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_files/book/10003943eed2f6463ece96fa11f18f13.jpg)
華圖2015年最新版貴州省公務員錄用考試 申論 標準預測試卷 貴州省考試用書籍 貴..
- 所屬分類:
貴州省公務..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9787516114377
- 出版日期:
-
原價:
¥32.00元
現價:¥0.00元
圖書簡介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型號:12 zyy詳情![](http://img58.ddimg.cn/142470001840506_y.jpg)
詳情
- 版 次:1
- 頁 數:114
- 字 數:362000
- 印刷時間:2014-4-1
- 開 本:8開
- 紙 張:膠版紙
- 印 次:3
- 包 裝:袋裝
編輯推薦
對作答真題有沒有幫助,相信做過這套題的同學最有發言權
我們只忠實于事實,希望能為大家提供更有預見性的預測卷
內容推薦
我們整理了華圖教育近兩年原創的預測卷98套,以集體評議的方式,忍痛割愛,只留下20套精品,其余全部舍棄;其次,從剩下的20套卷中以近乎苛刻的標準選出適合本地歷年考情、體現命題趨勢的13套卷;再次,組織對命題有深刻理解的研究員依據本地考情,結合社會熱點,編撰出高質量的預測卷予以收錄;總之,“去粗取精”是這版預測卷的核心思路。我們可以自信地說,每一套卷都能經受住實戰的檢驗;每一套卷的練習,都會顯著提高大家的申論成績。
作者簡介
目錄
標準預測試卷一(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標準預測試卷二(弘揚志愿精神)
標準預測試卷三(舌尖上的浪費)
標準預測試卷四(“精神貴族”)
標準預測試卷五(網絡購物)
標準預測試卷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標準預測試卷七(高校校園安全問題)
標準預測試卷八(杜絕手機依賴)
標準預測試卷九(道德建設問題)
標準預測試卷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標準預測試卷十一(漢語危機)
標準預測試卷十二(人口政策調整)
標準預測試卷十三(文明出行)
標準預測試卷十四(見義勇為)
標準預測試卷十五(加速發展職業教育)
在線試讀部分章節
標準預測試卷一
(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滿分150分時限150分鐘
一、注意事項
1.本題本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組成,考試時限為150分鐘。
2.請在題本、答題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并用2B鉛筆在準考證號對應的數字上填涂。
3.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指定的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
4.待監考人員宣布考試開始后,你才可以開始答題。
5.所有題目一律使用現代漢語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反過來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確認數量無誤、允許離開后,方可離開。
二、給定資料
1.2013年的夏天,全國各地頻現高溫天氣,讓環衛工人的作業環境受到關注。
一條“請給環衛工人騰個乘涼地”的微博成為網絡熱門話題。發微博的是山東濟南一位名叫孫健的民警。孫健看到一條新聞:湖南長沙一位50歲的唐姓女環衛工作業時,自己帶的茶水喝完了,因口渴難耐,走進一家*公司,想去衛生間灌上一瓶自來水解渴,卻被保安趕了出來。當晚,孫健在微博中發出了“請給環衛工人騰個乘涼地”的呼吁,截至次日下午,這條微博的閱讀量超過了91萬次,有超過7000條轉發和評論,且數字仍在持續飆升中。尊重環衛工人的勞動價值、為他們營造高溫下的舒適作業環境成了大家最大的關注點。
網友“那年夏天_我哭了”留言說:環衛工用勞動換來了城市的清潔,理應受到人們的尊敬。
網友“王郁松”建議:炎熱盛夏將至,當您在街邊看到他們汗流浹背的身影,請送給他(她)一瓶礦泉水吧!
