧小平理論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堅持、發展和創新,之所以說是發展和創新是因為:
A.它堅持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髓
B.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科學水平
C.它堅持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D.形成了新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發展與創新。
鄧小平理論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不僅是繼承和堅持,更重要的是發展和創新。鄧小平理論不是教條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它不僅繼承和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更重要的是結合時代特征和中國國情,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發展和創新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主要表現在新境界、新的科學水平、新的科學判斷和新的科學體系這四個“新”上。鄧小平理論不僅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科學水平而且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6頁;《大綱解析》第193頁。
7.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這兩大理論成果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其中“中國化”的內涵是:
A.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
B.包含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經驗
C.遵循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
D.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它們既遵循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又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經驗,從而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正因為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我們黨才能帶領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C選項強調的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A和B選項強調的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3頁;《大綱解析》第192頁。
8.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提升到“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來概括它的歷史地位,具體表現在“四個新”,“新”在:
A.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
B.形成了新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C.提出了新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D.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鄧小平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具體表現在: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第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第三,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第四,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構成了一個內容豐富的新的科學體系。選項C忽視了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它所堅持的基本原則、強調的基本理論,以及這一理論所依據和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5頁;《大綱解析》第193頁。
9.十三大前后我國實行全面改革的兩大理論基石是:
A.“發展就是硬道理”
B.以“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商品經濟”觀點形成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論
C.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
D.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十三大前后我國實行全面改革的兩大理論基石。
1987年,黨的十三大,根據鄧小平的思想,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和中國國情再認識的另一個重大的理論成果,它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一起,成為當時實行全面改革的兩大理論基石。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4頁;《大綱解析》第192頁。
10.鄧小平理論的集大成之作,即1992年春的南方談話,其中的主要觀點有: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B.“三個有利于”的判斷標準
C.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論斷
D.“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觀點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南方談話的重要觀點。
1992年春,鄧小平視察南方,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在南方重要談話中精辟地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科學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經驗,對當時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觀念的一系列重大認識問題作出了深刻回答,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問題的認識上有了新的突破,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觀點,比如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論述、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關于“三個有利于”標準的論述、關于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論述,關于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論述等,把人們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認識推向了一個新水平。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B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4頁;《大綱解析》第192頁。
11.創新就意味著否定。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鄧小平理論就是對毛澤東思想的否定和超越。這一觀點是:(BD)
A.正錯觀點,鄧小平理論是對毛澤東晚年錯誤思想的否定
B.錯誤觀點,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既有聯系又各具特色
C.正確觀點,鄧小平理論將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科學水平
D.錯誤觀點,鄧小平理論是在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的超越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與毛澤東思想之間的關系。
題干的這一說法是錯誤的,在任何意義上都不能說鄧小平理論是對毛澤東思想的否定和超越。(1)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這就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這兩大理論成果之間既有前后相承的密不可分的歷史延續性,又有鮮明反映時代特征與內容的階段性,是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為完成時代賦予的不同使命與任務所形成的既有聯系又各具特色的理論成果。(2)鄧小平理論是對毛澤東晚年錯誤思想的否定,但不是對毛澤東思想的否定,他是對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3)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這兩大理論成果,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集中體現,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它們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6頁;《大綱解析》第193頁。
12.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的三大歷史轉變是:
A.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B.從封閉半封閉轉向對外開放
C.從“兩個凡是”轉到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D.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的三大歷史轉變。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粉碎“四人幫”之后兩年中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這次全會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工作著重點轉移決策,實現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取得了組織路線撥亂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復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務;審查和解決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開始了系統清理重大歷史是非的撥亂反正。會議還提出要正確對待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全會作出的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開始了中國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由于一系列的根本性轉變,這次全會揭開了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正式開辟的起點,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時期的標志。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3頁;《大綱解析》第192頁。
13.鄧小平理論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的形成和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具體是:
A.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二大是鄧小理論的初步形成階段
B.1982年黨的十二大到1987年黨的十三大是鄧小平理論逐步展開并形成輪廓階段
C.1987年黨的十三大到鄧小平南方講話和1992年黨的十四大是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形成理論體系階段
D.1987年黨的十三大到1997年黨的十五大是鄧小理論成為黨的指導思想走向成熟的階段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階段。
從總體上看,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82年黨的十二大,這是鄧小平理論的初步形成時期。關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觀點,關于實行改革開放的觀點,關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觀點,關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觀點等等,都是在這一階段先后形成的。第二階段,從1982年黨的十二大到1987年黨的十三大,這是鄧小平理論逐步展開、形成輪廓的時期。這一時期鄧小平圍繞著在理論上闡述“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揭示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規劃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第三階段,從1987年黨的十三大到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這是鄧小平理論體系形成的時期。從黨的十四大開始,鄧小平理論進入新的檢驗和發展時期。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B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4頁;《大綱解析》第192頁。
14.鄧小平理論是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因此,鄧小平理論是一個:
A.絕對完整的科學體系
B.開放的理論體系
C.需要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理論體系
D.指導社會主義國家革命和建設的理論體系
[命題分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鄧小平理論的品質。
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一樣,鄧小平理論也是一個在探索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不斷發展的理論體系,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理論,一個開放的理論。鄧小平理論體系的形成并不是它發展的終結,而是它進一步發展的前提。鄧小平反復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要求人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問題的答案,從而也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我們要以科學創造性的態度對待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對待鄧小平理論本身,就是說,鄧小平理論還要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完善、向前發展。選項A認為鄧小平絕對完整,否認了鄧小平理論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錯誤的。選項D也是錯誤的,鄧小平理論是關系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偉大理論,而不是關于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6頁;《大綱解析》第193頁。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