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品牌:圖書詳情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LTE/LTE-ADVANCED關鍵技術與系統性能 作者: 袁弋非 市場價: 69元 文軒網價: 55.2元【80折】 ISBN號: 9787115311283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語種:中文 出版時間:2013-06-01 版次:1 頁數:352 印刷時間:2013-06-01 印次:1 字數:554.00千字
內容簡介 《LTE/LTE-Advanced關鍵技術與系統性能》主要介紹LTE/LTE-Advanced空中接口的關鍵技術和系統性能。全書共10章,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前4章對LTE的基本設計、系統架構、系統仿真模型和性能進行了描述,對應著LTE標準版本8的內容(多天線技術除外);后6章對LTE/LTE-Advanced的主要先進技術和系統性能分章節進行展開介紹,包括MIMO、CoMP、載波聚合、異構網、無線中繼、增強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等,涵蓋了LTE版本8中的多天線技術和版本9到版本11的內容。 《LTE/LTE-Advanced關鍵技術與系統性能》適合從事無線蜂窩通信的研究開發人員和通信類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第1章 背景介紹 1
1.1 前幾代蜂窩通信的演進 1
1.2 第四代蜂窩通信的系統要求 2
1.2.1 系統性能的要求 3
1.2.2 第四代蜂窩通信標準的發展 5
1.2.3 性能評估方法 6
1.3 4G空口關鍵技術 8
1.3.1 OFDM/OFDMA/SC-FDMA 8
1.3.2 多進多出(MIMO)和協同多點處理(CoMP) 8
1.3.3 載波聚合 9
1.3.4 同頻小區間干擾協調 9
1.3.5 天線中繼 9
1.3.6 ePDCCH 10
1.4 本書的目的和篇章結構 10
參考文獻 11
第2章 應用場景及系統性能評估模型 12
2.1 同構網場景及模型 12
2.1.1 3GPP大尺度衰落模型 14
2.1.2 ITU大尺度衰落模型 16
2.1.3 LTE-Advanced同構網下的CoMP場景 18
2.1.4 LTE MBSFN場景 20
2.2 異構網場景及大尺度信道模型 21
2.2.1 接入鏈路的大尺度信道模型 21
2.2.2 回傳鏈路的大尺度信道模型 24
2.3 信道快衰落特性 25
2.3.1 信道的時頻特性 26
2.3.2 信道的空間特性 29
2.3.3 空間信道的簡化模型 34
2.4 系統仿真中的鏈路簡化模型 35
2.4.1 鏈路框圖描述 35
2.4.2 業務信道 38
2.4.3 控制信道 39
參考文獻 39
第3章 基本LTE的信道結構和性能 40
3.1 OFDM原理和在LTE中的參數 40
3.1.1 OFDM原理 40
3.1.2 LTE中OFDM有關的通用參數設計 41
3.1.3 LTE上行的SC-FDMA 43
3.1.4 LTE時頻資源的劃分單位 45
3.2 下行信道的設計原理和結構 46
3.2.1 設計的一般原理 46
3.2.2 物理信道結構 47
3.3 下行物理共享信道 49
3.3.1 信道結構 49
3.3.2 Turbo碼的基本原理 50
3.3.3 LTE Turbo碼交織器 53
3.3.4 傳輸塊尺寸 53
3.3.5 速率匹配 55
3.3.6 性能分析 55
3.4 下行物理控制類信道 57
3.4.1 PCFICH信道結構 57
3.4.2 PHICH信道結構 58
3.4.3 PDCCH信道結構 59
3.4.4 性能分析 62
3.5 公共類信號和信道 64
3.5.1 小區公共參考信號(CRS) 64
3.5.2 多播參考信號(MBMS RS) 66
3.5.3 系統同步信號及性能 67
3.5.4 廣播信道及性能 69
3.6 上行信道的設計原理和結構 71
3.6.1 設計的一般原理 71
3.6.2 物理信道結構 72
3.7 上行物理共享信道 73
3.7.1 信道結構 73
3.7.2 性能分析 76
3.8 上行物理控制信道 77
3.8.1 信道結構 77
3.8.2 性能分析 79
3.9 上行參考信號 80
3.9.1 解調參考信號 80
3.9.2 探測參考信號 81
3.10 隨機接入信道 82
3.11 TDD系統 84
3.11.1 無線幀結構 84
3.11.2 同步信號 86
3.11.3 上行探測參考信號的配置 86