網友“伈雨”則表示:希望環衛工作業時能有像交警一樣能歇涼的小房子。
此微博的發布者孫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對微博引發的熱烈反應,他并不感到吃驚,因為“社會上好人有很多,關注、關心環衛工的人也多”。他本人也曾在街面巡邏過,“對高溫下作業時的艱辛深有體會”。他希望網友的關注能推動環衛工作業環境的改善。
2.2013年7月29日下午,正在清掃大街的72歲環衛工人靳春波突然倒地不起,昏迷不醒,隨即被送到新鄭市人民醫院搶救。三天以后,這位老人因“熱射病”去世。據了解,靳春波去年7月才上崗,每月工資1050元,勉強夠夫婦倆花。至7月11日,靳春波工資卡上存款最高數額為2492.52元。事發后,靳春波供職的新鄭市城鄉規劃和城市管理局墊付了部分醫藥費,他的兒子多次來到單位希望他能按照工傷進行賠償,但單位表示,“他是臨時工,沒跟局里簽勞動合同,沒有工傷保險”。
受靳春波中暑身亡影響,新鄭市城鄉規劃和城市管理局開始辭退高齡環衛工人。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使用高齡環衛工是因實在招不到人,而年紀大的環衛工身體狀況不好,為防止意外,目前已辭退了7名70歲以上的環衛工人。
靳春波之死令人唏噓。這一事件繼續以悲愴的方式演進——7名70歲以上的環衛工被辭退。至此,一個殘酷的真相浮出水面,原來環衛工中有那么多年逾古稀的老人!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個年紀的老人本該含飴弄孫,他們卻在從事最累、最苦甚至不乏危害的工作,不能不令人心酸。隨意檢索一下,環衛工老齡化是普遍現狀,六七十歲甚至更年長的環衛工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的薪資并不高——記者在新鄭街頭采訪了15名環衛工人,12人的年紀都在60歲以上,還有3人年紀將近60歲,他們的月薪資是1080元,不管吃住。而2013年,鄭州的最低薪資標準還有1240元。
薪資極低,勞動量很大,這是完全分裂的兩極,卻集中于環衛工身上。老年人從事環衛工作,更應該向他們提供較為健全的保障。事實上,他們處于“三無”逆境中:其一,沒有簽訂條約,被隨意辭退;其二,沒有基礎的福利;其三,沒有養老保險。好比一名干了12年的老環衛工今年6月被忽然辭退,他熬了12年,原來想著老了能有點保障,有一天能像正式的退休工人那樣,憑工齡有點兒退休薪資,可是到最后啥也沒有。
3.36歲的黃錦銓是福州市臺江區垃圾轉運站汽車隊隊長,近年來,他心中一直有一個憂慮:隊伍越來越老齡化。據了解,福建省環衛職工人數約4萬。其中,正式職工5000余人,主要從事管理和相關技術工作;編外固定職工5000多人,臨時工約3萬人。編外環衛工人和臨時工是環衛行業的主體,在一線從事清掃、垃圾轉運、終端處理等苦、臟、累、險的工作。這部分人如今歲數漸大,正面臨新老交替的問題。
21歲的小沈當過環衛工,如今他是一名在路邊等活的小工。小沈來自四川省一個貧困縣,初中學歷,把他帶到福州來的是一名60多歲的環衛工老鄉。2012年8月來到福州后,小沈掃了兩個多月的地,就不干了。“環衛工?那不是年輕人干的活,現在不愛干,老了也不會干。”小沈說。
工資待遇低是最重要的原因。小沈說,目前,福州保潔公司的環衛工工資在2000元左右,然而幫人裝修、打墻、做衛生的小工一天可以賺到150元至200元,外面干10天等于掃地一個月。而且,環衛工人幾乎沒有節假日,而現在的年輕人追求工作和休閑兩不誤。“如果無法落實節假日,也要落實國家給予我們的各項津貼。”另外,小沈覺得當環衛工不如當小工有尊嚴。“要負責一段很長的路面,但總有行人拋棄飲料罐、食物殘渣和煙頭等雜物,讓環衛工一遍一遍來回打掃”“盡管大家對環衛工慢慢關心起來了,但有時進商場吹吹空調,進商店討口水喝也會被拒絕。”還有就是,小沈覺得環衛工群體的老齡化,讓身在其中的年輕人找不到交流的對象。“要么是年齡很大的老人,要么是性格內向的老實人,沒共同語言,悶得慌。”
4.頭頂烈日,汗流浹背,辛苦的工人能否拿到屬于他們的高溫津貼?2013年7月8日,記者走上街頭,采訪了環衛工、建筑工等經常在戶外作業的勞動者,發現不少企業未按標準發放津貼。
2012年頒布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但是,由于剛性約束沒有落實到位,工人頭頂烈日冒著酷暑作業、企業不發放高溫津貼等現象普遍存在。在現實中,高溫權利更像是看起來很美的畫餅,可望而不可即。與之截然反差的是,有媒體報道,南京、西安等地勞動保障部門多年來從未收到過一起高溫津貼投訴,也從未對企業進行過處罰。在高溫津貼難落實成為不爭事實的背景下,“零投訴、零處罰”更折射出勞動者維權的孱弱和政府監管的缺失。
一面是勞資雙方博弈地位失衡,勞動者擔心較真高溫津貼會惹惱用人單位,主動放棄維權;另一面是勞動部門堅持“不告不理”原則,只是公布投訴電話坐等舉報,缺乏主動介入意識。高溫津貼是勞動者的基本福利,勞動部門監管必須關口前移,變坐等投訴為主動服務,通過明察暗訪了解情況,幫助維權。
關于高溫權利,眼下我們談論更多的往往只是高溫津貼。不過,津貼到位了,并不意味著勞動者的高溫權利就落實了。實際上,高溫津貼不過是企業對勞動者高溫下工作的一種經濟補償,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改善工作環境,保障身心健康。如果人都熱死了,要高溫津貼還有用嗎?
