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_files/book/c20d2546fb0042d991eb6d79aa84f82f.jpg)
高中地理學考必備用書(第7次修訂)名校版涵蓋高中地理知識、技法、考點、趣味..
- 所屬分類:
高中地理輔..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9787811139808
- 出版日期:
-
原價:
¥39.80元
現價:¥0.00元
圖書簡介
品牌:學考必備叢書詳情
《高中地理學考必備用書》“名校版”為本書最新修訂版,主要修訂內容如下:
一、專題板塊大幅變動,更合理
此次修訂前書中教材必修三的內容沒有清楚地體現出來,新版書的編排緊扣教材,分成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為教材必修一的內容,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為教材必修
二的內容,第三部分“區域可持續發展”為教材必修三的內容,第四部分為選修地理,再加上第五部分“區域地理”,清晰明了,完全遵循高考備考復習規律。
二、知識內容重新編排,更科學
新版書的內容編排以新課標為依據,知識分類更為系統直觀,以最新考試大綱為準刪除或增加了知識點,并將基礎知識與重、難點縱橫聯系,深入淺出,條理清晰。在知識點下面
所配的例題都是近年高考典型試題,能夠使學生在做題時將知識點進行實際運用,融會貫通,事半功倍。
三、高考考點悉數更新,更準確
本次修訂以最新考試大綱為依據,修改了“考綱要點”和“高考命題切入點”部分。
通過對近幾年高考常考考點的歸納,作者提煉出了新的高考命題切入點,因此新版書中的高考命題切入點最為準確。“高考命題切入點”中的題目也更換成了最新的高考題目,對
于高考備戰更具指導性。
四、方法策略全面滲透,更實用
原第一部分至第四部分關于高考復習策略、答題技巧、命題探究等內容稍顯空泛冗長,已刪除。而新版書中這部分內容已滲透到各章節、各個知識點,更具實用性。
商品名稱:
高中地理學考必備用書(第7次修訂)名校版
![高中地理學考必備用書(第7次修訂)名校版](http://bvlxh.img36.wal8.com/img36/377137_20131001145454/138077068635.jpg)
ISBN:
9787811139808
出版社:
湖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8月
版次:
第3版
作者:
謝中前,龔業榮 著
定價:
39.8元
本書是一本集地理基礎知識、高考常考考點、學習方法策略以及備考應試技巧等于一體的多功能學考必備用書,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可持續發展、選修部分以及區域
地理五大重點內容。
為了加強對高考地理復習備考的指導性,本書在每個專題后專門設置了“高考命題切入點”欄目,結合各專題的具體內容幫助學生分析高考命題的特點和規律,總結地理答題的方
法與技巧,同時還選擇了近年來典型的高考試題進行實例講解。
另外,本書還介紹了一些與地理學科相關的趣味知識,寓教于樂。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果能此道,雖愚必明。
本書適合高中各年級學生、高中地理教師及地理愛好者使用。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必修1)
考綱要點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
1 形狀
2 大小
二、地球儀
1 地軸
2 兩極
3 經線和緯線
4 經度和緯度
5 經緯網的實際應用
三、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經緯網的地理意義
2 考查經緯網圖中方向的辨別
第二章 地 圖
一、地圖三要素
1 比例尺
2 方向
3 圖例和注記
二、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技巧
1 等高線地形圖
2 等高線圖的判讀規律
3 等高線地形圖的實際運用
4 地形剖面圖
三、等值線的判讀技巧
1 等值線的一般判讀技巧
2 等溫線
3 等壓線
4 等降水量線圖的判讀
5 海洋表面平均等鹽度線圖的判讀
6 等震線的判讀
四、地理圖像系統分析技巧
1 平面轉換立(剖)面型
2 分散轉換整體型
3 變式圖轉換模式圖型
4 繁雜轉換簡明型
5 對象轉換型
6 視角轉換型
五、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比例尺
2 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3 考查水庫的選址
4 考查地形剖面圖
第三章 行星地球
一、天體和天體系統
1 宇宙
2 天體與天體系統
3 太陽系的組成
4 月球與月相的變化規律
5 日食與月食
二、普通而特殊的地球
1 普通性
2 特殊性
3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三、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1 太陽輻射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2 太陽活動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四、地球的運動
1 地球自轉的特征
2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3 地球公轉的特征
4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5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6 晨昏線問題
7 太陽高度的日變化
8 太陽視運動圖的判讀
五、時區和日界線
1 地方時
2 時區與區時
3 人文日界線與自然日界線
4 八類時間計算題的計算技巧
六、地球的圈層結構
1 地球的內部圈層
2 地球的外部圈層
七、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2 考查太陽活動和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3 綜合考查地球運動的一般特征和地理意義
4 考查晨昏線的判讀與應用
5 考查時間計算及日期變更
6 考查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7 考查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及應用
8 考查地球的圈層結構
第四章 地球上的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及垂直分層
1 低層大氣的組成、作用及變化
2 大氣的垂直分層
3 逆溫現象
二、大氣的受熱過程
1 大氣主要的能量來源
2 大氣的受熱過程
3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4 大氣的保溫作用
三、大氣的運動
1 能量來源
2 方式
3 熱力環流
4 大氣的水平運動
四、氣壓帶和風帶
1 大氣環流
2 三圈環流
3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
4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五、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
1 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2 季風環流
六、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 單一氣壓帶、風帶影響下形成的氣候
2 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氣候
3 分布特殊的氣候
4 影響氣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5 世界氣候類型
6 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以北半球為例)
7 氣候類型的判斷
七、鋒面系統
1 鋒面
2 鋒面系統
八、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系統
1 氣旋和反氣旋
2 鋒面氣旋(以北半球為例)
九、全球氣候變化
1 全球氣候的變化
2 全球變暖的原因
3 全球變暖的影響
4 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
十、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大氣的受熱過程
2 考查等壓線圖中風向的判讀
3 考查大氣環流
4 考查氣溫和降水
5 考查氣候類型的分布、特征和判讀方法
6 考查天氣系統
第五章 地球上的水
一、陸地水體類型及補給關系
1 陸地水體
2 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
3 河流的補給和變化
