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_files/book/bdcf0aa8e6f3d920a6a43315e1d6d928.jpg)
抗戰時期的廈門大學——民族危機中的大學認同
- 所屬分類:
學校管理
- 作者:
石慧霞 著
- 出版社:
廈門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1542774
- 出版日期:2012-6-1
-
原價:
¥28.00元
現價:¥22.20元
圖書簡介
石慧霞編寫的《抗戰時期的廈門大學——民族危機中的大學認同》敘述了抗戰時期廈門大學的發展歷程,論證了民族危機下大學認同的建構,既是廈門大學光輝校史的有力佐證,又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廈門地方史的空白。
目錄
大學認同是指大學成員在心理與行為方面與其所在的大學具有一致性,并且成員覺得自己在其中對大學既有理性的契約感和責任感,也有非理性的歸屬感和依賴感以及在這種心理基礎上表現出的對大學發展盡心盡力的結果。
大學認同是大學保持長久和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中世紀大學為了保證大學的自治和獨立,為了對抗外部的競爭和壓力,自然形成大學認同。而中國大學認同的形成與民族認同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從創立、發展到成員歸屬感、認同感的形成,始終伴隨著知識分子的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感,他們抗敵救國、振興中華的努力融人到其大學價值觀和教書育人當中。近代大學史中我們并不缺乏大學成員對大學高度認同的典型案例,但深入到一所大學內部,具體分析不同主體大學認同的特點、形成過程、內在機理等,尚屬少見。
石慧霞編寫的《抗戰時期的廈門大學——民族危機中的大學認同》是微觀的“大學史”研究,考察了抗戰爆發后廈門大學內遷長汀,在民族危機、國家危難、學校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大學成員眾志成城、患難與共,自動自發地為學校發展著想,并最終形成了高度認同的歷史過程。研究雖從一所大學內部人手,但盡量兼顧到宏觀,在廈門大學不同主體認同形成的歷史梳理中,思考民族認同與大學認同的關系、大學認同形成的途徑和特點,期望能為建構現代大學認同提供一個可供進一步分析的案例。
首先,《抗戰時期的廈門大學——民族危機中的大學認同》通過對抗戰前廈門大學認同的歷史回顧,分析了廈門大學初創的歷史背景、社會狀況、傳統文化等對大學認同的影響,重點闡釋認同發生危機的原因、危機的演變及其化解過程,為理解和研究抗戰時期廈門大學的大學認同奠定基礎。
其次,探討了抗戰時期廈門大學不同主體認同形成的過程、影響因素及其作用。這是本研究的主體部分,分別由以下四章組成:
第二章:“校長:大學認同的重要建構者”。校長的重要任務和使命就是不斷培養、促進和加強全體師生員工對大學價值觀、大學使命和大學精神的認同。薩本棟把為戰后建立新中國儲備人才作為廈大辦學的主要目標,他舉全校之力為學生成才創設條件,辦學的出發點都是圍繞培養學生。他的辦學理念得到廈大不同學科的師生和各地校友的響應、配合,他們齊心協力,共同推進大學組織目標的實現。
該章從校長的人格魅力、內遷選址的重要性、學校的制度建構、學科課程的認同等方面展現薩本棟在大學認同建構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教師:職業生涯中獲得大學認同”。首先,教師在教書育人中獲得大學認同;其次,他們通過多種方式展開科研活動和文化體驗,也是形成認同的一個重要因素;再次,教師通過遷徙流轉中的比較加深了對廈門大學的認同。
第四章:“學生:成長歷程中形成大學認同”。首先,對這一時期廈大學生入學前的家庭經濟狀況、籍貫、經歷、投考廈大原因等進行抽樣統計,分析了入學前他們對廈大的認識;其次,對新生入學后學校給予的潤物無聲、細致人微的人文關懷進行了評述;再次,梳理了學生在嚴謹活潑的學風熏陶和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中自然形成大學認同的過程。
第五章:“校友傳承認同與‘反哺’大學”。校友也是大學認同的主體之一,校友的大學認同與在校生在時間和性質上不同,一個是在校期間的短期認同,一個是畢業后持續的、長期的認同。本章通過對當時《廈大通訊》的詞頻統計,分析了校友認同大學的主要內容。研究發現,學生時代形成大學認同的“因”,成為校友后,才有感恩、回饋——認同的“果”,通過有組織的、系統的互動,長久而持續地表現出來。此外,校友的大學認同對校友成才起到重要作用,該章以抗戰勝利、臺灣光復,赴臺廈大畢業生的業績為例,詳實地論證了大學認同在校友成才中的顯著作用。
最后,《抗戰時期的廈門大學——民族危機中的大學認同》得出如下結論:民族危機中的民族認同與大學認同通過“大學成員一致性”得以雙向“傳導”和增強;學術認同是廈門大學的大學認同之核心因素。本研究對建構現代大學認同的啟示是:“危機與契機”是大學認同的新起點;“互動與體驗”是大學認同的實現路徑;“理想與現實”
