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沈陽建筑大學原隸屬于國家建設部,2000 年劃歸遼寧省管理,實行“省部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體制;201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遼寧省人民政府簽署共建沈陽建筑大學協議,實行省部共建。學校建校歷史追溯到1948年成立的東北兵工專門學校。學校是以建筑土木學科為優勢,集工、管、理、文、農、法等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位于沈陽渾南新區的主校區占地面積 1500畝,建筑面積 44萬平方米。主校區規劃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規劃布局合理,建筑形式現代、質樸、簡練,功能設施齊全。教學區為網格式、具有東方文化底蘊的庭院組合,有利于資源共享和學科交流。一座長達 756 米的亞洲第一長廊將教學區、圖書館、實驗區、辦公區、生活區等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形成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學校擁有開放式圖書館、國內首座建筑博物館、多功能體育中心(包括:游泳館、籃排球館、乒乓球館、體操館、文娛館等)、方便快捷的校園數字信息化平臺。學校校園獲得國家“2008年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學校設有14個學院,現有教職工14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806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級以上技術職稱的353人、碩士及以上學位560人,有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446人,其中國家百千萬人才和全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0余人。學校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1900人。
2002年,教育部批準我校為聯合培養博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單位。2010年,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新增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現有1個博士點,6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30個二級碩士學科點,涵蓋工、管、文、法等學科門類。學校為建筑學碩士、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單位,在建筑與土木工程等7個工程領域招收工程碩士生。本科教育包括六大學科門類的39個專業,學校于2006年9月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建筑學專業、城市規劃專業、土木工程專業、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和工程管理專業通過了國家建設部的專業評估。建筑學專業、土木工程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被評為全國特色專業建設點,建筑學專業、城市規劃專業、土木工程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為遼寧省示范專業。土木工程、建筑學、機械工程等三個學科被評為遼寧省高水平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被評為遼寧省特色優勢重點學科。土木工程材料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機械設計與制造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土木工程材料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被評為國家級實驗區。學校招生范圍覆蓋31個省區,其中在13個省區進入一批次錄取,在遼寧省有14個專業和方向進入一批次錄取。學校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培養高水平運動員試點單位之一。學校2002-2009年的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在遼寧省高校名列前茅。
“十一五”以來,學校獲得科技總經費29792萬元,累計科研立項1160余項,其中國家和省部級560余項,51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圖書館館藏圖書117.32萬冊。2004年以來學生申請專利數年均超過百項,列遼寧省高校之首。學校有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和1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校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或科研、合作辦學關系,是國家教育部選定的招收國內訪問學者單位,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首批可以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學校。學校教學改革取得豐碩成果,“十一五”以來,學校承擔教改立項國家和省級近60項。“十一五”以來編寫并出版教材、著作337部,教改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20余項。2005 年、2008年連續2次被評為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
學校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秉承“嚴謹治學、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和“博學善建、厚德大成”的校訓,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全面實施“質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強校、和諧興校”四大發展戰略,不斷深化各項教育教學改革,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為把學校建設成為高水平、有特色的建筑大學而努力奮斗!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