二、水循環
1 概念
2 類型與環節
3 意義
4 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三、洋流
1 海水運動
2 洋流
3 洋流的分布
4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四、水資源
1 概念
2 分布
3 水資源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4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五、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水循環
2 考查洋流的形成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六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
一、內力作用
1 能量來源
2 表現形式
3 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二、外力作用
1 能量來源
2 外力作用主要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
3 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三、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1 巖石的分類
2 巖石圈物質循環
四、板塊構造理論
1 板塊構造學說
2 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3 六大板塊的劃分
五、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1 褶皺
2 斷層
3 研究地質構造的意義
4 山地的類型
六、河流地貌
1 河流地貌的分類
2 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七、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內、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
2 考查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3 考查地殼物質循環
第七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一、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 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2 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3 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4 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二、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1 地域差異
2 自然帶的特點
3 陸地自然帶的分布規律
4 北半球自然帶與氣候類型關系圖
5 主要非地帶性分異現象及原因
三、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2 考查水平地域分異規律
3 考查山地垂直分異規律
4 考查非地帶性分異規律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必修2)
考綱要點
第一章 人口的變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長
1 人口的變動
2 人口的自然增長率
3 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
二、人口的增長模式及其轉變
1 世界人口增長模式
2 人口增長模式的空間差異
3 人口構成
4 人口問題
三、人口遷移
1 人口遷移的概念
2 人口遷移的分類
3 引起人口遷移的因素
4 人口遷移的影響
5 現代人口遷移
四、人口的合理容量
1 環境承載力
2 環境人口容量
3 人口合理容量
五、高考命題切入點
1 綜合考查人口變化的原因
2 考查人口增長模式
3 考查人口結構及老齡化問題
4 考查人口遷移
第二章 城市與城市化
一、城市空間結構
1 城市形態
2 城市土地利用類型
3 城市功能分區
4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5 城市的合理規劃
二、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1 城市等級劃分
2 城市等級與城市服務范圍的關系
3 影響城市等級(規模)的因素
三、城市等級體系
四、城市化
1 概念
2 標志
3 動力機制
4 意義
5 世界城市化進程發展階段
6 城市化的地區差異
五、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 城市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 城市化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3 城市化對人文地理環境的影響
4 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其整治措施
六、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城市區位因素
2 考查城市功能分區及其形成原因
3 考查不同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4 考查城市化及其影響
第三章 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一、農業區位因素
1 農業區位的含義
2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
二、農業地域類型
1 農業地域的概念
2 世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
三、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影響農業發展的區位因素
2 考查自然區位因素的改造與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
3 考查農業地域類型
4 考查糧食安全
第四章 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一、工業區位因素
1 工業區位
2 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3 決定工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
4 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
5 環境因素對工業區位的影響
二、工業地域的形成
1 工業聯系
2 工業集聚
3 工業地域
4 工業分散
5 工業的地域聯系
三、傳統工業區與新興工業區
1 傳統工業區
2 新興工業區
四、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工業區位因素的分析
2 考查工業主導區位因素
3 考查工業地域的形成
第五章 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
一、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1 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2 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
3 現代交通運輸的發展趨勢
二、交通運輸布局
1 交通運輸網
2 交通運輸線
3 交通運輸點
三、交通運輸對聚落形態及商業網點的影響
1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對聚落形態的影響
2 交通運輸及其發展變化對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
四、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交通運輸的主要方式及區位
2 考查交通運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第六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1 采獵文明
2 農業文明
3 工業文明
4 現代文明
二、環境問題
1 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2 環境問題的表現
