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合肥師范學院坐落在全國四大科教基地城市之一的安徽省省會合肥市,前身為創建于1955年的安徽教育學院,2007年改建為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為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工作單位。
學校現有錦繡、三孝口兩個校區,占地540畝(規劃1200畝的濱湖校區已首批征地500畝),校舍面積30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836萬元,紙質圖書88.66萬冊,電子圖書175.85萬冊,其中古籍藏書居省內前列。現有專任教師667人,其中正高39人、副高153人,博士、碩士556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6人,省高校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5人,省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壇新秀6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6人。
學校設有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藝術傳媒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文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和外語系、音樂系、數學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化學化工系、生命科學系、體育科學系等12個院系及大學英語、公共計算機、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體育等4個公共課教學部。現有普通本科專業44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特色專業4個、精品課程8門;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2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示范實驗(習)實訓中心3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全日制在校生13221人。
學校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合肥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校級科研機構11個。近三年,承擔廳級以上教科研項目462項,其中國家社科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2項、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橫向項目82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128篇,其中被SCI、EI收錄211篇;出版著作(教材)44部;獲批國家專利12項;獲廳級以上科研獎勵72項,其中安徽省科學技術獎3項,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出版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4項。
學校堅持以育人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積極構建“一個全程、兩方合作培養、三線協調育人”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贊譽。辦學50余年來,培養各類高等專門人才6萬余名,培訓中小學校長和教師16萬人次,畢業生中已有中學校長1000多名、省級教壇新秀300多名,遍及安徽各縣鎮;學校87屆物理系校友高鴻鈞當選為中科院院士。近三年來,在校學生在全國挑戰杯、數學建模、機器人大賽等各類省級以上競賽中獲獎767人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連續被評為“安徽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安徽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
學校堅持和發揚師范辦學傳統,始終保持安徽省教師教育重要基地的傳統優勢。學校是教育部“國家中西部地區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基地”、安徽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主要專家單位和師訓、干訓主要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訓指導中心、安徽省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安徽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均掛設于學校。近三年,學校與臺灣銘傳大學合作建立“安徽教育中心”;與華東師大、東北師大等重點高校合作建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與合肥市廬陽區、包河區、經開區政府合作建立“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并連續承擔“國培計劃”和安徽省“教育援疆”教師雙語培訓等重大項目。
學校堅持以服務求生存、以應用求發展,主動面向安徽基礎教育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重點打造電氣信息類、文化產業類、教師教育類等3個特色專業群,并以推進產學研合作教育為主導,著力加強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學校先后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十八研究所、北京幸星有限公司、安徽徽王集團等企業合作建立“魂芯”DSP實驗室和PCB、SMT生產線、動漫實訓中心、藍莓研發基地及果酒釀造生產線等校內實驗實訓基地5個;與合肥六十九中、安徽服務外包產業園等合作共建校外產學研合作育人基地94個;與安徽新聞出版集團、報業集團、合肥市歌舞團、《萬家熱線》等新聞媒體和演藝團體合作,集群服務安徽文化創業、動漫游戲、科普產業發展。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美國特洛伊大學合作開展“2+2”本科人才培養,與美國陶森大學、索爾茨伯里大學、德國希爾德斯海姆大學等15個國家和地區高校開展學生交流和教師互派。
學校重視育人環境建設,積極構建和諧校園,推進以“行知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榮獲教育部“2012年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全國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優秀組織獎。學校是首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第三屆“全國文明單位”,第六、七、八、九屆“安徽省文明單位”,2013年“安徽省勞動競賽先進集體”。
在“自強不息、追求卓越”合師精神的指引下,一代代合師人秉承“愛滿天下,知行合一”校訓,潛心耕耘、勵志踐行,使得學校事業不斷向前發展。面向“十二五”,學校堅持“高起點、快發展”戰略,圍繞“上水平、上特色、上層次”的總體目標,立足合肥,面向全省,輻射區域,努力把學校建成一所人才培養質量高,社會服務能力強,應用特色明顯,具有一定綜合競爭力,在省內外有影響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為實現高教強省、推進安徽奮力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