是大學認同的價值反思。現實是歷史的延續,中國大學在放眼世界的同時,不能忽視民族文化的深遠影響。我們只有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敢于擔當、甘于奉獻,切實遵守和尊重大學作為學術組織的內在規定性,大學才能真正成為富有整體性、充滿向心力、生動活潑的學術共同體。
石慧霞編寫的《抗戰時期的廈門大學——民族危機中的大學認同》敘述了抗戰時期廈門大學的發展歷程,論證了民族危機下大學認同的建構,既是廈門大學光輝校史的有力佐證,又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廈門地方史的空白。
大學認同是指大學成員在心理與行為方面與其所在的大學具有一致性,并且成員覺得自己在其中對大學既有理性的契約感和責任感,也有非理性的歸屬感和依賴感以及在這種心理基礎上表現出的對大學發展盡心盡力的結果。 大學認同是大學保持長久和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中世紀大學為了保證大學的自治和獨立,為了對抗外部的競爭和壓力,自然形成大學認同。而中國大學認同的形成與民族認同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從創立、發展到成員歸屬感、認同感的形成,始終伴隨著知識分子的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感,他們抗敵救國、振興中華的努力融人到其大學價值觀和教書育人當中。近代大學史中我們并不缺乏大學成員對大學高度認同的典型案例,但深入到一所大學內部,具體分析不同主體大學認同的特點、形成過程、內在機理等,尚屬少見。 石慧霞編寫的《抗戰時期的廈門大學——民族危機中的大學認同》是微觀的“大學史”研究,考察了抗戰爆發后廈門大學內遷長汀,在民族危機、國家危難、學校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大學成員眾志成城、患難與共,自動自發地為學校發展著想,并最終形成了高度認同的歷史過程。研究雖從一所大學內部人手,但盡量兼顧到宏觀,在廈門大學不同主體認同形成的歷史梳理中,思考民族認同與大學認同的關系、大學認同形成的途徑和特點,期望能為建構現代大學認同提供一個可供進一步分析的案例。 首先,《抗戰時期的廈門大學——民族危機中的大學認同》通過對抗戰前廈門大學認同的歷史回顧,分析了廈門大學初創的歷史背景、社會狀況、傳統文化等對大學認同的影響,重點闡釋認同發生危機的原因、危機的演變及其化解過程,為理解和研究抗戰時期廈門大學的大學認同奠定基礎。 其次,探討了抗戰時期廈門大學不同主體認同形成的過程、影響因素及其作用。這是本研究的主體部分,分別由以下四章組成: 第二章:“校長:大學認同的重要建構者”。校長的重要任務和使命就是不斷培養、促進和加強全體師生員工對大學價值觀、大學使命和大學精神的認同。薩本棟把為戰后建立新中國儲備人才作為廈大辦學的主要目標,他舉全校之力為學生成才創設條件,辦學的出發點都是圍繞培養學生。他的辦學理念得到廈大不同學科的師生和各地校友的響應、配合,他們齊心協力,共同推進大學組織目標的實現。 該章從校長的人格魅力、內遷選址的重要性、學校的制度建構、學科課程的認同等方面展現薩本棟在大學認同建構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教師:職業生涯中獲得大學認同”。首先,教師在教書育人中獲得大學認同;其次,他們通過多種方式展開科研活動和文化體驗,也是形成認同的一個重要因素;再次,教師通過遷徙流轉中的比較加深了對廈門大學的認同。 第四章:“學生:成長歷程中形成大學認同”。首先,對這一時期廈大學生入學前的家庭經濟狀況、籍貫、經歷、投考廈大原因等進行抽樣統計,分析了入學前他們對廈大的認識;其次,對新生入學后學校給予的潤物無聲、細致人微的人文關懷進行了評述;再次,梳理了學生在嚴謹活潑的學風熏陶和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中自然形成大學認同的過程。 第五章:“校友傳承認同與‘反哺’大學”。校友也是大學認同的主體之一,校友的大學認同與在校生在時間和性質上不同,一個是在校期間的短期認同,一個是畢業后持續的、長期的認同。本章通過對當時《廈大通訊》的詞頻統計,分析了校友認同大學的主要內容。研究發現,學生時代形成大學認同的“因”,成為校友后,才有感恩、回饋——認同的“果”,通過有組織的、系統的互動,長久而持續地表現出來。此外,校友的大學認同對校友成才起到重要作用,該章以抗戰勝利、臺灣光復,赴臺廈大畢業生的業績為例,詳實地論證了大學認同在校友成才中的顯著作用。 最后,《抗戰時期的廈門大學——民族危機中的大學認同》得出如下結論:民族危機中的民族認同與大學認同通過“大學成員一致性”得以雙向“傳導”和增強;學術認同是廈門大學的大學認同之核心因素。本研究對建構現代大學認同的啟示是:“危機與契機”是大學認同的新起點;“互動與體驗”是大學認同的實現路徑;“理想與現實” 是大學認同的價值反思。現實是歷史的延續,中國大學在放眼世界的同時,不能忽視民族文化的深遠影響。我們只有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敢于擔當、甘于奉獻,切實遵守和尊重大學作為學術組織的內在規定性,大學才能真正成為富有整體性、充滿向心力、生動活潑的學術共同體。
同類熱銷圖書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價格 | 購買 |
美國大學原來是這樣的 | 漓江出版社 | ¥30.00¥22.00 |