5.在極端高溫的條件下,杭州、寧波等多個城市的部分企業推行“帶薪高溫假”,引發普遍關注。記者從杭州西湖電子集團了解到,從2013年7月26日到8月4日,該公司近千名員工集體放“高溫假”,這期間時間可以自由支配,而工資、高溫補助等照常發放。此外,湖州等多個城市部分企業也相繼推行了“帶薪高溫假”,在網上引得不少網友羨慕。
毋庸諱言,“帶薪高溫假”是一種人性化的舉措。然而,它并未形成一種明確的有法可依的機制,缺乏權威性和約束力。“放”與“不放”,多半是企業高層說了算。如果不上升到法律層面,不進一步具體量化,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只能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2〗為了保障勞動者在高溫酷暑中的身體健康和安全,2012年6月,國家有關部門已經下發了《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要求各地給高溫下的勞動者發放高溫補貼。該辦法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目前,一些省、市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相繼出臺了地方性規章和辦法,對高溫補貼的標準進行了細化規定。然而,據了解,有關高溫補貼的規定執行得并不理想,甚至八成的單位都未按規定向勞動者發放高溫補貼。究其原因,是由于各地的規定權威性不夠、法律責任欠缺、執法部門不明確,許多單位在有意無意之間就省去了這項體現人文關懷的高溫補貼費用。
而到目前為止,“帶薪高溫假”并未形成一種明確的有法可依的機制。由于停產放假帶來的成本頗高,多數企業不愿意舍棄利益為員工放假。作為勞動者,企業員工大都擔心爭取高溫福利會威脅到“飯碗”,從而再次主動放棄維權。
實際上,保障勞動者的生命健康,維護勞動者的尊嚴,落實好現有法律法規是當務之急。《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停止露天作業;37℃以上、40℃以下時,露天作業不得超過6小時;35℃以上、37℃以下時,采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連續作業時間,并不得加班。從事高溫作業,依法享受崗位津貼,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不得扣除或降低工資。此外,《勞動法》也有相關規定。
正是這些剛性約束和具體執行標準得不到有效落實,才導致勞動者的“高溫權”大打折扣甚至名存實亡,企業拒發高溫津貼、工人冒著生命危險勞動等屢見不鮮。在現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高溫權”都得不到有效落實的情況下,指望缺乏操作性的“帶薪高溫假”解決高溫勞作之苦,其難度和可行性可想而知。
6.美國人認為勞動保護意義上的“高溫”,不僅僅指空氣溫度上的“高溫”,更指勞動者所感受的“高溫”,相關標準規定,美國勞動者體核溫度不應超過38℃。
根據美國政府工業衛生會議的政策細節,有關高溫工作環境的條例中,對高溫工作環境的測試標準和對工人高溫保護規則分門別類相當詳細,其中包括溫度、濕度、溫度、放射條件,例如是否直接接觸發熱物體,是否在高溫封閉式空間工作,封閉和空氣流通量,工作強度等等。
被政府部門列入高溫工作環境的種類,包括煉鋼、煉鐵、烹調、蒸煮、工業洗滌以及室外建設工作等。如果是炎熱酷暑,室外勞動強度大,室外的溫度超過25℃到28℃區間,就規定工人必須在每個小時當中最起碼要休息半個小時;如果是高溫達到超過30℃,每個小時當中只能工作15分鐘。同時,工人也必須要穿透風的夏季工作服。公司也被要求保證向工人提供清涼飲料,并教育工人識別因為高溫引發的身體不適的癥狀,出現狀況及時通報給負責人員,也讓工人識別各種救急的工具和救急的物品。
在加拿大,31.4℃就算是“高溫”了。加拿大職業安全保健管理局對勞動環境的溫度測試,是暫時沒有具體的溫度標準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測試溫度對人體的影響因素居多,其中包括熱度和濕度的綜合效果。政府一般對公司的要求是凡涉及高溫工作環境的工種,一定要對工人進行高溫安全教育,對工人的身體條件、年齡狀況等進行分析,按照情況分配工作。
同時該局還要求工人應該能夠辨認出中暑(急診科)或因高溫引發身體不適的征兆,特別是對工種需要工人穿防護性不透氣的工作服,工作環境的溫度超過21℃,而且體力耗費量為每小時500卡的環境,公司對每個人工作時身體的狀況要保持高度的關注。檢查人員要測量工人工作前后的體溫、心跳和體重數據,并將這兩項數據進行對比,如果工作之后工人心跳超過110次/分鐘,體重減輕超過總體重的1.5%,工人下次的工時就必須縮短1/3,同時被要求適量增加飲水。
日本在“高溫”的界定上采用的也是一個綜合指數。《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說,在高溫的界定上日本采用的是WBGT指數,就是濕球黑球溫度指數,是綜合評價人體接觸作業環境熱負荷的一個基本參量,會考慮空氣、溫度、濕度、風速和輻射熱四個因素,同時還會把工作服的質地對指數的影響也考慮在內。
日本沒有為高溫立法。但是厚生勞動省根據勞動基本法向各地區發布的高溫作業場所防暑降溫的通知上列出了在何種工作上可以進行怎樣的工作。指出當指數為25℃時可以做強度較大的體力勞動,如搬運重物;當指數為28℃時可以做只用到頸部和胳膊的體力勞動,如粉刷;指數達到30℃時可以做些輕松的手工勞動,如描圖、縫紉;而當指數達到33℃時最好停止一切體力勞動,靜坐休息。通知還特別指出在參考WBGT指數時應根據勞動者的年齡、健康狀況以及對炎熱的適應程度等綜合判斷。日本環境省專門開設了預防中暑(急診科)信息網站,每天公布和預報各地區的WBGT指數,供人們參考。
7.2013年2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實,城鄉居民旅游休閑消費水平大幅增長,并鼓勵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引導職工靈活安排全年休假時間,穩定城市休閑公園等游覽景區、景點門票價格,并逐步實行低票價。帶薪休假,還要再等7年,網友直呼:“好遙遠!”