3.11.4 隨機接入信道 86
參考文獻 87
第4章 LTE系統及基本性能 89
4.1 LTE系統簡介 89
4.1.1 系統架構 89
4.1.2 協議層信道的映射 92
4.1.3 LTE控制面的基本過程 94
4.2 資源動態調度 97
4.2.1 調度的基本原理 97
4.2.2 Full buffer的調度原理 99
4.2.3 VoIP的調度原理 101
4.2.4 協議的支持 102
4.3 鏈路自適應 106
4.3.1 基本概念 106
4.3.2 標準協議的支持 107
4.4 功率控制 108
4.4.1 標準協議的支持 108
4.4.2 性能 110
4.5 下行系統性能 111
4.5.1 開銷和峰值速率 111
4.5.2 Full buffer性能估算 112
4.5.3 Full buffer性能仿真 113
4.6 上行系統性能 114
4.6.1 開銷和峰值速率 114
4.6.2 Full buffer性能仿真 115
4.6.3 VoIP性能仿真 119
4.7 MBSFN的性能 122
參考文獻 123
第5章 先進多天線和協同多點處理技術 124
5.1 系統模型和理論性能 124
5.1.1 天線配置和適用場景 124
5.1.2 MIMO系統的一般模型 125
5.1.3 時/頻空編碼的理論性能 127
5.1.4 非預編碼多天線技術的理論性能 127
5.1.5 單用戶預編碼技術的理論性能 132
5.1.6 多用戶多天線技術的理論性能 134
5.1.7 交叉極化8天線的特性 138
5.2 下行單小區多天線技術和標準化 139
5.2.1 基礎類傳輸模式 141
5.2.2 基于小區公共參考信號的傳輸模式 142
5.2.3 基于解調參考信號的傳輸模式 153
5.3 上行單小區多天線技術和標準化 172
5.3.1 上行數據信道單用戶MIMO 172
5.3.2 上行控制信道發射分集 177
5.3.3 上行MIMO的接收器 178
5.4 下行協同多點處理技術和標準化 179
5.4.1 下行CoMP的分類 179
5.4.2 下行CoMP的性能評估 181
5.4.3 下行CoMP標準中的關鍵技術 188
5.5 上行協同多點處理技術和標準化 194
5.5.1 上行CoMP的性能評估 195
5.5.2 上行CoMP的關鍵技術 196
參考文獻 199
第6章 載波聚合 202
6.1 載波聚合類型、部署場景和架構 202
6.1.1 載波聚合類型 202
6.1.2 典型部署場景 204
6.1.3 基本設計思想和協議架構 205
6.2 載波聚合的高層關鍵技術 207
6.2.1 服務小區的管理 208
6.2.2 移動性管理 208
6.2.3 小區激活和去激活 209
6.2.4 TA分組 209
6.3 載波聚合的物理層關鍵技術 209
6.3.1 下行控制信道 210
6.3.2 上行控制信道 214
6.3.3 上行的非連續資源分配 225
6.4 版本11的進一步增強 226
6.4.1 上行控制信道的增強 227
6.4.2 不同上/下行子幀的載波聚合 229
6.4.3 多定時提前(MTA) 236
參考文獻 238
第7章 同頻異構網小區間干擾協調 240
7.1 異構網場景 240
7.1.1 異構網概述 240
7.1.2 異構網的性能潛力 244
7.1.3 微微站(Pico node)場景中的主要干擾 248
7.1.4 家庭基站(Femto node)場景中的主要干擾 250
7.2 LTE版本10的干擾協調方法 252
7.2.1 異構網中的早期備選方法 253
7.2.2 時分方法 254
7.2.3 測量上報和信道信息(CSI)的反饋 255
7.2.4 eICIC下的系統性能 257
7.3 LTE版本11的同頻異構網技術 258
7.3.1 干擾消除技術 258
7.3.2 先進接收機的鏈路性能 261
參考文獻 264
第8章 無線中繼技術 265
8.1 中繼的應用場景和類型 265
8.1.1 中繼的應用場景 265
8.1.2 中繼的基本分類 266
8.1.3 類型1中繼 268
8.1.4 類型2中繼 270
8.2 回傳鏈路設計與結構 271
8.2.1 回傳子幀的幀結構 271
8.2.2 R-PDCCH的設計細節 281
8.2.3 PUCCH的改動 285
8.3 回傳子幀配置和HARQ時序 285
8.3.1 FDD系統 286
8.3.2 TDD系統 289
8.4 中繼系統性能 291
8.4.1 系統模型 291
8.4.2 中繼系統的下行性能 293
8.4.3 中繼系統的上行性能 296
8.5 中繼系統高層協議簡介 298
8.5.1 版本10中繼系統架構 298
8.5.2 高層信令和基本過程 300
參考文獻 300
