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國醫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最早的院校,是唯一在長征途中辦學并走完兩萬五千里全程的院校,是我國最早進行西醫學學院式教育的醫學高校之一。其前身為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和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1931年創建于江西瑞金。1940年在延安,經毛澤東同志提議,中共中央批準,學校更名為中國醫科大學。1948年11月,在沈陽合并了原國立沈陽醫學院(前身為滿州醫科大學,1911年由日本國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建立)和原私立遼寧醫學院(前身為盛京醫科大學,1882年由英國教會建立)。中國醫科大學是衛生部原部屬高等學校,2000年由衛生部劃轉為省部共建、以遼寧省管理為主。
中國醫科大學建校至今,共培養了近7萬多名高級醫學專門人才,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國家衛生管理的著名領導干部和醫學界的著名專家學者。據不完全統計,擔任副部級以上職務百余位,衛生部正、副部長9位,將軍40多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2位。
學校設有27個院、系、部。在醫學、教育學、理學、工學、哲學和管理學等6學科門類擁有學位授予權。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生物學等3個學科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52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64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 內科學(呼吸系病)、皮膚病與性病學、外科學(普外)、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等5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影像醫學與核醫學),27個省重點學科,2個省重點(培育)學科;4個博士后流動站,13個本科專業,10個高等職業技術專業。有國家級項目包括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精品課程9門、教學團隊1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項目包括示范性專業5個、精品課程32門、教學團隊5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精品教材8本。設有2個國家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中藥局三級實驗室,10個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15個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設有1個國家治療搶救中心,13個遼寧省研究、治療中心,18個校級研究所,21個校級教育、科學研究中心。有7個研究中心(所)分別被批準為科技部、遼寧省或沈陽市的研究中心或創新平臺。學校附屬3所綜合性醫院和1所專科性醫院,開放床位6469張,牙科綜合治療椅105張。
學校在職教職工11225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80.3%,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特聘學者1人,教授級562人,副教授級817人,研究生指導教師924人,其中博士生指導教師362人。在校各類學生39831人,全日制在校生13634人,其中博士生1028人,碩士生3349人,普通本科生8263人,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454人。
教師中在中華醫學會等全國性學術團體中擔任主任委員者5人,擔任副主任委員者15人,擔任常委者(常務理事)61人,委員(理事)80余人,有2人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獲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名師獎,6人獲高等學校省級教學名師獎,人事部“百千萬工程”百人層次3人,有16人/次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全國百名醫藥衛生科技之星等榮譽稱號或經費資助,有1個團隊列入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家級3人、衛生部11人/次、省級7人/次,省高等學校學科拔尖人才2人,遼寧省普通高校專業帶頭人3人,遼寧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61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93人、千人層次73人。
學校總占地面積54.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62.9萬平方米。圖書館是衛生部全國醫學文獻資源共享網絡東北地區中心館。全國醫藥衛生科技查新咨詢單位,中國醫學信息網絡東北區節點,館藏紙質書刊110多萬冊和23種中外文全文數據庫,尤其以日文醫學文獻收藏最為豐富。實驗動物部為遼寧省實驗動物中心和遼寧地區實驗動物質量檢測中心,繁育各級別教學、科研用實驗動物23個品系。主辦學術期刊16種。
學校先后與日本、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丹麥等國的66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交流關系,與世界銀行、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等機構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有266多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受聘為學校名譽職稱,先后派出教師近4373人/次到國外研修和考察,近年來開展了51項重要國際合作項目。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