三、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1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2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觀念
3 可持續發展的構成
4 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四、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1 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
2 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五、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環境問題
2 考查可持續發展
第三部分 區域可持續發展(必修3)
考綱要點
第一章 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一、區域的主要特征
1 區域的含義
2 區域的主要特征
3 區域差異
二、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 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的區域差異
2 中國三大自然區的區域差異
三、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二章 區域環境建設與資源綜合開發
一、荒漠化及其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1 荒漠化的概念
2 荒漠化的成因
3 荒漠化的危害
4 荒漠化的防治
5 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的治理
二、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
1 森林資源的作用與現狀
2 雨林的開發與保護
三、區域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以我國山西省為例)
1 能源的分類
2 山西省資源的開發條件
3 山西能源基地建設
4 能源綜合利用
5 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四、流域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1 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2 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后果
3 流域的綜合開發
第三章 區域經濟發展與區際聯系
一、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
1 東北地區的自然條件
2 農業布局及農業發展方向
3 商品糧基地建設
二、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以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
1 珠江三角洲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條件
2 工業化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動作用
3 珠江三角洲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問題及其對策
三、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西氣東輸為例)
1 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地理背景
2 西氣東輸
3 南水北調
四、產業轉移
1 概念
2 分類
3 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
4 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第四章 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一、遙感技術及其應用
1 概念
2 原理
3 優點
4 應用
二、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
1 概念
2 功能
3 應用
三、全球定位系統及其應用
1 含義
2 應用——定位導航
3 “3S”技術之間的關系
四、數字地球
1 含義
2 核心
3 關鍵技術
4 特點
五、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2 考查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3 考查區域資源的綜合開發
4 考查區域經濟發展
5 考查遙感技術及其應用
6 考查全球定位系統及其應用
7 考查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
8 考查“3S”技術的綜合應用
9 考查數字地球
第四部分 選修地理
第一章 旅游地理
考綱要點
一、現代旅游
1 現代旅游的特點
2 現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3 現代旅游對區域發展的意義
二、旅游資源的分類與特性
1 旅游資源的內涵
2 旅游資源的分類
3 旅游資源的特性
三、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
1 資源價值
2 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的基本內容
四、我國的旅游資源
1 自然旅游資源
2 人文旅游資源
3 我國的世界遺產
五、旅游景觀的欣賞
1 旅游景觀的審美特征
2 旅游景觀的欣賞
3 抓住景觀特色
4 領悟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5 以情觀景
6 景觀欣賞的其他要求
六、旅游開發與保護
1 旅游規劃的基本內容
2 旅游景區的規劃設計
3 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
七、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旅游資源的成因、類型與價值
2 考查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
3 考查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
第二章 自然災害與防治
考綱要點
一、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1 自然災害的概念
2 自然災害的形成條件
3 自然災害的大小
4 自然災害的影響
二、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
1 氣象災害
2 地質災害
3 水文災害
4 生物災害
5 世界主要自然災害
三、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
1 人類活動影響地表環境的穩定程度
2 人類活動影響受災體的易損程度
3 人類活動對災情的“放大”和“縮小”
4 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災情變化
四、中國的自然災害
1 我國災害種類多樣且災次頻發
2 成災人口與農業災情嚴重
3 我國自然災害多發區的自然環境特點
4 我國的地質災害
5 我國的水文災害
6 我國主要氣象災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
7 我國的生物災害
五、防災與減災
1 自然災害的監控系統
2 自然災害的防御
3 自然災害的救援與救助
4 自然災害中的自救與互救
六、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地質災害
2 考查氣象災害
第三章 環境保護
考綱要點
一、環境和環境問題
1 環境
2 當代環境問題
3 解決環境問題的基本思想——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二、環境污染與防治
1 水污染
2 固體廢棄物污染
3 大氣污染
三、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1 主要資源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2 非可再生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
3 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
四、生態環境保護
1 森林及其保護