第9章 增強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302
9.1 背景介紹 302
9.1.1 版本8的PDCCH的局限性 302
9.1.2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增強方向 304
9.2 ePDCCH的基本結構 305
9.2.1 ePDCCH與PDSCH的復用方式 305
9.2.2 ePDCCH的起始OFDM符號 307
9.2.3 集中式和分布式的ePDCCH 308
9.3 ePDCCH的細節設計 308
9.3.1 ePDCCH的天線端口分配和擾碼技術 308
9.3.2 ePDCCH區域中可用的資源 311
9.3.3 eREG和eCCE的定義 312
9.3.4 ePDCCH的搜索空間 318
9.3.5 ePDCCH集合的資源指示 322
9.3.6 PUCCH的ACK/NACK資源位置 323
參考文獻 324
第10章 LTE版本12的技術方向 326
10.1 異構網的演進 326
10.1.1 同頻異構小區的動態協作 326
10.1.2 熱點和室內異構小區的增強 328
10.2 大規模天線技術 333
10.2.1 有源天線的形態和性能 334
10.2.2 信道模型 334
10.2.3 空間信道信息(spatial CSI)的測量和反饋 335
10.3 終端直通通信技術 336
10.3.1 同伴發現 337
10.3.2 直通通信 339
10.4 其他的技術 340
10.4.1 低成本的MTC終端 340
10.4.2 LTE的覆蓋增強 342
參考文獻 343
縮略語 345
目錄
品牌:圖書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商品名稱: | LTE/LTE-ADVANCED關鍵技術與系統性能 |
作者: | 袁弋非 |
市場價: | 69元 |
文軒網價: | 55.2元【80折】 |
ISBN號: | 9787115311283 |
出版社: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語種:中文 |
出版時間:2013-06-01 | 版次:1 | 頁數:352 |
印刷時間:2013-06-01 | 印次:1 | 字數:554.00千字 |
內容簡介 | |
《LTE/LTE-Advanced關鍵技術與系統性能》主要介紹LTE/LTE-Advanced空中接口的關鍵技術和系統性能。全書共10章,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前4章對LTE的基本設計、系統架構、系統仿真模型和性能進行了描述,對應著LTE標準版本8的內容(多天線技術除外);后6章對LTE/LTE-Advanced的主要先進技術和系統性能分章節進行展開介紹,包括MIMO、CoMP、載波聚合、異構網、無線中繼、增強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等,涵蓋了LTE版本8中的多天線技術和版本9到版本11的內容。 《LTE/LTE-Advanced關鍵技術與系統性能》適合從事無線蜂窩通信的研究開發人員和通信類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 |
目錄 | |
第1章 背景介紹 1 1.1 前幾代蜂窩通信的演進 1 1.2 第四代蜂窩通信的系統要求 2 1.2.1 系統性能的要求 3 1.2.2 第四代蜂窩通信標準的發展 5 1.2.3 性能評估方法 6 1.3 4G空口關鍵技術 8 1.3.1 OFDM/OFDMA/SC-FDMA 8 1.3.2 多進多出(MIMO)和協同多點處理(CoMP) 8 1.3.3 載波聚合 9 1.3.4 同頻小區間干擾協調 9 1.3.5 天線中繼 9 1.3.6 ePDCCH 10 1.4 本書的目的和篇章結構 10 參考文獻 11 第2章 應用場景及系統性能評估模型 12 2.1 同構網場景及模型 12 2.1.1 3GPP大尺度衰落模型 14 2.1.2 ITU大尺度衰落模型 16 2.1.3 LTE-Advanced同構網下的CoMP場景 18 2.1.4 LTE MBSFN場景 20 2.2 異構網場景及大尺度信道模型 21 2.2.1 接入鏈路的大尺度信道模型 21 2.2.2 回傳鏈路的大尺度信道模型 24 2.3 信道快衰落特性 25 2.3.1 信道的時頻特性 26 2.3.2 信道的空間特性 29 2.3.3 空間信道的簡化模型 34 2.4 系統仿真中的鏈路簡化模型 35 2.4.1 鏈路框圖描述 35 2.4.2 業務信道 38 2.4.3 控制信道 39 參考文獻 39 第3章 基本LTE的信道結構和性能 