盡管帶薪休假作為法定制度,早在1994年就被寫入《勞動法》,盡管2008年1月1日起實施的《職工帶薪休假條例》,至今已經期滿5年,但對于很多員工來說,帶薪休假仍然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中,50.4%的人直言所在單位不實行帶薪休假。國務院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實職工帶薪休假,讓人們看到休假權全面落實的希望。不過,帶薪休假的落實,顯然不是數著指頭就能盼到的。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的不只是時間表,更要有路線圖。
眾所周知,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在我國基層地區的執行情況并不理想。許多企業尤其是私企,不能保證或完全保證自己的職工享受帶薪休假。而處于弱勢地位的勞動者,在這一權益遭受非法剝奪時,缺少來自政府方面、工會組織和法律的援助,以致他們的帶薪休假成為紙上的畫餅。有人就此質疑:若非為推進旅游拉動消費,這項勞動者基本權利是否還要停在紙上?
調查中,78.0%的人認為是當前勞資雙方不對等,員工根本沒有話語權;66.7%的人表示單位只關注自身利益,不愿為員工休假增加成本;61.1%的人表示,要求休帶薪假可能影響自身發展甚至被辭退,員工根本不敢提出休假要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企員工說,他的單位確實公布了帶薪年休假的規定,但是所謂“出頭椽子先爛”,根本沒有人會向上級提出休假申請,“尤其是管理工作者,誰也不想因此影響前途”。
一方面,中小型私營企業在國內占主流地位,因為不愿增加用工成本,一般不主動提出讓員工休年假;另一方面,員工由于害怕影響自身發展,也不敢向企業提出休假要求。事實上,很多公司在員工新進的時候,就會告知內部休假規定,這些規定通常對員工都是不利的。
對于帶薪休假難以落實的原因,72.6%的人認為是有關部門缺乏監管和處罰;66.3%的人認為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缺乏實施細則。調查中,如果所在單位不實行帶薪休假,691%的人會選擇忍氣吞聲,僅8.2%的人會向單位提出申請,僅3.5%的人會向有關部門舉報或尋求幫助。
8.帶薪休假,又稱帶薪年休假,是指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在工作滿一定期限后每年享有保留原職和工資的休假。帶薪年休假是勞動者依法享有的勞動福利之一,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后確定某一段時間作為休假期間,在該休假期間內勞動者無需提供勞動,但用人單位仍需按正常工作期間向勞動者支付工資及勞動福利。
帶薪年休假制度起源地是法國。上世紀30年代,200萬工人大罷工之后,1936年6月7日,法國總工會和雇主協會簽訂了《馬提翁協議》。1936年6月20日,法國《帶薪假期法》正式頒布,規定法國所有員工只要在一家企業連續工作滿一年便可享受15天的帶薪假期,由此建立了全球最早的帶薪年休假制度。之后,在工會等組織的努力下,法國人的帶薪年休假權利寫進了法國《勞動法》。
我國勞動者享受帶薪年休假權利的法律淵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1995年1月1日施行的《勞動法》第45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對我國勞動者帶薪年休假權利的行使進行了具體明確的規定。為實施《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2008年9月18日頒布施行了《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自此,我國勞動者享受帶薪年休假的權利形成了憲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四位一體”的法律保障格局。
帶薪休假落實難,從表面上看,是勞資雙方權力和地位不平等導致的。作為強勢一方的用人單位,“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在勞動力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勞動者缺乏話語權,擔心丟飯碗而不敢要休假。但從深層次來說,公權力支持力度不夠才是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各級勞動監察部門、工會組織未能發揮應有作用,基本停留在“民不舉,官不究”層面,缺乏為勞動者爭取福利待遇的主動性;同時,執法部門監管嚴重不到位,盡管《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了相關處罰措施,但實施5年來卻很少聽到有用人單位因不落實帶薪休假受到處罰。因此,帶薪休假要想夢想照進現實,就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強化制度保障。
