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延安大學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澤東同志親自命名、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現為陜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大學、陜西省屬重點大學。
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將陜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干部學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學,吳玉章任校長。1943年至1944年,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自然科學院、民族學院、新文字干部學校和行政學院相繼并入,其歷史可以上溯到陜北公學成立之時1937年。1947年,因戰爭形勢,延安大學部分師生遠赴東北、華北、西北各地舉辦大學。1949年5月,中共西北局發出指示將延安大學、西北人民藝術學校、西北財經學校合并成立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延安大學陸續遷入西安。1958年7月,陜西省人民政府決定恢復重建延安大學。 1959年秋,增設了醫療系。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在原延大醫療系基礎上成立延安醫學院。1998年,延安醫學院、延安市人民醫院與延安大學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學,被列為陜西省省屬重點大學。2005年,陜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延安大學。在艱苦的戰爭歲月和社會主義新時期,延安大學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專業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
建校70多年來,學校的發展受到了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創建伊始,毛澤東同志主持兩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延安大學成立事宜,并多次去學校參加開學典禮和做報告。新中國成立后,彭德懷、葉劍英、陳毅、郭沫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視察學校工作;1966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延安時親切接見師生代表;1970年,周恩來總理在百忙中批示要把延大辦大辦好;1988年,在國務院總理李鵬的關懷下,延大被列為“八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院校;1998年,江澤民、李鵬同志為延大建校60周年題詞;2004年,延安大學建設發展再次引起了新一屆中央領導的關注,胡錦濤總書記親筆批示支持辦好延安大學。
學校現設21個二級學院、1個獨立學院和3所附屬醫院,51個本科專業,涵蓋文、理、工、醫、教、經、管、史、法、農10個學科門類。有一級學科碩士點1 個,碩士專業22個, 現有教職工1400多人,教師749人,其中教授105人,副教授217人,博士、碩士388人。 第一附屬醫院有醫護人員 1800多人,其中高級職務者268人。西安創新學院現有教職工480多人,其中高級職務者150名。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區)招生,有各類在校生31383人,其中普通本專科生14390人,碩士研究生599人,三本學生6597人,成人生9797人。學校占地面積3100余畝,建有6個校區,已形成了“三城六校區”的辦學格局。建有教學科研實驗室32個、語音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室座位數5292 個。圖書館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藏書142萬冊,是陜北最大的圖書情報中心。建成了校區千兆光纖互聯的校園網,建有全塑膠標準體育場1個。
近年來,學校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20多項。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現有陜西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特色學科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工程研究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特色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名牌專業1個,一本招生專業6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重點研究基地4個。發表學術論文8503篇,其中核心期刊3574篇,權威期刊334篇,SCI、 EI、ISTP收錄246篇。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獎勵127項。設有中共黨史研究院、陜北能源化工研究院、陜西省區域生物資源保育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0多個科研機構;辦有《延安大學學報》。
70年來,先后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10萬余人。民主革命時期,延安大學曾匯聚過眾多革命先賢和學術界名流,也曾培養了一大批棟梁之才。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吳玉章、周揚、江隆基、李敷仁先后擔任過校長;陳云、李富春、林伯渠、李維漢、烏蘭夫、徐特立、成仿吾、李強、艾思奇、何思敬、劉澤如等先后擔任過延大前身院校和所屬學院的校院長;何干之、武衡、王任重、于光遠、董純才、沙可夫、茅盾、何其芳、周立波、艾青、肖軍、沙汀、孫犁、吳伯蕭、賀敬之、呂驥、賀綠汀、冼星海、江豐、石魯、孫鴻儒、楊作材、屈伯川、陳康白、林迪生等一大批著名專家學者曾在這里執教、任職;李鵬、葉選平、布赫等3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武衡、彭士祿等20位兩院院士、學部委員、300余位省部級以上領導和一大批大師級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教育家曾在這里學習和工作過。新時期,延安大學的畢業生遍布陜北老區、祖國各地,尤其是為推動陜北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特殊的作用。
延安大學是新時期延安精神的傳播中心,學校依托全國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陜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陜西省大學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研修基地和教育部機關黨校培訓基地等教育基地,創辦了“窯洞大學”和“澤東干部學院”,為來自全國各地的10萬余名的青年和干部進行了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2005年與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體育大學、西北大學簽訂了省部共建對口支援協議,與解放軍第四醫科大學、二炮工程學院、西安陸軍學院等部隊院校有著密切的雙擁共建關系,與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安音樂學院、西安石油大學等20多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與日本、美國、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10多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校際關系,開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與合作。
延安大學依山傍水、蒼松翠柏、亭臺廊榭,高樓與窯洞錯落有致,延河與楊家嶺交相輝映。校園建有蘭惠園、同心園、晨曦園、文匯山公園,首任校長吳玉章先生、文學大師路遙先生的塑像矗立校園,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新時期,延安大學師生員工決心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同心同德、加快發展,努力把延安大學辦成既有傳統精神,又具有時代特色的高水平綜合大學。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