2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3 濕地干涸及其恢復
4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5 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問題
五、環境管理及公眾參與
1 認識環境管理
2 環境管理的國際合作
3 公眾參與
六、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環境污染與防治
2 考查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3 考查生態環境保護
第五部分 區域地理
考綱要點
第一章 世界地理概況
一、大洲和大洋
1 世界海陸分布大勢
2 七大洲
3 四大洋
4 世界重要的海峽
二、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 陸地地形
2 海底地形
3 七大洲地形特色
三、各大洲的氣候特點
1 亞洲的氣候特點
2 非洲的氣候特點
3 歐洲的氣候特點
4 北美洲的氣候特點
5 南美洲的氣候特點
6 大洋洲的氣候特點
7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
8 各大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四、世界主要河流和湖泊
1 主要河流
2 主要湖泊
3 主要運河
五、世界的居民和國家
1 世界人口分布
2 世界人種及分布
3 民族
4 語言
5 三大宗教
6 國家
7 國界和領土
第二章 世界主要地區
一、東亞
1 位置范圍
2 地形、河流
3 氣候
4 人口
5 經濟
二、東南亞
1 范圍
2 十字路口的位置
3 地形與河流
4 氣候
5 人口
6 主要農產和礦產
三、南亞
1 位置
2 宗教和居民
3 地形
4 河流
5 氣候
四、中亞
1 位置
2 地形
3 氣候
4 水文
5 居民與經濟
五、西亞和北非
1 兩洋、三洲、五海之地
2 地形
3 氣候
4 居民
5 世界最大的石油寶庫
6 畜牧業和灌溉農業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 地形
2 剛果盆地
3 東非大裂谷
4 海岸線
5 氣候
6 礦產
7 黑種人故鄉
8 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9 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
七、歐洲西部
1 位置范圍
2 海岸線曲折
3 地形
4 深受大西洋影響的氣候
5 河湖
6 居民
7 經濟
8 五大海港
9 發達的旅游業
八、北美洲
1 以英語為主的美洲國家
2 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區
3 氣候
4 五大湖
5 居民
九、拉丁美洲
1 概況
2 地形
3 氣候
4 河流
5 自然資源
6 居民
7 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十、大洋洲
1 位置
2 組成
3 居民
4 成因不同的島嶼
十一、南極洲
1 南極洲的判讀
2 地形
3 氣候
4 資源寶庫
5 科研寶地
十二、北極科考
1 北極黃河站
2 北極地區
3 北冰洋突出的特征
4 空中要道
第三章 世界主要國家
一、日本
1 領土構成
2 地形
3 氣候
4 自然資源
5 發達的經濟
二、新加坡
1 城市島國
2 經濟發展
3 新加坡成為“世界花園”城市的原因
三、印度
1 地形
2 氣候
3 人口
4 城市
5 農業
6 工業
四、德國
1 位置
2 地形差異
3 發達的工業
4 主要城市
五、法國
1 自然地理環境
2 工業、農業都發達的經濟
3 重要城市
六、英國
1 西歐的島國
2 工業化最早的國家
3 農業
4 首都倫敦
七、意大利
1 伸入地中海的一只“靴子”
2 農業
3 工業
八、俄羅斯
1 位置
2 地廣人稀
3 地形
4 氣候
5 河流與湖泊
6 工業
7 農業
8 交通
9 城市與海港
九、美國
1 國土組成
2 自然條件特點
3 居民
4 農業
5 工業
十、巴西
1 熱帶大國
2 地形
3 氣候
4 河流
5 資源
6 迅速發展的國民經濟
7 城市
十一、澳大利亞
1 大洋洲最大的國家
2 居民
3 地形
4 特有動物
5 澳大利亞氣候呈半環狀的特點及其原因
6 現代化的農牧業和工礦業
7 城市
十二、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世界地理概況
2 考查世界主要地區的區域特征差異
3 考查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第四章 中國地理
一、中國的疆域
1 地理位置
2 陸地總面積
3 領土四至點
4 疆界
5 鄰國
6 領海和主要島嶼
二、中國的行政區劃
1 三級行政區
2 行政區劃
三、中國的人口
1 人口數量
2 基本特征
3 人口政策
四、中國的民族
1 民族數量
2 民族分布
3 民族政策
五、中國的地形
1 地形、地勢特征
2 主要山脈分布
3 四大高原
4 四大盆地
5 三大平原
6 三大丘陵
六、中國的氣候
1 我國氣溫的分布規律
2 我國降水的分布規律
3 我國氣候的特征及其影響
七、中國的河流和湖泊
1 我國河流的基本特點
2 內流河與外流河
3 長江與黃河
4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方法
5 我國的湖泊
八、中國的主要自然資源
九、中國的農業
1 種植業
2 林業
3 畜牧業
4 漁業
5 農業的發展方向
十、中國的工業
1 空間分布
2 四大工業基地對比
3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十一、中國的交通
1 公路運輸
2 鐵路運輸
3 水運
4 航空運輸
5 管道運輸
十二、中國的地理分區
1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主要特征對比
2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的主要特征對比
十三、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中國地理概況
2 考查中國不同尺度區域特征及差異
第六部分 趣味地理與地理百科
一、世界大洲大陸之最
二、世界海洋海島之最
三、世界河湖之最
四、世界地形之最
五、世界氣候之最
六、世界國家之最
七、中國地理之最
八、中國各省級行政區名稱的由來
九、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簡稱的由來
十、非洲國家的趣稱及其由來
十一、成語中的地名
十二、地理謎語
十三、地理詩詞
十四、地理與軍事
十五、中國十大名茶、名城、名山
十六、中國歷代人口
十七、世界十大島嶼與七大奇跡
十八、世界十大航天基地
十九、農作物的故鄉
二十、一生必去的世界著名旅游勝地
![版權](http://bvlxh.img36.wal8.com/img36/377137_20131001145454/138077056224.jpg)
目錄
![最新修訂](http://bvlxh.img36.wal8.com/img36/377137_20131001145454/138076990064.jpg)
《高中地理學考必備用書》“名校版”為本書最新修訂版,主要修訂內容如下:
一、專題板塊大幅變動,更合理
此次修訂前書中教材必修三的內容沒有清楚地體現出來,新版書的編排緊扣教材,分成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為教材必修一的內容,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為教材必修 二的內容,第三部分“區域可持續發展”為教材必修三的內容,第四部分為選修地理,再加上第五部分“區域地理”,清晰明了,完全遵循高考備考復習規律。
二、知識內容重新編排,更科學 新版書的內容編排以新課標為依據,知識分類更為系統直觀,以最新考試大綱為準刪除或增加了知識點,并將基礎知識與重、難點縱橫聯系,深入淺出,條理清晰。在知識點下面 所配的例題都是近年高考典型試題,能夠使學生在做題時將知識點進行實際運用,融會貫通,事半功倍。
三、高考考點悉數更新,更準確 本次修訂以最新考試大綱為依據,修改了“考綱要點”和“高考命題切入點”部分。 通過對近幾年高考常考考點的歸納,作者提煉出了新的高考命題切入點,因此新版書中的高考命題切入點最為準確。“高考命題切入點”中的題目也更換成了最新的高考題目,對 于高考備戰更具指導性。
四、方法策略全面滲透,更實用 |
||||||||||||||||||
![]()
|
||||||||||||||||||
![]() |
||||||||||||||||||
本書是一本集地理基礎知識、高考常考考點、學習方法策略以及備考應試技巧等于一體的多功能學考必備用書,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可持續發展、選修部分以及區域 地理五大重點內容。 為了加強對高考地理復習備考的指導性,本書在每個專題后專門設置了“高考命題切入點”欄目,結合各專題的具體內容幫助學生分析高考命題的特點和規律,總結地理答題的方 法與技巧,同時還選擇了近年來典型的高考試題進行實例講解。 另外,本書還介紹了一些與地理學科相關的趣味知識,寓教于樂。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果能此道,雖愚必明。 本書適合高中各年級學生、高中地理教師及地理愛好者使用。 |