三、作答要求
得分評卷人(一)根據“給定資料6”,指出國外在保護勞動者高溫條件下作業的權益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鑒。(20分)
要求:條理清楚,全面準確。不超過300字。
〖20〗
300字得分評卷人(二)在高溫條件下,環衛工人的作業環境受到關注,請你結合“給定資料1—3”,談談當前我國環衛工人的工作現狀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善。(30分)
要求:緊扣“給定資料”,條理清楚。不超過300字。
〖20〗
300字得分評卷人(三)假如你是W市人事局的干部,要給當地民營企業管理者做一次關于帶薪休假制度的培訓演講,結合“給定資料7—8”中提供的信息,請你列出一個演講內容提綱。(40分)
要求:緊扣“給定資料”,分條作答,觀點明確,有針對性。不超過400字。
〖20〗
400字得分評卷人(四)請以“讓……行走在陽光下”為題,寫一篇內容充實的文章。(60分)
要求:(1)用恰當的文字替換“讓……行走在陽光下”中的省略號部分,使之構成一個完整具體的文章標題。
(2)主題應與“給定資料”相關,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給定資料”,要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感受,切忌空談對策。
……
目錄
![](http://img58.ddimg.cn/142470001840506_y.jpg)
![](http://img59.ddimg.cn/142470001840507_y.jpg)
- 版 次:1
- 頁 數:114
- 字 數:362000
- 印刷時間:2014-4-1
- 開 本:8開
- 紙 張:膠版紙
- 印 次:3
- 包 裝:袋裝
對作答真題有沒有幫助,相信做過這套題的同學最有發言權
我們只忠實于事實,希望能為大家提供更有預見性的預測卷
標準預測試卷二(弘揚志愿精神)
標準預測試卷三(舌尖上的浪費)
標準預測試卷四(“精神貴族”)
標準預測試卷五(網絡購物)
標準預測試卷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標準預測試卷七(高校校園安全問題)
標準預測試卷八(杜絕手機依賴)
標準預測試卷九(道德建設問題)
標準預測試卷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標準預測試卷十一(漢語危機)
標準預測試卷十二(人口政策調整)
標準預測試卷十三(文明出行)
標準預測試卷十四(見義勇為)
標準預測試卷十五(加速發展職業教育)
標準預測試卷一
(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滿分150分時限150分鐘
一、注意事項
1.本題本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組成,考試時限為150分鐘。
2.請在題本、答題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并用2B鉛筆在準考證號對應的數字上填涂。
3.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指定的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
4.待監考人員宣布考試開始后,你才可以開始答題。
5.所有題目一律使用現代漢語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反過來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確認數量無誤、允許離開后,方可離開。
二、給定資料
1.2013年的夏天,全國各地頻現高溫天氣,讓環衛工人的作業環境受到關注。
一條“請給環衛工人騰個乘涼地”的微博成為網絡熱門話題。發微博的是山東濟南一位名叫孫健的民警。孫健看到一條新聞:湖南長沙一位50歲的唐姓女環衛工作業時,自己帶的茶水喝完了,因口渴難耐,走進一家*公司,想去衛生間灌上一瓶自來水解渴,卻被保安趕了出來。當晚,孫健在微博中發出了“請給環衛工人騰個乘涼地”的呼吁,截至次日下午,這條微博的閱讀量超過了91萬次,有超過7000條轉發和評論,且數字仍在持續飆升中。尊重環衛工人的勞動價值、為他們營造高溫下的舒適作業環境成了大家最大的關注點。
網友“那年夏天_我哭了”留言說:環衛工用勞動換來了城市的清潔,理應受到人們的尊敬。
網友“王郁松”建議:炎熱盛夏將至,當您在街邊看到他們汗流浹背的身影,請送給他(她)一瓶礦泉水吧!
網友“伈雨”則表示:希望環衛工作業時能有像交警一樣能歇涼的小房子。
