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品牌:圖書詳情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現代通信原理 作者: (德)邁耶 譯者: 李玉宏 等 市場價: 88元 文軒網價: 71.3元【81折】 ISBN號: 9787111325055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其他 語種:中文 出版時間:2011-01-01 版次:1 頁數:369 印刷時間:2011-01-01 印次:1 字數:530.00千字 溫馨提示:出版時間超過3年的圖書,因長時間儲存可能會產生紙張缺陷,敬請諒解!
主編推薦 《現代通信原理(原書第2版)》:通信技術(一個具有很大經濟利益的領域)已經發展成包含多個領域的范圍很寬的學科。對于一個工程技術人員來說,幾乎不可能跟上所有技術進步的步伐。《現代通信原理(原書第2版)》是通信技術基礎內容和最新內容的導論。它用統一的觀點涵蓋了該專業領域的方方面面,重點強調數字方法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它描述了實際中使用的以及即將投入使用的系統,并解釋了如何確定系統的參數。
內容簡介 《現代通信原理(原書第2版)》系統地介紹了現代通信原理,包括通信系統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結構,數字傳輸的基本原理和技術,調制和編碼的相關概念、原理、技術方法,以及無線傳輸和有線傳輸等各種傳輸系統的原理、技術和傳輸媒介等,最后還對各種通信網的基本原理及所涉及到的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解釋。
《現代通信原理(原書第2版)》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通信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電信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等)的參考書。
目錄 譯者序
第2版前言
第1章 基本原理
1.1 信息傳輸導論
1.1.1 通信技術的內容及范圍
1.1.2 通信技術的基本方法
1.1.3 數字信息傳輸的優勢
1.1.4 信息論基礎
1.1.5 電信技術中的系統工程
1.1.6 基準和衰減
1.1.7 傳輸信道
1.1.8 信道容量和信息體
1.1.9 調制技術簡介
1.1.10 電信網概述
1.1.11 電磁頻譜
1.1.12 標準和標準化組織
1.1.13 電信技術的里程碑
1.1.14 電信的經濟和社會意義
1.2 信號傳輸中的失真
1.2.1 無失真傳輸的定義
1.2.2 線性失真
1.2.3 非線性失真
1.3 信噪比的改善
1.3.1 線性方法
1.3.2 非線性方法:音節壓擴和瞬時值壓擴
第2章 數字信號基帶傳輸
2.1 引言
2.2 異步和同步傳輸
2.3 二元碼與多元碼傳輸
2.4 線路編碼
2.5 傳輸帶寬
2.6 碼間串擾及脈沖整形
2.7 發送器、接收器和轉發器
2.8 干擾的影響:誤碼
第3章 調制
3.1 諧波載波的模擬調制
3.1.1 引言
3.1.2 混頻
3.1.3 幅度調制
3.1.4 相角調制
3.1.5 模擬調制方法的干擾特性
3.1.6 已調信號的正交描述
3.2 脈沖載波的模擬調制
3.3 脈沖載波的數字調制
3.3.1 脈沖編碼調制
3.3.2 預測編碼
3.3.3 pcm的傳輸帶寬
3.3.4 pcm誤碼的影響
3.3.5 pcm的調制增益
3.4 諧波載波的數字調制
3.4.1 引言
3.4.2 ask
3.4.3 fsk
3.4.4 psk、dpsk、qpsk、oqpsk
3.4.5 qam
3.4.6 正交頻分復用
3.5 多級調制
3.6 調制類型的命名
第4章 編碼
4.1 信源編碼
4.1.1 減少冗余(算術壓縮)
4.1.2 減少不相關(減少熵)
4.1.3 話音信號壓縮
4.1.4 利用mpeg壓縮音頻信號
4.1.5 利用jpeg壓縮視頻信號
4.1.6 利用mpeg壓縮視頻信號
4.2 加密
4.2.1 引言
4.2.2 對稱加密方法
4.2.3 非對稱加密方法(公共密鑰系統)
4.2.4 哈希函數
4.2.5 密碼協議
4.3 信道編碼
4.3.1 引言
4.3.2 分組碼
4.3.3 卷積碼
4.3.4 編碼方法的選擇
4.3.5 編碼增益
4.3.6 其他點到點的可靠連接
4.2.3 非對稱加密方法(公共密鑰系統)
4.2.4 哈希函數
4.2.5 密碼協議
4.3 信道編碼
4.3.1 引言
4.3.2 分組碼
4.3.3 卷積碼
4.3.4 編碼方法的選擇
4.3.5 編碼增益
4.3.6 其他點到點的可靠連接
第5章 傳輸系統和傳輸媒介
5.1 無線廣播技術
5.1.1 無線廣播接收
5.1.2 電視
5.2 接收技術
5.2.1 直接接收器、單變頻及雙變頻超外差接收器
5.2.2 數字接收器
5.3 Spread-Spectrum技術(擴頻技術)
5.4 PLL與頻率綜合
5.4.1 鎖相環
5.4.2 頻率綜合
5.5 無線傳輸
5.5.1 天線
5.5.2 傳播效果綜述
5.5.3 3MHz以下頻段的傳輸
5.5.4 3-30MHz頻段(短波)的傳輸
5.5.5 30MHz-1GHz頻段的傳輸
5.5.6 1GHz以上頻段(微波)的傳輸
5.5.7 衛星技術
5.5.8 小結