||||||||||||||||||
![]()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必修1)
考綱要點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 1 形狀 2 大小
二、地球儀 1 地軸 2 兩極 3 經線和緯線 4 經度和緯度 5 經緯網的實際應用
三、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經緯網的地理意義 2 考查經緯網圖中方向的辨別
第二章 地 圖 一、地圖三要素 1 比例尺 2 方向 3 圖例和注記
二、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技巧 1 等高線地形圖 2 等高線圖的判讀規律 3 等高線地形圖的實際運用 4 地形剖面圖
三、等值線的判讀技巧 1 等值線的一般判讀技巧 2 等溫線 3 等壓線 4 等降水量線圖的判讀 5 海洋表面平均等鹽度線圖的判讀 6 等震線的判讀
四、地理圖像系統分析技巧 1 平面轉換立(剖)面型 2 分散轉換整體型 3 變式圖轉換模式圖型 4 繁雜轉換簡明型 5 對象轉換型 6 視角轉換型
五、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比例尺 2 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3 考查水庫的選址 4 考查地形剖面圖
第三章 行星地球 一、天體和天體系統 1 宇宙 2 天體與天體系統 3 太陽系的組成 4 月球與月相的變化規律 5 日食與月食
二、普通而特殊的地球 1 普通性 2 特殊性 3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三、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1 太陽輻射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2 太陽活動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四、地球的運動 1 地球自轉的特征 2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3 地球公轉的特征 4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5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6 晨昏線問題 7 太陽高度的日變化 8 太陽視運動圖的判讀
五、時區和日界線 1 地方時 2 時區與區時 3 人文日界線與自然日界線 4 八類時間計算題的計算技巧
六、地球的圈層結構 1 地球的內部圈層 2 地球的外部圈層
七、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2 考查太陽活動和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3 綜合考查地球運動的一般特征和地理意義 4 考查晨昏線的判讀與應用 5 考查時間計算及日期變更 6 考查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7 考查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及應用 8 考查地球的圈層結構
第四章 地球上的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及垂直分層 1 低層大氣的組成、作用及變化 2 大氣的垂直分層 3 逆溫現象
二、大氣的受熱過程 1 大氣主要的能量來源 2 大氣的受熱過程 3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4 大氣的保溫作用
三、大氣的運動 1 能量來源 2 方式 3 熱力環流 4 大氣的水平運動
四、氣壓帶和風帶 1 大氣環流 2 三圈環流 3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 4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五、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 1 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2 季風環流
六、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 單一氣壓帶、風帶影響下形成的氣候 2 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氣候 3 分布特殊的氣候 4 影響氣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5 世界氣候類型 6 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以北半球為例) 7 氣候類型的判斷
七、鋒面系統 1 鋒面 2 鋒面系統
八、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系統 1 氣旋和反氣旋 2 鋒面氣旋(以北半球為例)
九、全球氣候變化 1 全球氣候的變化 2 全球變暖的原因 3 全球變暖的影響 4 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
十、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大氣的受熱過程 2 考查等壓線圖中風向的判讀 3 考查大氣環流 4 考查氣溫和降水 5 考查氣候類型的分布、特征和判讀方法 6 考查天氣系統
第五章 地球上的水 一、陸地水體類型及補給關系 1 陸地水體 2 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 3 河流的補給和變化
二、水循環 1 概念 2 類型與環節 3 意義 4 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三、洋流 1 海水運動 2 洋流 3 洋流的分布 4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四、水資源 1 概念 2 分布 3 水資源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4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五、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水循環 2 考查洋流的形成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六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 一、內力作用 1 能量來源 2 表現形式 3 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二、外力作用 1 能量來源 2 外力作用主要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 3 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三、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1 巖石的分類 2 巖石圈物質循環
四、板塊構造理論 1 板塊構造學說 2 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3 六大板塊的劃分
五、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1 褶皺 2 斷層 3 研究地質構造的意義 4 山地的類型
六、河流地貌 1 河流地貌的分類 2 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七、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內、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 2 考查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3 考查地殼物質循環
第七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一、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 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2 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3 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4 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二、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1 地域差異 2 自然帶的特點 3 陸地自然帶的分布規律 4 北半球自然帶與氣候類型關系圖 5 主要非地帶性分異現象及原因
