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1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25考研復試特訓班【1v1個性批改+模擬面試+聽口糾音】
北京印刷學院印刷與包裝工程學院開展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代碼080500)學術型碩士,輕工技術與工程(專業代碼082200)學術型碩士及材料與化工(專業代碼(085600)專業型碩士研究生調劑意向登記工作。
請有意向的考生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在線填寫《2024年北京印刷學院印刷與包裝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意向登記表》,屆時我們將根據情況聯系考生并通知后續安排。
咨詢與聯系方式:劉老師18811257130
郵箱:ybyzbigc@126.com
學校主頁:https://www.bigc.edu.cn/
學校研究生招生http://gs.bigc.edu.cn/
學院主頁:https://ysbz.bigc.edu.cn/
調劑意向群:2024北印印包學院研招調劑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簡介
一、學科或專業學位簡介
材料科學與工程199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依托印刷包裝材料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印刷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市印刷工程綜合訓練中心,共享公共資源平臺包括北京綠色印刷包裝產業技術研究院、國家綠色印刷包裝產業協同創新基地、中國包裝科研測試中心北京分中心、綠色印刷檢測實驗室和出口包裝檢測中心等。多名導師入選北京市高校高層次人才、拔尖創新人才,獲畢昇印刷杰出成就獎、百名有突出貢獻的新聞出版專業技術人才、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等稱號,在國內外影像、印刷、包裝等組織中擔任理事長、秘書長等重要職務。
本學科針對印刷、包裝等領域材料科學與工程以及相關技術和產業的發展需要,培養熟悉行業發展狀況和需求的高素質創新、應用研發型人才。畢業生大多在科研院所、印刷包裝及相關領域企業從事技術研發、技術管理等工作,或考入國內外博士研究生,或考入國家/省市公務員等。
二、學科方向(研究方向)簡介
該學科設三個學科方向:先進功能薄膜材料制備、材料物理與化學、印刷電子材料與技術。
先進功能薄膜材料制備方向: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先進印刷包裝材料制備、材料表面改性、納米材料加工與復合技術以及功能材料制備技術。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以等離子體為基礎的功能薄膜沉積技術與材料表面改性技術;以光化學、光物理為基礎的化學發光、防偽顯示材料與技術;電子封裝材料、緩沖包裝材料;以印刷方式實現有機光電器件制備等領域。在新型功能、智能印刷包裝材料領域彰顯特色,研究成果獲得中國包裝聯合會、中國包裝總公司科學技術獎,原子層沉積裝置實現了產業化。
材料物理與化學方向:結合材料科學的前沿研究與印刷包裝材料的發展趨勢,設計開發功能型、環保型印刷包裝材料,本研究方向致力于環保油墨、計算機直接制版(CTP)材料、有機光電子材料、光電信息材料等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技術,為印刷包裝產業的綠色化和產業升級服務。研究成果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1項,主編/參編國家行業標準6部,4人在學術團體、行業協會兼職。其中,水性油墨、CTP版材等研究成果已應用轉化,在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在免處理熱敏CTP版材和水性油墨的研究方面具有特色與優勢。
印刷電子材料與技術方向:本研究方向將印刷技術與電子、顯示、生物、光伏等相關領域新材料研究相結合,進行導電油墨、有機無機雜化材料、導電復合材料、功能微球材料、生物印刷材料等研發及其工藝技術研究。將印刷技術、微納米功能材料與柔性電子器件、智能包裝產品等多領域應用技術相結合,利用硅基電子器件結合印刷電子技術實現柔性混合電子器件的開發,提升低成本柔性電子產品的競爭力,培育新型柔性顯示、智能傳感、有機光伏及其它相關產業。針對產品印刷制造流程,進行印刷電子和涂布技術相關標準的制定,從材料、工藝、器件、裝備、控制等方面,實現學科交叉與深度融合,突出功能印刷制造的特色與優勢。
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簡介
一、學科或專業學位簡介
本學科2020年開始招收研究生。前身是圖像科學與工程方向于2014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結合印刷包裝工程、綠色包裝、智能包裝形成具有印刷包裝行業特色的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是專屬于印刷包裝專業學生繼續深造和學習的學科平臺。
依托印刷包裝材料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印刷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印刷工程綜合訓練中心、北京綠色印刷包裝產業技術研究院、國家綠色印刷包裝產業協同創新基地、綠色印刷與出版技術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學科平臺。該方向導師在教育部輕工類教指委、ISO/TC130國際標準化組織、中國印刷技術協會、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中國包裝聯合會、全國印刷標委會、全國油墨標委會等擔任職務;多次主辦/協辦國際國內印刷包裝高水平學術會議;近幾年承擔國家級、省部級、企業合作項目等100余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國家、省部級及行業協會獎勵10余項。