40 3.1 OFDM原理和在LTE中的參數 40 3.1.1 OFDM原理 40 3.1.2 LTE中OFDM有關的通用參數設計 41 3.1.3 LTE上行的SC-FDMA 43 3.1.4 LTE時頻資源的劃分單位 45 3.2 下行信道的設計原理和結構 46 3.2.1 設計的一般原理 46 3.2.2 物理信道結構 47 3.3 下行物理共享信道 49 3.3.1 信道結構 49 3.3.2 Turbo碼的基本原理 50 3.3.3 LTE Turbo碼交織器 53 3.3.4 傳輸塊尺寸 53 3.3.5 速率匹配 55 3.3.6 性能分析 55 3.4 下行物理控制類信道 57 3.4.1 PCFICH信道結構 57 3.4.2 PHICH信道結構 58 3.4.3 PDCCH信道結構 59 3.4.4 性能分析 62 3.5 公共類信號和信道 64 3.5.1 小區公共參考信號(CRS) 64 3.5.2 多播參考信號(MBMS RS) 66 3.5.3 系統同步信號及性能 67 3.5.4 廣播信道及性能 69 3.6 上行信道的設計原理和結構 71 3.6.1 設計的一般原理 71 3.6.2 物理信道結構 72 3.7 上行物理共享信道 73 3.7.1 信道結構 73 3.7.2 性能分析 76 3.8 上行物理控制信道 77 3.8.1 信道結構 77 3.8.2 性能分析 79 3.9 上行參考信號 80 3.9.1 解調參考信號 80 3.9.2 探測參考信號 81 3.10 隨機接入信道 82 3.11 TDD系統 84 3.11.1 無線幀結構 84 3.11.2 同步信號 86 3.11.3 上行探測參考信號的配置 86 3.11.4 隨機接入信道 86 參考文獻 87 第4章 LTE系統及基本性能 89 4.1 LTE系統簡介 89 4.1.1 系統架構 89 4.1.2 協議層信道的映射 92 4.1.3 LTE控制面的基本過程 94 4.2 資源動態調度 97 4.2.1 調度的基本原理 97 4.2.2 Full buffer的調度原理 99 4.2.3 VoIP的調度原理 101 4.2.4 協議的支持 102 4.3 鏈路自適應 106 4.3.1 基本概念 106 4.3.2 標準協議的支持 107 4.4 功率控制 108 4.4.1 標準協議的支持 108 4.4.2 性能 110 4.5 下行系統性能 111 4.5.1 開銷和峰值速率 111 4.5.2 Full buffer性能估算 112 4.5.3 Full buffer性能仿真 113 4.6 上行系統性能 114 4.6.1 開銷和峰值速率 114 4.6.2 Full buffer性能仿真 115 4.6.3 VoIP性能仿真 119 4.7 MBSFN的性能 122 參考文獻 123 第5章 先進多天線和協同多點處理技術 124 5.1 系統模型和理論性能 124 5.1.1 天線配置和適用場景 124 5.1.2 MIMO系統的一般模型 125 5.1.3 時/頻空編碼的理論性能 127 5.1.4 非預編碼多天線技術的理論性能 127 5.1.5 單用戶預編碼技術的理論性能 132 5.1.6 多用戶多天線技術的理論性能 134 5.1.7 交叉極化8天線的特性 138 5.2 下行單小區多天線技術和標準化 139 5.2.1 基礎類傳輸模式 141 5.2.2 基于小區公共參考信號的傳輸模式 142 5.2.3 基于解調參考信號的傳輸模式 153 5.3 上行單小區多天線技術和標準化 172 5.3.1 上行數據信道單用戶MIMO 172 5.3.2 上行控制信道發射分集 177 5.3.3 上行MIMO的接收器 178 5.4 下行協同多點處理技術和標準化 179 5.4.1 下行CoMP的分類 179 5.4.2 下行CoMP的性能評估 181 5.4.3 下行CoMP標準中的關鍵技術 188 5.5 上行協同多點處理技術和標準化 194 5.5.1 上行CoMP的性能評估 195 5.5.2 上行CoMP的關鍵技術 196 參考文獻 199 第6章 載波聚合 202 6.1 載波聚合類型、部署場景和架構 202 6.1.1 載波聚合類型 202 6.1.2 典型部署場景 204 6.1.3 基本設計思想和協議架構 205 6.2 載波聚合的高層關鍵技術 207 6.2.1 服務小區的管理 208 6.2.2 移動性管理 208 6.2.3 小區激活和去激活 209 6.2.4 TA分組 209 6.3 載波聚合的物理層關鍵技術 209 6.3.1 下行控制信道 210 6.3.2 上行控制信道 214 6.3.3 上行的非連續資源分配 225 6.4 版本11的進一步增強 226 6.4.1 上行控制信道的增強 227 6.4.2 不同上/下行子幀的載波聚合 229 6.4.3 