三、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2 考查水平地域分異規律 3 考查山地垂直分異規律 4 考查非地帶性分異規律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必修2)
考綱要點
第一章 人口的變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長 1 人口的變動 2 人口的自然增長率 3 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
二、人口的增長模式及其轉變 1 世界人口增長模式 2 人口增長模式的空間差異 3 人口構成 4 人口問題
三、人口遷移 1 人口遷移的概念 2 人口遷移的分類 3 引起人口遷移的因素 4 人口遷移的影響 5 現代人口遷移
四、人口的合理容量 1 環境承載力 2 環境人口容量 3 人口合理容量
五、高考命題切入點 1 綜合考查人口變化的原因 2 考查人口增長模式 3 考查人口結構及老齡化問題 4 考查人口遷移
第二章 城市與城市化 一、城市空間結構 1 城市形態 2 城市土地利用類型 3 城市功能分區 4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 5 城市的合理規劃
二、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1 城市等級劃分 2 城市等級與城市服務范圍的關系 3 影響城市等級(規模)的因素
三、城市等級體系
四、城市化 1 概念 2 標志 3 動力機制 4 意義 5 世界城市化進程發展階段 6 城市化的地區差異
五、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 城市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 城市化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3 城市化對人文地理環境的影響 4 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其整治措施
六、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城市區位因素 2 考查城市功能分區及其形成原因 3 考查不同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4 考查城市化及其影響
第三章 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一、農業區位因素 1 農業區位的含義 2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
二、農業地域類型 1 農業地域的概念 2 世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
三、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影響農業發展的區位因素 2 考查自然區位因素的改造與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 3 考查農業地域類型 4 考查糧食安全
第四章 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一、工業區位因素 1 工業區位 2 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3 決定工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 4 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 5 環境因素對工業區位的影響
二、工業地域的形成 1 工業聯系 2 工業集聚 3 工業地域 4 工業分散 5 工業的地域聯系
三、傳統工業區與新興工業區 1 傳統工業區 2 新興工業區
四、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工業區位因素的分析 2 考查工業主導區位因素 3 考查工業地域的形成
第五章 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 一、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1 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2 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 3 現代交通運輸的發展趨勢
二、交通運輸布局 1 交通運輸網 2 交通運輸線 3 交通運輸點
三、交通運輸對聚落形態及商業網點的影響 1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對聚落形態的影響 2 交通運輸及其發展變化對商業網點分布的影響
四、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交通運輸的主要方式及區位 2 考查交通運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第六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1 采獵文明 2 農業文明 3 工業文明 4 現代文明
二、環境問題 1 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2 環境問題的表現
三、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1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2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觀念 3 可持續發展的構成 4 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四、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1 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 2 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五、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環境問題 2 考查可持續發展
第三部分 區域可持續發展(必修3)
考綱要點
第一章 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一、區域的主要特征 1 區域的含義 2 區域的主要特征 3 區域差異
二、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 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的區域差異 2 中國三大自然區的區域差異
三、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二章 區域環境建設與資源綜合開發 一、荒漠化及其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1 荒漠化的概念 2 荒漠化的成因 3 荒漠化的危害 4 荒漠化的防治 5 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的治理 二、森林的開發和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 1 森林資源的作用與現狀 2 雨林的開發與保護 三、區域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以我國山西省為例) 1 能源的分類 2 山西省資源的開發條件 3 山西能源基地建設 4 能源綜合利用 5 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四、流域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1 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2 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后果 3 流域的綜合開發
第三章 區域經濟發展與區際聯系 一、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 1 東北地區的自然條件 2 農業布局及農業發展方向 3 商品糧基地建設