此微博的發布者孫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對微博引發的熱烈反應,他并不感到吃驚,因為“社會上好人有很多,關注、關心環衛工的人也多”。他本人也曾在街面巡邏過,“對高溫下作業時的艱辛深有體會”。他希望網友的關注能推動環衛工作業環境的改善。
2.2013年7月29日下午,正在清掃大街的72歲環衛工人靳春波突然倒地不起,昏迷不醒,隨即被送到新鄭市人民醫院搶救。三天以后,這位老人因“熱射病”去世。據了解,靳春波去年7月才上崗,每月工資1050元,勉強夠夫婦倆花。至7月11日,靳春波工資卡上存款最高數額為2492.52元。事發后,靳春波供職的新鄭市城鄉規劃和城市管理局墊付了部分醫藥費,他的兒子多次來到單位希望他能按照工傷進行賠償,但單位表示,“他是臨時工,沒跟局里簽勞動合同,沒有工傷保險”。
受靳春波中暑身亡影響,新鄭市城鄉規劃和城市管理局開始辭退高齡環衛工人。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使用高齡環衛工是因實在招不到人,而年紀大的環衛工身體狀況不好,為防止意外,目前已辭退了7名70歲以上的環衛工人。
靳春波之死令人唏噓。這一事件繼續以悲愴的方式演進——7名70歲以上的環衛工被辭退。至此,一個殘酷的真相浮出水面,原來環衛工中有那么多年逾古稀的老人!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個年紀的老人本該含飴弄孫,他們卻在從事最累、最苦甚至不乏危害的工作,不能不令人心酸。隨意檢索一下,環衛工老齡化是普遍現狀,六七十歲甚至更年長的環衛工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的薪資并不高——記者在新鄭街頭采訪了15名環衛工人,12人的年紀都在60歲以上,還有3人年紀將近60歲,他們的月薪資是1080元,不管吃住。而2013年,鄭州的最低薪資標準還有1240元。
薪資極低,勞動量很大,這是完全分裂的兩極,卻集中于環衛工身上。老年人從事環衛工作,更應該向他們提供較為健全的保障。事實上,他們處于“三無”逆境中:其一,沒有簽訂條約,被隨意辭退;其二,沒有基礎的福利;其三,沒有養老保險。好比一名干了12年的老環衛工今年6月被忽然辭退,他熬了12年,原來想著老了能有點保障,有一天能像正式的退休工人那樣,憑工齡有點兒退休薪資,可是到最后啥也沒有。
3.36歲的黃錦銓是福州市臺江區垃圾轉運站汽車隊隊長,近年來,他心中一直有一個憂慮:隊伍越來越老齡化。據了解,福建省環衛職工人數約4萬。其中,正式職工5000余人,主要從事管理和相關技術工作;編外固定職工5000多人,臨時工約3萬人。編外環衛工人和臨時工是環衛行業的主體,在一線從事清掃、垃圾轉運、終端處理等苦、臟、累、險的工作。這部分人如今歲數漸大,正面臨新老交替的問題。
21歲的小沈當過環衛工,如今他是一名在路邊等活的小工。小沈來自四川省一個貧困縣,初中學歷,把他帶到福州來的是一名60多歲的環衛工老鄉。2012年8月來到福州后,小沈掃了兩個多月的地,就不干了。“環衛工?那不是年輕人干的活,現在不愛干,老了也不會干。”小沈說。
工資待遇低是最重要的原因。小沈說,目前,福州保潔公司的環衛工工資在2000元左右,然而幫人裝修、打墻、做衛生的小工一天可以賺到150元至200元,外面干10天等于掃地一個月。而且,環衛工人幾乎沒有節假日,而現在的年輕人追求工作和休閑兩不誤。“如果無法落實節假日,也要落實國家給予我們的各項津貼。”另外,小沈覺得當環衛工不如當小工有尊嚴。“要負責一段很長的路面,但總有行人拋棄飲料罐、食物殘渣和煙頭等雜物,讓環衛工一遍一遍來回打掃”“盡管大家對環衛工慢慢關心起來了,但有時進商場吹吹空調,進商店討口水喝也會被拒絕。”還有就是,小沈覺得環衛工群體的老齡化,讓身在其中的年輕人找不到交流的對象。“要么是年齡很大的老人,要么是性格內向的老實人,沒共同語言,悶得慌。”
4.頭頂烈日,汗流浹背,辛苦的工人能否拿到屬于他們的高溫津貼?2013年7月8日,記者走上街頭,采訪了環衛工、建筑工等經常在戶外作業的勞動者,發現不少企業未按標準發放津貼。
2012年頒布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但是,由于剛性約束沒有落實到位,工人頭頂烈日冒著酷暑作業、企業不發放高溫津貼等現象普遍存在。在現實中,高溫權利更像是看起來很美的畫餅,可望而不可即。與之截然反差的是,有媒體報道,南京、西安等地勞動保障部門多年來從未收到過一起高溫津貼投訴,也從未對企業進行過處罰。在高溫津貼難落實成為不爭事實的背景下,“零投訴、零處罰”更折射出勞動者維權的孱弱和政府監管的缺失。
一面是勞資雙方博弈地位失衡,勞動者擔心較真高溫津貼會惹惱用人單位,主動放棄維權;另一面是勞動部門堅持“不告不理”原則,只是公布投訴電話坐等舉報,缺乏主動介入意識。高溫津貼是勞動者的基本福利,勞動部門監管必須關口前移,變坐等投訴為主動服務,通過明察暗訪了解情況,幫助維權。
關于高溫權利,眼下我們談論更多的往往只是高溫津貼。不過,津貼到位了,并不意味著勞動者的高溫權利就落實了。實際上,高溫津貼不過是企業對勞動者高溫下工作的一種經濟補償,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改善工作環境,保障身心健康。如果人都熱死了,要高溫津貼還有用嗎?
