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海軍工程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管結合、指技合一、文理兼容、具有鮮明海軍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由原海軍工程學院、海軍電子工程學院和海軍后勤學院合并而成,是全軍五所綜合大學之一。學校現有7個一級學科和5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和2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并設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和“核科學與技術”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997年在全國首批獲得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現有12個工程領域面向全國招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目前,學校擁有2個全國重點學科、8個軍隊“2110工程”重點學科專業領域、8個海軍重點建設學科專業、2個省級優勢學科、2個省級特色學科、3個省級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和18個省級重點學科。學校曾被評為“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和“湖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先進單位”。
學校有一支年齡、學歷、學緣結構合理,政治、軍事、業務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有教授、副教授400余名,其中碩士以上學歷的占80%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占40%。在這支人才薈萃的隊伍里,有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有學術造詣深、聞名軍內外、參與“兩彈一星”研制的老教授;有“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有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青年教授;有首屆“全國高等院校名師”榮譽稱號獲得者;有海軍、全軍乃至全國優秀教師。學校積極實施大科研戰略,加強基礎和自主創新研究的運用,積極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等創新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承擔了多項國防重點工程項目。學校建立了23個科研機構,它們在新裝備研發、保障和提高部隊戰斗力方面,發揮著生力軍和智囊團作用。近年來共獲得各類科技獎勵200余項,獲得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120多項,其中國家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軍隊一等獎6項。國際首創的“交直流電力集成新技術”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年度公眾關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交直流電力集成雙繞組發電機系統”入選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學校分為武漢校本部、天津校區等四個轄區,實行武漢和天津兩地辦學,總面積2280畝,校本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市區中心,校園樹木蘢蔥,碧草如茵,環境優美,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學校注重加強教學保障條件建設,實驗教學體系、訓練裝備器材體系、訓練場地設施體系、信息網絡體系和圖書情報體系比較完善,整體辦學條件優良。現有各類實驗室56個,建成了以國家、軍隊級重點實驗室為龍頭,以專業實驗室為主體,以基礎實驗室為支撐的教學發展體系。學校信息網絡體系內容豐富、管理先進、硬件建設相對配套,校園園區網是海軍第一個萬兆核心、千兆主干的校園網,聯通了全軍軍事訓練信息網、中國教育和科研網、清華學術期刊、歐美博士碩士論文等各類數據庫。校圖書館藏書近百萬冊,電子期刊1萬余種,電子圖書28萬余冊,配備了圖書館計算機網絡系統和聲像自制系統,擁有Elsevier電子全文期刊等10余種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與全國700多個單位建立了固定的文獻信息交流關系,已基本形成以學科體系見長、海軍特色鮮明的館藏體系,是“湖北省研究級文獻收藏單位”。
自1980年以來我校已招收了31屆碩士研究生,25屆博士研究生,已成為人民海軍培養高層次人才和人民海軍裝備研制的重要基地。在培養的研究生中,有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5人(另有3人獲提名獎);有全國做出突出貢獻的博士、碩士學位獲得者2人;有全國做出突出貢獻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獲得者2人;有全軍優秀畢業博士、碩士研究生3人。目前,全校教職員工在大學黨委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具有海軍特色、全軍一流、國內有影響的高水平綜合大學,為建設一支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要求相適應的強大海軍做出新的貢獻!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