5.6 有線傳輸媒介
5.6.1 雙絞線
5.6.2 同軸電纜
5.6.3 光波導
5.6.4 本地環路的新概念
5.6.5 小結
第6章 通信網
6.1 OSI模型
6.2 LAN及MAN技術
6.2.1 多接入控制(MAC子層)
6.2.2 邏輯鏈路控制
6.2.3 LAN的分段
6.2.4 系統范例
6.3 WAN技術
6.3.1 交換
6.3.2 復用
6.3.3 路由
6.3.4 流量控制
6.3.5 通信系統示例
6.4 協議與結構
6.4.1 TCP/IP
6.4.2 ISDN與B-ISDN
6.5 無線網絡
6.5.1 企業無線網
6.5.2 蜂窩無線網
6.5.3 集群無線網
6.5.4 衛星網絡
6.6 數據網的測量技術
6.7 網絡管理
6.8 對進一步學習的建議
本書符號釋義表
縮略語
參考文獻
精彩內容 以前人們認為電信技術主要就是信號的傳輸。這個分支在電子管時代是電子電路技術的最重要的應用。同樣交換技術實際上更多的是精密機械技術而非電子技術(如中繼器)。此時信息處理還根本是不可能的。大的電信公司相應地從組織上也劃分為傳輸技術部門和交換技術部門。
隨著集成電路的出現交換技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今天傳輸、交換和處理使用一種相同的技術,那就是高度集成的數字技術(微電子技術)與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現在已經約為50%)并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增長的軟件相結合的技術。除此之外,人們看待問題的方式也發生了改變:電信網不再是由與傳輸設備相連的交換機組成,而可以看成是許多分布的交換機。根據這一觀點,許多電信公司都進行了重組,將傳輸和交換又合成了一個部門。
電信技術(或者更寬一點來說是信息技術)已經變成了一種很關鍵的技術,人們經常會聽到信息社會這樣的說法。因此,雖然不管是否適合讀者,下面的各項內容均可以當成知識來看待:
1)電信技術不是“小且優美”的技術,而是一門范圍很廣的技術。它的發展計劃已經變得極其昂貴(幾億歐元的數量不是不常見的)。這樣的后果是(排除小公司)只有國際化的大聯合體才有生存的能力。因此,標準化變得很重要,但很遺憾它的意義經常被低估。并且雖然標準化是技術領域的工作,但它實現起來卻更像交易和外交工作。
2)電
......
目錄
品牌:圖書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商品名稱: | 現代通信原理 |
作者: | (德)邁耶 |
譯者: | 李玉宏 等 |
市場價: | 88元 |
文軒網價: | 71.3元【81折】 |
ISBN號: | 9787111325055 |
出版社: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裝幀:平裝 | 開本:其他 | 語種:中文 |
出版時間:2011-01-01 | 版次:1 | 頁數:369 |
印刷時間:2011-01-01 | 印次:1 | 字數:530.00千字 |
溫馨提示:出版時間超過3年的圖書,因長時間儲存可能會產生紙張缺陷,敬請諒解! |
主編推薦 | |
《現代通信原理(原書第2版)》:通信技術(一個具有很大經濟利益的領域)已經發展成包含多個領域的范圍很寬的學科。對于一個工程技術人員來說,幾乎不可能跟上所有技術進步的步伐。《現代通信原理(原書第2版)》是通信技術基礎內容和最新內容的導論。它用統一的觀點涵蓋了該專業領域的方方面面,重點強調數字方法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它描述了實際中使用的以及即將投入使用的系統,并解釋了如何確定系統的參數。 |
內容簡介 | |
《現代通信原理(原書第2版)》系統地介紹了現代通信原理,包括通信系統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結構,數字傳輸的基本原理和技術,調制和編碼的相關概念、原理、技術方法,以及無線傳輸和有線傳輸等各種傳輸系統的原理、技術和傳輸媒介等,最后還對各種通信網的基本原理及所涉及到的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解釋。 《現代通信原理(原書第2版)》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通信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電信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等)的參考書。 |
目錄 | |