5.在極端高溫的條件下,杭州、寧波等多個城市的部分企業推行“帶薪高溫假”,引發普遍關注。記者從杭州西湖電子集團了解到,從2013年7月26日到8月4日,該公司近千名員工集體放“高溫假”,這期間時間可以自由支配,而工資、高溫補助等照常發放。此外,湖州等多個城市部分企業也相繼推行了“帶薪高溫假”,在網上引得不少網友羨慕。
毋庸諱言,“帶薪高溫假”是一種人性化的舉措。然而,它并未形成一種明確的有法可依的機制,缺乏權威性和約束力。“放”與“不放”,多半是企業高層說了算。如果不上升到法律層面,不進一步具體量化,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只能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2〗為了保障勞動者在高溫酷暑中的身體健康和安全,2012年6月,國家有關部門已經下發了《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要求各地給高溫下的勞動者發放高溫補貼。該辦法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目前,一些省、市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相繼出臺了地方性規章和辦法,對高溫補貼的標準進行了細化規定。然而,據了解,有關高溫補貼的規定執行得并不理想,甚至八成的單位都未按規定向勞動者發放高溫補貼。究其原因,是由于各地的規定權威性不夠、法律責任欠缺、執法部門不明確,許多單位在有意無意之間就省去了這項體現人文關懷的高溫補貼費用。
而到目前為止,“帶薪高溫假”并未形成一種明確的有法可依的機制。由于停產放假帶來的成本頗高,多數企業不愿意舍棄利益為員工放假。作為勞動者,企業員工大都擔心爭取高溫福利會威脅到“飯碗”,從而再次主動放棄維權。
實際上,保障勞動者的生命健康,維護勞動者的尊嚴,落實好現有法律法規是當務之急。《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停止露天作業;37℃以上、40℃以下時,露天作業不得超過6小時;35℃以上、37℃以下時,采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連續作業時間,并不得加班。從事高溫作業,依法享受崗位津貼,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不得扣除或降低工資。此外,《勞動法》也有相關規定。
正是這些剛性約束和具體執行標準得不到有效落實,才導致勞動者的“高溫權”大打折扣甚至名存實亡,企業拒發高溫津貼、工人冒著生命危險勞動等屢見不鮮。在現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高溫權”都得不到有效落實的情況下,指望缺乏操作性的“帶薪高溫假”解決高溫勞作之苦,其難度和可行性可想而知。
6.美國人認為勞動保護意義上的“高溫”,不僅僅指空氣溫度上的“高溫”,更指勞動者所感受的“高溫”,相關標準規定,美國勞動者體核溫度不應超過38℃。
根據美國政府工業衛生會議的政策細節,有關高溫工作環境的條例中,對高溫工作環境的測試標準和對工人高溫保護規則分門別類相當詳細,其中包括溫度、濕度、溫度、放射條件,例如是否直接接觸發熱物體,是否在高溫封閉式空間工作,封閉和空氣流通量,工作強度等等。
被政府部門列入高溫工作環境的種類,包括煉鋼、煉鐵、烹調、蒸煮、工業洗滌以及室外建設工作等。如果是炎熱酷暑,室外勞動強度大,室外的溫度超過25℃到28℃區間,就規定工人必須在每個小時當中最起碼要休息半個小時;如果是高溫達到超過30℃,每個小時當中只能工作15分鐘。同時,工人也必須要穿透風的夏季工作服。公司也被要求保證向工人提供清涼飲料,并教育工人識別因為高溫引發的身體不適的癥狀,出現狀況及時通報給負責人員,也讓工人識別各種救急的工具和救急的物品。
在加拿大,31.4℃就算是“高溫”了。加拿大職業安全保健管理局對勞動環境的溫度測試,是暫時沒有具體的溫度標準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測試溫度對人體的影響因素居多,其中包括熱度和濕度的綜合效果。政府一般對公司的要求是凡涉及高溫工作環境的工種,一定要對工人進行高溫安全教育,對工人的身體條件、年齡狀況等進行分析,按照情況分配工作。
同時該局還要求工人應該能夠辨認出中暑(急診科)或因高溫引發身體不適的征兆,特別是對工種需要工人穿防護性不透氣的工作服,工作環境的溫度超過21℃,而且體力耗費量為每小時500卡的環境,公司對每個人工作時身體的狀況要保持高度的關注。檢查人員要測量工人工作前后的體溫、心跳和體重數據,并將這兩項數據進行對比,如果工作之后工人心跳超過110次/分鐘,體重減輕超過總體重的1.5%,工人下次的工時就必須縮短1/3,同時被要求適量增加飲水。
日本在“高溫”的界定上采用的也是一個綜合指數。《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說,在高溫的界定上日本采用的是WBGT指數,就是濕球黑球溫度指數,是綜合評價人體接觸作業環境熱負荷的一個基本參量,會考慮空氣、溫度、濕度、風速和輻射熱四個因素,同時還會把工作服的質地對指數的影響也考慮在內。
日本沒有為高溫立法。但是厚生勞動省根據勞動基本法向各地區發布的高溫作業場所防暑降溫的通知上列出了在何種工作上可以進行怎樣的工作。指出當指數為25℃時可以做強度較大的體力勞動,如搬運重物;當指數為28℃時可以做只用到頸部和胳膊的體力勞動,如粉刷;指數達到30℃時可以做些輕松的手工勞動,如描圖、縫紉;而當指數達到33℃時最好停止一切體力勞動,靜坐休息。通知還特別指出在參考WBGT指數時應根據勞動者的年齡、健康狀況以及對炎熱的適應程度等綜合判斷。日本環境省專門開設了預防中暑(急診科)信息網站,每天公布和預報各地區的WBGT指數,供人們參考。
7.2013年2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實,城鄉居民旅游休閑消費水平大幅增長,并鼓勵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引導職工靈活安排全年休假時間,穩定城市休閑公園等游覽景區、景點門票價格,并逐步實行低票價。帶薪休假,還要再等7年,網友直呼:“好遙遠!”