本學科培養知識、素質和能力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的印刷包裝領域高層次應用研發型人才。畢業生可在印刷包裝及相關領域科研院所、企業從事新技術研發、企業管理等工作,及報考博士研究生。
二、學科方向(研究方向)簡介
該學科設三個學科方向:印刷智造技術、數字媒體與圖像科學、綠色智能包裝技術。
印刷智造技術方向:圍繞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研究印刷包裝行業發展模式、印刷智能制造理論與關鍵技術、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工藝優化和集成、印刷智能工廠規劃和實施;搭建行業印刷智能制造技術和應用示范平臺;開展先進油墨理論技術研究;開展圖文信息的采集、處理、印刷質量檢測與分析;新型油墨(數字印刷油墨、環保印刷油墨、防偽及功能印刷油墨)的研究開發、應用及印刷工藝技術研究;印刷制造技術的研究;油墨流變學與印刷適性理論研究及應用;新型高光譜成像的軟硬件系統開發;光電測色系統的軟硬件開發等。
數字媒體與圖像科學方向:圍繞印刷包裝行業開展融媒體信息傳播、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與應用研究。開展視覺與色彩、光學防偽技術、圖像分析與檢測等研究工作;開展以人眼判斷為最終標準的色度學新方法基礎理論研究;解決跨媒體顏色再現、圖像信息處理過程中的圖像質量檢測與評價關鍵問題研究。重點研究印刷信息可視化、信息交互技術、增強現實(AR)技術與應用,致力于跨媒體的計算與傳輸技術、印刷包裝防偽追溯、數字媒體的版權與安全技術、區塊鏈等數字化技術研究等。
綠色智能包裝技術方向:致力于塑料軟包裝微觀結構和多層結構設計、生態/環保/可持續包裝材料設計、包裝的減量化/可循環/再利用設計、碳排放優化等方面,圍繞智能包裝用薄膜傳感器用材料、開展相關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重點研究高分子材料改性、農產品保鮮薄膜微觀結構設計、環保/可持續包裝材料加工成型工藝和性能評價。研究智能標簽信息檢測和傳輸系統及可視化智能包裝、信息追溯;研究緩沖包裝的力學性能、物流過程中的動力學理論實現產品的防護包裝設計及評價。在農產品保鮮包裝設計理論、保鮮功能薄膜設計與加工方面特色鮮明。
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簡介
一、專業學位簡介
本學科2023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研究領域圍繞印刷與包裝前沿技術及印刷電子國家戰略型新興產業發展需求,重點開展印刷與包裝、印刷電子領域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等科學研究。凝練了印刷與包裝材料工程、智能包裝技術、綠色包裝與設計和圖像科學與工程四個研究方向,在服務印刷包裝產業轉型升級、印刷包裝領域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研究以及服務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該專業擁有“畢昇印刷成就獎”獲得者、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印刷包裝工程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輕工教指委副主任委員、國際包裝研究機構協會(IAPRI)理事、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凹版印刷分會理事長及中青年博士為骨干的學科團隊。團隊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經信委、工信部研究課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以及企業橫向課題等研究項目,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科研經費充足,導師隊伍在相關領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碩士行業特色鮮明,著力培養能夠在印刷與包裝、智能包裝、綠色包裝、圖像科學等相關領域從事新材料與工程的設計、開發、研究、集成等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畢業生可在印刷包裝及相關領域科研院所、企業從事新技術研發、企業管理等工作,及報考博士研究生。
二、學科方向(研究方向)簡介
該學科設四個學科方向:印刷與包裝材料工程、綠色包裝與設計、智能包裝技術和圖像科學與工程。
印刷與包裝材料工程方向:開展印刷材料與應用技術、印刷數字化控制技術、印刷工藝及質量控制、印刷智能制造理論及應用、印刷制造技術等研究及產業化的應用。
綠色包裝與設計方向:開展高透氣性功能薄膜、可降解緩沖包裝材料、瓦楞紙復合材料等研究及產業化等研究。
智能包裝技術方向:開展智能包裝材料、智能標簽及信息檢測技術、防偽包裝材料等研究及產業化等研究。
圖像科學與工程方向:開展視覺與色彩、光學防偽技術、圖像分析與檢測等研究及產業化等研究。
請有調劑意向的同學掃描上方二維碼進群
2025考研復試特訓班【1v1個性批改+模擬面試+聽口糾音】
溫馨提示: 該信息自網絡渠道整理,沒有辨別其有效真實性,若對本信息有意向,請聯系院校老師核實。若有不妥,請聯系我們刪除。同時提醒大家,在調劑復試階段,一定注意不法分子,在交流過程中涉及金錢等,切勿相信,謹防上當受騙。謝謝。 刪除信息請聯系 tiaoji@163.com
當前關注此學校的用戶
公眾號:考研信息網
查國家線、研究生調劑