譯者序 第2版前言 第1章 基本原理 1.1 信息傳輸導論 1.1.1 通信技術的內容及范圍 1.1.2 通信技術的基本方法 1.1.3 數字信息傳輸的優勢 1.1.4 信息論基礎 1.1.5 電信技術中的系統工程 1.1.6 基準和衰減 1.1.7 傳輸信道 1.1.8 信道容量和信息體 1.1.9 調制技術簡介 1.1.10 電信網概述 1.1.11 電磁頻譜 1.1.12 標準和標準化組織 1.1.13 電信技術的里程碑 1.1.14 電信的經濟和社會意義 1.2 信號傳輸中的失真 1.2.1 無失真傳輸的定義 1.2.2 線性失真 1.2.3 非線性失真 1.3 信噪比的改善 1.3.1 線性方法 1.3.2 非線性方法:音節壓擴和瞬時值壓擴 第2章 數字信號基帶傳輸 2.1 引言 2.2 異步和同步傳輸 2.3 二元碼與多元碼傳輸 2.4 線路編碼 2.5 傳輸帶寬 2.6 碼間串擾及脈沖整形 2.7 發送器、接收器和轉發器 2.8 干擾的影響:誤碼 第3章 調制 3.1 諧波載波的模擬調制 3.1.1 引言 3.1.2 混頻 3.1.3 幅度調制 3.1.4 相角調制 3.1.5 模擬調制方法的干擾特性 3.1.6 已調信號的正交描述 3.2 脈沖載波的模擬調制 3.3 脈沖載波的數字調制 3.3.1 脈沖編碼調制 3.3.2 預測編碼 3.3.3 pcm的傳輸帶寬 3.3.4 pcm誤碼的影響 3.3.5 pcm的調制增益 3.4 諧波載波的數字調制 3.4.1 引言 3.4.2 ask 3.4.3 fsk 3.4.4 psk、dpsk、qpsk、oqpsk 3.4.5 qam 3.4.6 正交頻分復用 3.5 多級調制 3.6 調制類型的命名 第4章 編碼 4.1 信源編碼 4.1.1 減少冗余(算術壓縮) 4.1.2 減少不相關(減少熵) 4.1.3 話音信號壓縮 4.1.4 利用mpeg壓縮音頻信號 4.1.5 利用jpeg壓縮視頻信號 4.1.6 利用mpeg壓縮視頻信號 4.2 加密 4.2.1 引言 4.2.2 對稱加密方法 4.2.3 非對稱加密方法(公共密鑰系統) 4.2.4 哈希函數 4.2.5 密碼協議 4.3 信道編碼 4.3.1 引言 4.3.2 分組碼 4.3.3 卷積碼 4.3.4 編碼方法的選擇 4.3.5 編碼增益 4.3.6 其他點到點的可靠連接 4.2.3 非對稱加密方法(公共密鑰系統) 4.2.4 哈希函數 4.2.5 密碼協議 4.3 信道編碼 4.3.1 引言 4.3.2 分組碼 4.3.3 卷積碼 4.3.4 編碼方法的選擇 4.3.5 編碼增益 4.3.6 其他點到點的可靠連接 第5章 傳輸系統和傳輸媒介 5.1 無線廣播技術 5.1.1 無線廣播接收 5.1.2 電視 5.2 接收技術 5.2.1 直接接收器、單變頻及雙變頻超外差接收器 5.2.2 數字接收器 5.3 Spread-Spectrum技術(擴頻技術) 5.4 PLL與頻率綜合 5.4.1 鎖相環 5.4.2 頻率綜合 5.5 無線傳輸 5.5.1 天線 5.5.2 傳播效果綜述 5.5.3 3MHz以下頻段的傳輸 5.5.4 3-30MHz頻段(短波)的傳輸 5.5.5 30MHz-1GHz頻段的傳輸 5.5.6 1GHz以上頻段(微波)的傳輸 5.5.7 衛星技術 5.5.8 小結 5.6 有線傳輸媒介 5.6.1 雙絞線 5.6.2 同軸電纜 5.6.3 光波導 5.6.4 本地環路的新概念 5.6.5 小結 第6章 通信網 6.1 OSI模型 6.2 LAN及MAN技術 6.2.1 多接入控制(MAC子層) 6.2.2 邏輯鏈路控制 6.2.3 LAN的分段 6.2.4 系統范例 6.3 WAN技術 6.3.1 交換 6.3.2 復用 6.3.3 路由 6.3.4 流量控制 6.3.5 通信系統示例 6.4 協議與結構 6.4.1 TCP/IP 6.4.2 ISDN與B-ISDN 6.5 無線網絡 6.5.1 企業無線網 6.5.2 蜂窩無線網 6.5.3 集群無線網 6.5.4 衛星網絡 6.6 數據網的測量技術 6.7 網絡管理 6.8 對進一步學習的建議 本書符號釋義表 縮略語 參考文獻 |
精彩內容 | |
以前人們認為電信技術主要就是信號的傳輸。這個分支在電子管時代是電子電路技術的最重要的應用。同樣交換技術實際上更多的是精密機械技術而非電子技術(如中繼器)。此時信息處理還根本是不可能的。大的電信公司相應地從組織上也劃分為傳輸技術部門和交換技術部門。 隨著集成電路的出現交換技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今天傳輸、交換和處理使用一種相同的技術,那就是高度集成的數字技術(微電子技術)與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現在已經約為50%)并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增長的軟件相結合的技術。除此之外,人們看待問題的方式也發生了改變:電信網不再是由與傳輸設備相連的交換機組成,而可以看成是許多分布的交換機。根據這一觀點,許多電信公司都進行了重組,將傳輸和交換又合成了一個部門。 電信技術(或者更寬一點來說是信息技術)已經變成了一種很關鍵的技術,人們經常會聽到信息社會這樣的說法。因此,雖然不管是否適合讀者,下面的各項內容均可以當成知識來看待: 1)電信技術不是“小且優美”的技術,而是一門范圍很廣的技術。它的發展計劃已經變得極其昂貴(幾億歐元的數量不是不常見的)。這樣的后果是(排除小公司)只有國際化的大聯合體才有生存的能力。因此,標準化變得很重要,但很遺憾它的意義經常被低估。并且雖然標準化是技術領域的工作,但它實現起來卻更像交易和外交工作。 2)電 ...... |
同類熱銷圖書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價格 | 購買 |
PLC職業技能培訓及視頻精講——三菱FX 系列(附光盤) | 張運剛,宋..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58.00¥46.40 |
詳情 |
PLC運動控制實例及解析 (松下) | 常斗南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6.00¥19.50 |
詳情 |