盡管帶薪休假作為法定制度,早在1994年就被寫入《勞動法》,盡管2008年1月1日起實施的《職工帶薪休假條例》,至今已經期滿5年,但對于很多員工來說,帶薪休假仍然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中,50.4%的人直言所在單位不實行帶薪休假。國務院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實職工帶薪休假,讓人們看到休假權全面落實的希望。不過,帶薪休假的落實,顯然不是數著指頭就能盼到的。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的不只是時間表,更要有路線圖。
眾所周知,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在我國基層地區的執行情況并不理想。許多企業尤其是私企,不能保證或完全保證自己的職工享受帶薪休假。而處于弱勢地位的勞動者,在這一權益遭受非法剝奪時,缺少來自政府方面、工會組織和法律的援助,以致他們的帶薪休假成為紙上的畫餅。有人就此質疑:若非為推進旅游拉動消費,這項勞動者基本權利是否還要停在紙上?
調查中,78.0%的人認為是當前勞資雙方不對等,員工根本沒有話語權;66.7%的人表示單位只關注自身利益,不愿為員工休假增加成本;61.1%的人表示,要求休帶薪假可能影響自身發展甚至被辭退,員工根本不敢提出休假要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企員工說,他的單位確實公布了帶薪年休假的規定,但是所謂“出頭椽子先爛”,根本沒有人會向上級提出休假申請,“尤其是管理工作者,誰也不想因此影響前途”。
一方面,中小型私營企業在國內占主流地位,因為不愿增加用工成本,一般不主動提出讓員工休年假;另一方面,員工由于害怕影響自身發展,也不敢向企業提出休假要求。事實上,很多公司在員工新進的時候,就會告知內部休假規定,這些規定通常對員工都是不利的。
對于帶薪休假難以落實的原因,72.6%的人認為是有關部門缺乏監管和處罰;66.3%的人認為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缺乏實施細則。調查中,如果所在單位不實行帶薪休假,691%的人會選擇忍氣吞聲,僅8.2%的人會向單位提出申請,僅3.5%的人會向有關部門舉報或尋求幫助。
8.帶薪休假,又稱帶薪年休假,是指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在工作滿一定期限后每年享有保留原職和工資的休假。帶薪年休假是勞動者依法享有的勞動福利之一,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后確定某一段時間作為休假期間,在該休假期間內勞動者無需提供勞動,但用人單位仍需按正常工作期間向勞動者支付工資及勞動福利。
帶薪年休假制度起源地是法國。上世紀30年代,200萬工人大罷工之后,1936年6月7日,法國總工會和雇主協會簽訂了《馬提翁協議》。1936年6月20日,法國《帶薪假期法》正式頒布,規定法國所有員工只要在一家企業連續工作滿一年便可享受15天的帶薪假期,由此建立了全球最早的帶薪年休假制度。之后,在工會等組織的努力下,法國人的帶薪年休假權利寫進了法國《勞動法》。
我國勞動者享受帶薪年休假權利的法律淵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1995年1月1日施行的《勞動法》第45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對我國勞動者帶薪年休假權利的行使進行了具體明確的規定。為實施《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2008年9月18日頒布施行了《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自此,我國勞動者享受帶薪年休假的權利形成了憲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四位一體”的法律保障格局。
帶薪休假落實難,從表面上看,是勞資雙方權力和地位不平等導致的。作為強勢一方的用人單位,“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在勞動力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勞動者缺乏話語權,擔心丟飯碗而不敢要休假。但從深層次來說,公權力支持力度不夠才是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各級勞動監察部門、工會組織未能發揮應有作用,基本停留在“民不舉,官不究”層面,缺乏為勞動者爭取福利待遇的主動性;同時,執法部門監管嚴重不到位,盡管《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了相關處罰措施,但實施5年來卻很少聽到有用人單位因不落實帶薪休假受到處罰。因此,帶薪休假要想夢想照進現實,就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強化制度保障。
三、作答要求
得分評卷人(一)根據“給定資料6”,指出國外在保護勞動者高溫條件下作業的權益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鑒。(20分)
要求:條理清楚,全面準確。不超過300字。
〖20〗
300字得分評卷人(二)在高溫條件下,環衛工人的作業環境受到關注,請你結合“給定資料1—3”,談談當前我國環衛工人的工作現狀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善。(30分)
要求:緊扣“給定資料”,條理清楚。不超過300字。
〖20〗
300字得分評卷人(三)假如你是W市人事局的干部,要給當地民營企業管理者做一次關于帶薪休假制度的培訓演講,結合“給定資料7—8”中提供的信息,請你列出一個演講內容提綱。(40分)
要求:緊扣“給定資料”,分條作答,觀點明確,有針對性。不超過400字。
〖20〗
400字得分評卷人(四)請以“讓……行走在陽光下”為題,寫一篇內容充實的文章。(60分)
要求:(1)用恰當的文字替換“讓……行走在陽光下”中的省略號部分,使之構成一個完整具體的文章標題。
(2)主題應與“給定資料”相關,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給定資料”,要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感受,切忌空談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