多定時提前(MTA) 236 參考文獻 238 第7章 同頻異構網小區間干擾協調 240 7.1 異構網場景 240 7.1.1 異構網概述 240 7.1.2 異構網的性能潛力 244 7.1.3 微微站(Pico node)場景中的主要干擾 248 7.1.4 家庭基站(Femto node)場景中的主要干擾 250 7.2 LTE版本10的干擾協調方法 252 7.2.1 異構網中的早期備選方法 253 7.2.2 時分方法 254 7.2.3 測量上報和信道信息(CSI)的反饋 255 7.2.4 eICIC下的系統性能 257 7.3 LTE版本11的同頻異構網技術 258 7.3.1 干擾消除技術 258 7.3.2 先進接收機的鏈路性能 261 參考文獻 264 第8章 無線中繼技術 265 8.1 中繼的應用場景和類型 265 8.1.1 中繼的應用場景 265 8.1.2 中繼的基本分類 266 8.1.3 類型1中繼 268 8.1.4 類型2中繼 270 8.2 回傳鏈路設計與結構 271 8.2.1 回傳子幀的幀結構 271 8.2.2 R-PDCCH的設計細節 281 8.2.3 PUCCH的改動 285 8.3 回傳子幀配置和HARQ時序 285 8.3.1 FDD系統 286 8.3.2 TDD系統 289 8.4 中繼系統性能 291 8.4.1 系統模型 291 8.4.2 中繼系統的下行性能 293 8.4.3 中繼系統的上行性能 296 8.5 中繼系統高層協議簡介 298 8.5.1 版本10中繼系統架構 298 8.5.2 高層信令和基本過程 300 參考文獻 300 第9章 增強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302 9.1 背景介紹 302 9.1.1 版本8的PDCCH的局限性 302 9.1.2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增強方向 304 9.2 ePDCCH的基本結構 305 9.2.1 ePDCCH與PDSCH的復用方式 305 9.2.2 ePDCCH的起始OFDM符號 307 9.2.3 集中式和分布式的ePDCCH 308 9.3 ePDCCH的細節設計 308 9.3.1 ePDCCH的天線端口分配和擾碼技術 308 9.3.2 ePDCCH區域中可用的資源 311 9.3.3 eREG和eCCE的定義 312 9.3.4 ePDCCH的搜索空間 318 9.3.5 ePDCCH集合的資源指示 322 9.3.6 PUCCH的ACK/NACK資源位置 323 參考文獻 324 第10章 LTE版本12的技術方向 326 10.1 異構網的演進 326 10.1.1 同頻異構小區的動態協作 326 10.1.2 熱點和室內異構小區的增強 328 10.2 大規模天線技術 333 10.2.1 有源天線的形態和性能 334 10.2.2 信道模型 334 10.2.3 空間信道信息(spatial CSI)的測量和反饋 335 10.3 終端直通通信技術 336 10.3.1 同伴發現 337 10.3.2 直通通信 339 10.4 其他的技術 340 10.4.1 低成本的MTC終端 340 10.4.2 LTE的覆蓋增強 342 參考文獻 343 縮略語 345 |
同類熱銷圖書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價格 | 購買 |
PLC職業技能培訓及視頻精講——三菱FX 系列(附光盤) | 張運剛,宋..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58.00¥46.40 |
詳情 |
PLC運動控制實例及解析 (松下) | 常斗南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6.00¥19.50 |
詳情 |
LED照明設計及工程案例 | 房海明,肖..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48.00¥41.20 |
詳情 |
助理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試(三級)(培訓教程) | 《助理電子..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 ¥48.00¥34.90 |
詳情 |
PLC與變頻器應用技術項目教程 (西門子) | 段剛 主編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5.00¥18.70 |
詳情 |