二、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以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 1 珠江三角洲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條件 2 工業化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動作用 3 珠江三角洲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問題及其對策
三、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西氣東輸為例) 1 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地理背景 2 西氣東輸 3 南水北調
四、產業轉移 1 概念 2 分類 3 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 4 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第四章 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一、遙感技術及其應用 1 概念 2 原理 3 優點 4 應用
二、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 1 概念 2 功能 3 應用
三、全球定位系統及其應用 1 含義 2 應用——定位導航 3 “3S”技術之間的關系
四、數字地球 1 含義 2 核心 3 關鍵技術 4 特點
五、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2 考查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3 考查區域資源的綜合開發 4 考查區域經濟發展 5 考查遙感技術及其應用 6 考查全球定位系統及其應用 7 考查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 8 考查“3S”技術的綜合應用 9 考查數字地球
第四部分 選修地理
第一章 旅游地理 考綱要點
一、現代旅游 1 現代旅游的特點 2 現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3 現代旅游對區域發展的意義
二、旅游資源的分類與特性 1 旅游資源的內涵 2 旅游資源的分類 3 旅游資源的特性
三、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 1 資源價值 2 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的基本內容
四、我國的旅游資源 1 自然旅游資源 2 人文旅游資源 3 我國的世界遺產
五、旅游景觀的欣賞 1 旅游景觀的審美特征 2 旅游景觀的欣賞 3 抓住景觀特色 4 領悟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5 以情觀景 6 景觀欣賞的其他要求
六、旅游開發與保護 1 旅游規劃的基本內容 2 旅游景區的規劃設計 3 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
七、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旅游資源的成因、類型與價值 2 考查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 3 考查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
第二章 自然災害與防治 考綱要點
一、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1 自然災害的概念 2 自然災害的形成條件 3 自然災害的大小 4 自然災害的影響
二、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 1 氣象災害 2 地質災害 3 水文災害 4 生物災害 5 世界主要自然災害
三、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 1 人類活動影響地表環境的穩定程度 2 人類活動影響受災體的易損程度 3 人類活動對災情的“放大”和“縮小” 4 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災情變化
四、中國的自然災害 1 我國災害種類多樣且災次頻發 2 成災人口與農業災情嚴重 3 我國自然災害多發區的自然環境特點 4 我國的地質災害 5 我國的水文災害 6 我國主要氣象災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 7 我國的生物災害
五、防災與減災 1 自然災害的監控系統 2 自然災害的防御 3 自然災害的救援與救助 4 自然災害中的自救與互救
六、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地質災害 2 考查氣象災害
第三章 環境保護 考綱要點
一、環境和環境問題 1 環境 2 當代環境問題 3 解決環境問題的基本思想——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二、環境污染與防治 1 水污染 2 固體廢棄物污染 3 大氣污染
三、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1 主要資源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2 非可再生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 3 可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
四、生態環境保護 1 森林及其保護 2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3 濕地干涸及其恢復 4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5 中國區域生態環境問題
五、環境管理及公眾參與 1 認識環境管理 2 環境管理的國際合作 3 公眾參與
六、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環境污染與防治 2 考查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3 考查生態環境保護
第五部分 區域地理
考綱要點
第一章 世界地理概況 一、大洲和大洋 1 世界海陸分布大勢 2 七大洲 3 四大洋 4 世界重要的海峽
二、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 陸地地形 2 海底地形 3 七大洲地形特色
三、各大洲的氣候特點 1 亞洲的氣候特點 2 非洲的氣候特點 3 歐洲的氣候特點 4 北美洲的氣候特點 5 南美洲的氣候特點 6 大洋洲的氣候特點 7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 8 各大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四、世界主要河流和湖泊 1 主要河流 2 主要湖泊 3 主要運河
五、世界的居民和國家 1 世界人口分布 2 世界人種及分布 3 民族 4 語言 5 三大宗教 6 國家 7 國界和領土
第二章 世界主要地區 一、東亞 1 位置范圍 2 地形、河流 3 氣候 4 人口 5 經濟
二、東南亞 1 范圍 2 十字路口的位置 3 地形與河流 4 氣候 5 人口 6 主要農產和礦產
三、南亞 1 位置 2 宗教和居民 3 地形 4 河流 5 氣候
四、中亞 1 位置 2 地形 3 氣候 4 水文 5 居民與經濟
五、西亞和北非 1 兩洋、三洲、五海之地 2 地形 3 氣候 4 居民 5 世界最大的石油寶庫 6 畜牧業和灌溉農業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 地形 2 剛果盆地 3 東非大裂谷 4 海岸線 5 氣候 6 礦產 7 黑種人故鄉 8 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9 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
七、歐洲西部 1 位置范圍 2 海岸線曲折 3 地形 4 深受大西洋影響的氣候 5 河湖 6 居民 7 經濟 8 五大海港 9 發達的旅游業
八、北美洲 1 以英語為主的美洲國家 2 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區 3 氣候 4 五大湖 5 居民
九、拉丁美洲 1 概況 2 地形 3 氣候 4 河流 5 自然資源 6 居民 7 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十、大洋洲 1 位置 2 組成 3 居民 4 成因不同的島嶼
十一、南極洲 1 南極洲的判讀 2 地形 3 氣候 4 資源寶庫 5 科研寶地