詳情 | |
民國時期大學校園文化(1919——1937)(海外中國研究文庫.. | (美)葉文..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 ¥62.00¥49.60 |
詳情 |
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 | (日)佐藤..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 ¥29.80¥22.80 |
詳情 |
校長的謀略與品質--20名優秀校長告訴你 | 陶繼新 著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35.00¥26.30 |
詳情 |
學校管理的50個細節(教育教學細節叢書) | 翁文艷 著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39.00¥29.30 |
詳情 |
大學學科建設模式研究 | 翟亞軍 著 | 科學出版社 | ¥35.00¥25.80 |
詳情 |
中國研究生教育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2-2013) | 邱均平 等.. | 科學出版社 | ¥78.00¥64.00 |
詳情 |
大夏書系·學校管理的50個典型案例 | 程鳳春 主..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 ¥25.00¥20.00 |
詳情 |
我的教育心 | 李鎮西 著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35.00¥27.40 |
詳情 |
民辦幼兒園管理概論 | 陶金玲 著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39.80¥23.80 |
詳情 |
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一所百年老校的文化超越(陶繼新對.. | 陶繼新,張..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39.00¥29.30 |
詳情 |
優秀校長的管理智慧 | 時曉玲 主..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29.80¥23.60 |
詳情 |
大夏書系.每個孩子都愛學——美國KIPP學校的奇跡 | (美)馬修..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 ¥32.00¥25.60 |
詳情 |
大夏書系 學校文化建設的路徑 書生校長的教育行動(書生校.. | 程紅兵 編..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 ¥35.00¥30.30 |
詳情 |
大夏書系 直面教育現場——書生校長的教育反思(書生校長.. | 程紅兵 著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 ¥35.00¥30.30 |
詳情 |
美國現代大學的崛起 | (美)勞倫..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66.00¥49.90 |
詳情 |
文化立校:學校管理新價值締造 | 金孜紅 著 | 浙江大學出版社 | ¥45.00¥36.00 |
詳情 |
學校文化建設實用范本 | 王彥鋒 著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49.00¥36.80 |
詳情 |
大夏書系.走向德育專業化--學校德育100問(回答學校德育問.. | 檀傳寶 等..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 ¥36.00¥28.80 |
詳情 |
大夏書系·優秀校長99個成功的管理細節 | 陳興杰 主..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 ¥29.80¥23.80 |
詳情 |
大夏書系·名校解密——陶繼新對話名校長2 | 陶繼新 等..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 ¥29.80¥23.60 |
詳情 |
校本課程發展、教師發展與伙伴協作 | 李子建 主..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42.00¥35.70 |
詳情 |
學校管理智慧:管的藝術 | 吳盈盈 編 | 山東文藝出版社 | ¥32.00¥27.20 |
詳情 |
現代學校課程與教學的有效管理 | 潘惠琴,常.. | 同濟大學出版社 | ¥42.00¥33.60 |
詳情 |
蔡林森:學校管理變革 |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 | ¥39.00¥31.20 |
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