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荊楚文化之遺韻,傳赤壁戰鼓之余音;沐泉都千年之溫度,潤桂鄉百里之馨香;展北伐鐵軍之豪氣,得鄂南山水之精靈。在有著湖北南大門、武漢后花園之稱的咸寧市市區,嵌著一顆美麗的明珠,——湖北省屬普通高等院校湖北科技學院。
湖北科技學院是一所區位優勢突出,交通十分便利的高校。學校位于湘鄂贛交界處的鄂南地區,北臨武漢70公里,南距岳陽120公里,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兩個“兩型社會”試驗區與長江經濟帶的建設為學校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京廣鐵路、武廣高鐵、106國道、107國道、京港澳高速、杭瑞高速、大廣高速、長江黃金水道把學校納入現代立體交通網絡,從湖北科技學院出發,武咸城際鐵路18分鐘可以送你進入武漢市區,全程高速70分鐘內可達武漢天河機場。
湖北科技學院是一所校園環境幽雅,教學條件優良的高校。1760畝的校園里處處里竹枝搖曳,桂影婆娑;一汪攬月湖碧波蕩漾,楊柳依依,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園林校區,被評為湖北省花園式學校。學校校舍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2億元;圖書館藏書210萬冊,中外文期刊14萬種,電子數據庫17個。
湖北科技學院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的高校。學校辦學歷程可以追溯到1937年,至今已有74年辦學歷史、34年本科教育經驗和16年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辦學經歷。1977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95年以來,相繼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002年3月,原咸寧醫學院和咸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咸寧學院,并于2011年獲準改用現名。建校以來,全校師生員工弘德篤行,勤奮好學,求真務實,形成了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凝練成“艱苦創業、克難奮進、堅韌不拔、努力爭先”的學校精神,校園文化氛圍濃郁。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等稱號。近五年,學校教師共承擔教研、科研項目200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6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50多項;獲各級各類教學、科研獎勵40余項,其中省部級二等以上獎項10余項。2005年,全國數學建模競賽我校獲得乙組最高獎,捧回“高教社杯”;200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我校獲全國一等獎。
湖北科技學院是一所學科門類齊全,辦學特色鮮明的高校。學校現有本專科專業及方向80個,涵蓋了經濟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藥學學科獲批專業碩士學位授權。學校擁有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優勢特色(培育)學科2個、“楚天學者”設崗學科5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計劃項目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基地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十一五”以來,學校堅持全力打造“醫、師、核”辦學特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醫學教育和教師教育是我校的傳統特色,核是學校為了更好地服務地方核電建設并打造“不可替代性”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筆。2009年非動力核技術產業化創新團隊成為湖北省產業化創新團隊,核科學與核技術學科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培育學科,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被確定為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
湖北科技學院是一所名師薈萃,英才輩出的高校。學校現有教職工共1324人,其中專任教師966人,教授84人,博士92人,兼職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38人;有特聘院士2人、“楚天學者”8人、“彩虹學者”2人、“攬月學者”7人,常年聘請外籍教師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和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與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余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培養了普通本專科畢業生10萬人,聯合培養研究生200余人,他們中絕大多數人已成為咸寧市及周邊地區醫療衛生、基礎教育、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骨干力量,還有不少人是海內外學界名流、商界雄才、政壇精英。《歐陽海之歌》作者金敬邁,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兼中央綜治辦主任、原司法部副部長陳訓秋,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趙斌,美國臨床研究會會員、克拉荷馬大學終身教授、血管細胞學與分子生物學專家鄒明輝等均畢業于我校。
幾經滄桑雄風在,弦歌不斷鑄校魂。桂園向來多才俊,再展輝煌定可期。“十二五”期間,湖北科技學院確立了“彰顯特色、超常發展、實現跨越”的發展主題和“三確保一力爭”的宏偉目標。如今的湖北科技學院人正在上下一心,緊鑼密鼓,共同努力,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奮斗。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