維修電工(初級職業技能訓練用書) | 王建 等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19.00¥13.80 |
詳情 |
電工作業(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復審教材) | 楊有啟 主..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5.00¥12.00 |
詳情 |
家用電器產品維修工(基礎知識)——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 | 中國就業培..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36.00¥27.40 |
詳情 |
激光原理與技術(職業技術教育“十二五”課程改革規劃教材.. | 施亞齊 主..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 | ¥22.80¥15.80 |
詳情 |
電子產品制作與調試(廖軼涵) | 廖軼涵 主..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24.00¥18.20 |
詳情 |
維修電工職業技能鑒定指導/職業技能鑒定叢書 | 張栩 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6.90¥13.20 |
詳情 |
(教材)模擬電子技術(鐵路職業教育鐵道部規劃教材) | 王彥 主編 | 中國鐵道出版社 | ¥19.50¥15.60 |
詳情 |
家用電熱器具與電動器具維修工(初級中級高級)/職業技能鑒.. | 《職業技能..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21.50¥16.10 |
詳情 |
電子綜合電路設計與安裝調試(電氣自動化技術金藍領技師教.. | 徐麗萍 主..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37.00¥30.60 |
詳情 |
內外線電工工藝/職業技能培訓教材 | 勞動和社會..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8.00¥13.70 |
詳情 |
電工與電子基礎/中級電工培訓教材 | 勞動和社會..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9.00¥14.40 |
詳情 |
維修電工技能(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用書) | 王兆晶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17.00¥12.30 |
詳情 |
電工學/職業技術教育機電類規劃教材 | 丁承浩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1.00¥15.70 |
詳情 |
200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試題剖析 | 高吉祥 主..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29.00¥21.70 |
詳情 |
等離子彩電快修技能圖解精答 | 張新德 等..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30.00¥21.10 |
詳情 |
無線電裝接技能 | 董武,盧津.. | 福建科技出版社 | ¥10.00¥6.70 |
詳情 |
電子政務(第二版) | 楊路明 等..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38.00¥27.60 |
詳情 |
單片機實戰項目教程 | 高建國 主..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 | ¥22.80¥15.80 |
詳情 |
PLC運動控制實例及解析 (西門子) | 常斗南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4.00¥21.90 |
詳情 |
現代電子工藝 | 王天曦,王..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49.80¥37.80 |
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