十二、北極科考 1 北極黃河站 2 北極地區 3 北冰洋突出的特征 4 空中要道
第三章 世界主要國家 一、日本 1 領土構成 2 地形 3 氣候 4 自然資源 5 發達的經濟
二、新加坡 1 城市島國 2 經濟發展 3 新加坡成為“世界花園”城市的原因
三、印度 1 地形 2 氣候 3 人口 4 城市 5 農業 6 工業
四、德國 1 位置 2 地形差異 3 發達的工業 4 主要城市
五、法國 1 自然地理環境 2 工業、農業都發達的經濟 3 重要城市
六、英國 1 西歐的島國 2 工業化最早的國家 3 農業 4 首都倫敦
七、意大利 1 伸入地中海的一只“靴子” 2 農業 3 工業
八、俄羅斯 1 位置 2 地廣人稀 3 地形 4 氣候 5 河流與湖泊 6 工業 7 農業 8 交通 9 城市與海港
九、美國 1 國土組成 2 自然條件特點 3 居民 4 農業 5 工業
十、巴西 1 熱帶大國 2 地形 3 氣候 4 河流 5 資源 6 迅速發展的國民經濟 7 城市
十一、澳大利亞 1 大洋洲最大的國家 2 居民 3 地形 4 特有動物 5 澳大利亞氣候呈半環狀的特點及其原因 6 現代化的農牧業和工礦業 7 城市
十二、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世界地理概況 2 考查世界主要地區的區域特征差異 3 考查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征
第四章 中國地理 一、中國的疆域 1 地理位置 2 陸地總面積 3 領土四至點 4 疆界 5 鄰國 6 領海和主要島嶼
二、中國的行政區劃 1 三級行政區 2 行政區劃
三、中國的人口 1 人口數量 2 基本特征 3 人口政策
四、中國的民族 1 民族數量 2 民族分布 3 民族政策
五、中國的地形 1 地形、地勢特征 2 主要山脈分布 3 四大高原 4 四大盆地 5 三大平原 6 三大丘陵
六、中國的氣候 1 我國氣溫的分布規律 2 我國降水的分布規律 3 我國氣候的特征及其影響
七、中國的河流和湖泊 1 我國河流的基本特點 2 內流河與外流河 3 長江與黃河 4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方法 5 我國的湖泊
八、中國的主要自然資源
九、中國的農業 1 種植業 2 林業 3 畜牧業 4 漁業 5 農業的發展方向
十、中國的工業 1 空間分布 2 四大工業基地對比 3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十一、中國的交通 1 公路運輸 2 鐵路運輸 3 水運 4 航空運輸 5 管道運輸
十二、中國的地理分區 1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主要特征對比 2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的主要特征對比
十三、高考命題切入點 1 考查中國地理概況 2 考查中國不同尺度區域特征及差異
第六部分 趣味地理與地理百科
一、世界大洲大陸之最 二、世界海洋海島之最 三、世界河湖之最 四、世界地形之最 五、世界氣候之最 六、世界國家之最 七、中國地理之最 八、中國各省級行政區名稱的由來 九、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簡稱的由來 十、非洲國家的趣稱及其由來 十一、成語中的地名 十二、地理謎語 十三、地理詩詞 十四、地理與軍事 十五、中國十大名茶、名城、名山 十六、中國歷代人口 十七、世界十大島嶼與七大奇跡 十八、世界十大航天基地 十九、農作物的故鄉 二十、一生必去的世界著名旅游勝地
|
||||||||||||||||||
![]() |
同類熱銷圖書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價格 | 購買 |
高中地理學習與考試實用地圖冊 | 徐偉,唐建.. | 中國地圖出版社 | ¥39.60¥28.50 |
詳情 |
新課標中學地理圖文詳解指導地圖冊+中國/世界地圖墊板 超.. | 譚木 主編 | ¥40.00¥26.00 |
詳情 | |
科學發現者:地理-地質學、環境與宇宙-上中下三冊-美國高.. | (美)F·..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120.00¥95.00 |
詳情 |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5年高考3年模擬(2012年5月印刷) | 曲一線 主.. |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 | ¥20.00¥16.00 |
詳情 |
基礎知識手冊-高中地理12 | 薛金星 主.. | 北京教育出版社 | ¥29.80¥22.40 |
詳情 |
高中地理必修2:RJDL(人教版)(2012年9月印刷)教材完全.. | 王后雄 主..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2.70¥14.80 |
詳情 |
高中地理(2012.06印刷)試題調研《高考必備題型1000例》 | 杜志建 著 |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34.80¥23.70 |
詳情 |
高中區域地理/2012.02印刷/考點同步解讀 | 胡德才 主.. |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 | ¥32.80¥21.30 |
詳情 |
高中地理 (必修1)(2012年5月印刷)XJDL 配湘教版 教材完全.. | 王后雄 主..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70¥13.80 |
詳情 |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2012年7月印刷)教材全解 | 薛金星 主.. | 陜西人民教育出版.. | ¥20.80¥15.60 |
詳情 |
地理:必修 區域 選修/RJ版/RJI11_Y(人教版廣東專用)(2.. | 張泉 主編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64.70¥48.50 |
詳情 |
考點同步解讀:高中區域地理 | 胡德才 主.. |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 | ¥34.80¥22.60 |
詳情 |
高中地理(2012.4月印刷):圖解基礎知識手冊 | 劉來剛 主.. | 吉林大學出版社 | ¥29.80¥21.30 |
詳情 |
高中優秀教案 地理(人教版必修1)(2012年6月印刷) | 任志鴻 主.. | 南方出版社 | ¥43.00¥28.00 |
詳情 |
中學地理復習用參考地圖冊 | 中國地圖出.. | 中國地圖出版社 | ¥6.00¥5.10 |
詳情 |
星火燎原教育 快易通 基礎知識及重點難點突破高中地理(20.. | 馬德高 主..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8.80¥4.40 |
詳情 |
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5年高考3年模擬(2012年5印刷) | 曲一線 主..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23.00¥18.40 |
詳情 |
高中知識清單:地理/課標版/高中必備工具書/(2012年4月印.. | 曲一線 主.. |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 | ¥53.80¥40.40 |
詳情 |
高中地理速記地圖+填圖全解(“地圖”+“填圖”超值二合一.. | 深圳市寶安.. | 中國地圖出版社 | ¥15.80¥10.40 |
詳情 |
中國地理地圖+世界地理地圖--高中專用版(超值套裝2冊;知.. | 北師大地理.. | ¥16.00¥10.70 |
詳情 | |
12版PASS掌中寶-高中地理知識背誦及要點透析:人教版第8次.. | 牛勝玉 主.. | 遼寧教育出版社 | ¥8.80¥6.20 |
詳情 |
高中地理 必修1 配人課版(2012年6月印刷)課堂完全解讀 | 王后雄 主.. |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 | ¥22.70¥15.10 |
詳情 |
高中地理必修2配XJDL版(湘教版)(2012.9月印刷):教材.. | 王后雄 主..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2.30¥14.50 |
詳情 |
思維導圖·高中地理 | 申招斌 主..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44.00¥29.90 |
詳情 |
5年高考3年模擬·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2012年8月印刷.. | 曲一線 主..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21.00¥16.80 |
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