LED照明設計及工程案例 | 房海明,肖..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48.00¥41.20 |
詳情 |
助理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試(三級)(培訓教程) | 《助理電子..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 ¥48.00¥34.90 |
詳情 |
PLC與變頻器應用技術項目教程 (西門子) | 段剛 主編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5.00¥18.70 |
詳情 |
維修電工(初級職業技能訓練用書) | 王建 等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19.00¥13.80 |
詳情 |
電工作業(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復審教材) | 楊有啟 主..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5.00¥12.00 |
詳情 |
家用電器產品維修工(基礎知識)——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 | 中國就業培..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36.00¥27.40 |
詳情 |
激光原理與技術(職業技術教育“十二五”課程改革規劃教材.. | 施亞齊 主..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 | ¥22.80¥15.80 |
詳情 |
電子產品制作與調試(廖軼涵) | 廖軼涵 主..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24.00¥18.20 |
詳情 |
維修電工職業技能鑒定指導/職業技能鑒定叢書 | 張栩 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6.90¥13.20 |
詳情 |
(教材)模擬電子技術(鐵路職業教育鐵道部規劃教材) | 王彥 主編 | 中國鐵道出版社 | ¥19.50¥15.60 |
詳情 |
家用電熱器具與電動器具維修工(初級中級高級)/職業技能鑒.. | 《職業技能..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21.50¥16.10 |
詳情 |
電子綜合電路設計與安裝調試(電氣自動化技術金藍領技師教.. | 徐麗萍 主..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37.00¥30.60 |
詳情 |
內外線電工工藝/職業技能培訓教材 | 勞動和社會..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8.00¥13.70 |
詳情 |
電工與電子基礎/中級電工培訓教材 | 勞動和社會..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9.00¥14.40 |
詳情 |
維修電工技能(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用書) | 王兆晶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17.00¥12.30 |
詳情 |
電工學/職業技術教育機電類規劃教材 | 丁承浩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1.00¥15.70 |
詳情 |
200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試題剖析 | 高吉祥 主..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29.00¥21.70 |
詳情 |
等離子彩電快修技能圖解精答 | 張新德 等..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30.00¥21.10 |
詳情 |
無線電裝接技能 | 董武,盧津.. | 福建科技出版社 | ¥10.00¥6.70 |
詳情 |
電子政務(第二版) | 楊路明 等..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38.00¥27.60 |
詳情 |
單片機實戰項目教程 | 高建國 主..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 | ¥22.80¥15.80 |
詳情 |
PLC運動控制實例及解析 (西門子) | 常斗南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4.00¥21.90 |
詳情 |
現代電子工藝 | 王天曦,王..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49.80¥37.80 |
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